文人好藏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文人,没有不爱书的。文人爱读书,不少还是藏书家。文人藏书之风兴于北宋。这是因为,北宋的毕升发明了以活字印刷术,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
   在当时,许多文人名士都以藏书为乐事,私人藏书动辄上万卷。大学者司马光,指着他所收藏的万余卷文史书籍,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商人收藏货物钱财,而我所拥有的就是这些书了。”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金石学家赵明诚夫妇,藏书数万卷。金兵南侵,举家出逃,迫不得已时宁可遗弃衣物、辎重,而绝不舍得丢掉书籍、拓本。文人对这份家产视如生命,希望它们象自己的血脉一样子孙万代薪火相传。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之子晏几道,也以藏书多而闻名,以至于家道中落以后,每次搬家,他的妻子都要为搬书而烦恼。另外,江陵有个叫做田伟的小吏,在家里建有博古堂,藏书多达57000余卷。黄庭坚到他家里作客,看到他的藏书都惊呆了,叹曰:“吾尝校中秘书,及遍游江南,名士图书之富,未有及田氏者。”黄庭坚的舅舅李常,为唐代皇室的后裔,他年轻时藏书读书的僧房,后被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也多达九千多部。
   现代国学大师、语言学家黄侃,因为爱书被世人称为“书淫”。黄侃不以为讽,反而极为喜欢。黄侃藏书达三万卷之多,他以购书为乐,每月发薪水都要去买书,有时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用于买书。一次,黄侃购《四部丛刊》2000余册,耗资430元(他的月薪仅294元);另一次,他一次斥1600元巨资购买《道藏》。因黄侃购书,夫人常常为生计发愁,只能暗中向娘家求助。即便如此,黄侃还是不知足,他在诗中说:“十载仅收三万卷,何年方免借书痴?”
   鲁迅,藏书共14000多册。其中中文线装古籍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还有80多部完整的丛书,如《知不足斋丛书》、《观古堂汇刻书》、《四部丛刊》等。鲁迅藏书的主渠道,是他自己购买的,其中饱含着收购的精心,也不乏收购的艰难。还有一部分藏书是托朋友购买,主要是通过曹靖华、陈学昭等人。当然还有当时与他有关系的,如北新书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的赠书。著译者赠送的,包括像胡适、林语堂、郁达夫、郭沫若、巴金等人,也将自己的书题字签名后送给鲁迅。
   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好藏书。1909年,13岁的郁达夫从嘉兴回乡,路过杭州,没有去观赏湖光山色,而是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一大堆旧书。从此,他养成了买书的习惯,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了一生。在新加坡,郁达夫买了3000册英文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看中文书?连一本《辞海》也不买?”郁说:“9岁会作诗,18岁赴日留学,读的中文书数以万计,专攻过《辞海》,现在应该多读英文书了。”
   著名散文家梁实秋藏书甚多。有一年忘了晒书,大饱了蠹鱼,他扼腕痛惜,篆印一枚曰“饱蠹楼”,借以自警。著名作家唐弢,以收藏近现代期刊及现代作家珍本著作而闻名,有《晦庵书话》、《晦庵序跋》等流传于世。唐弢的藏书,巴金的一句话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馆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一半。”
   藏书是文人之癖,然而藏书不是目的。文人藏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潢门面,在他们看来,好书就像一坛老酒,一壶清茶。藏之愈久,品之愈香。他们用读书来倾听,用写作来倾诉,用藏书来积淀。只是如今书价高涨,文人已经离书的风雅很远很远,这不能不让我们叹息。
   通信地址: 山东省滕州市善南张北庄(277500)
  
其他文献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即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诗歌教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一、激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做了具体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口语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口语交际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说话、会说话,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口语交际的分值也有所增加,
随着当前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通信传输网络也有着促进,现代数据技术在通信传输网络中的运用在要求上有着提高,这就需要数据技术进一步优化,对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进行保障。
《雷雨》写于1933年,是曹禺的精心之作,该剧写的是一个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与悲剧。对于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作者没有简单地为他们勾上代表善恶的脸谱,而是深入地挖掘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揭示他们性格中尖锐的二元对立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塑造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本文仅就剧中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一个人物——蘩漪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爱的饥渴与无爱之家    在剧
文章首先对IPv6协议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与IPv4相对比,介绍了IPv6的主要特点以及应用优势。然后,从家宽业务、专线业务、WLAN业务、以及NAT64业务四个方面入手,对IPv6下的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由于科技的快速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虚拟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类主要方式。
一个新兴部门法的环境资源法,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原因在于缺乏环境伦理的内部支持.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环境资源法学产生的背景,并从生态伦理学角度对环境资源法的思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的机遇增多,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导致很多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建筑施工企业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