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陶渊明《闲情赋》“十愿”的渊源与价值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对陶渊明的诗品和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认为《闲情赋》乃是“白璧微瑕”。此说的提出,主要是由于赋中那耀眼的“十愿”。萧统对《闲情赋》的责难,无疑是用道德价值取代了艺术价值,以宗教情结绑架了文学创作,以个人趣味充当了批评标准,所以我们只可视为一家之言。萧统的文学观念本来也是多元的,他自己也创作艳诗,所以他没有删除《闲情赋》,但是,限于自己的特殊身份,也就不能将此赋编入《文选》,同时又必须对“十愿”进行公开的批评,这实际就是一种身份性或者说政治性话语,其内心也未必不喜欢《闲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由于全国红色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仪陇县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应紧跟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以新的发展
草原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不断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它的修复离不开环境保护与法制建设。我国《草原法》就是为解决草原资源利用问题而建立的新式立法体系,但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现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草原法》已经无法满足提升草原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应从我国草原资源现状和《草原法》的立法必要性出发,对《草原法》诸项立法问题和立法意蕴展开深度研究,不仅对我国《草原法》立法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理论意义,也对我国农牧民在制衡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草原资源的效益具有实践意
1943年的“甘南民变”是一次由回族、藏族、汉族、东乡族等民众共同参与的农民起义。在认同理论的视角下,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等各族民众对“利益共同体”的认同,是共同发起“甘南民变”的前提。起义增强了以马福善、马继祖为代表的各族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客观上强化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强化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之一,就是要把中华民族视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好、维护好各民族的利益。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共青团工作既有自己特点,又具有共青团工作的普遍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国企共青团工作要创新思维与工作方式,克服困难,解决
神话是上古先民所确信的神圣叙事,它以独特的言语形式记录着先民在特定时期的思维观念和生活环境。谷种起源神话作为文化起源神话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先民对步入农业文明社会的认知。盗取母题在谷种起源神话中是较为特殊的,它将谷种的来源归因于盗窃这种非文明的手段,而盗取者却成为了本民族的文化英雄,其中的内涵值得分析。目前搜集到的资料中,有28个民族的109篇文本中都存在着此类母题。本文按照偷取谷种行为主体的不同,着重对神女盗取型、神性人物盗取型和凡人盗取型进行分类解读。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酒店业在其自身不断的积累和蓬勃发展下,及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智慧
元代诗词以其别样的风貌,浸润着元代社会所独有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质素,其中包含有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元代诗词为视角,可以清晰地探视出元代文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与打理,包括从积极探寻到悄然自证,对生命价值本足的确认;从体认天地到归依林泉,完成生命空间的自我开放;从修心自适到闲静无碍,实现生命境界的内在超越等方面。由此也充分印证了元代文人对生命价值体认与探寻的多重与多元。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是社会福利院一切政工工作开展的核心.因此社会福利院的基层党组织应当以坚持以服务对象作为开展工作的起点,通过强化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来
公元5至6世纪是波斯—中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两国围绕以丝绸为主的商品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由于丝绸贸易的丰厚利润,波斯和东罗马在丝绸之路上展开了贸易争夺战。为了争取丝绸贸易垄断权、削弱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实力,在国内,波斯加快完善丝绸的出口生产体系;在国际,波斯致力于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两国的使者往来数量不断增加、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这场带有政治性质的贸易战中,由于人为及地理因素的影响,波斯不仅是丝绸国际贸易的促进者,也是中国与地中海世界之间贸易交流的受益
直播助农新模式是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在农村电商模式上的全新探索.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从政府帮扶的视角下分析直播助农对乡村脱贫攻坚的效果,进而对拓宽乡村农产品销售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