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开发对硗碛嘉绒藏族民族认同的影响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产业开发对嘉绒藏族的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硗碛文化的“势位”;嘉绒藏族与汉族的长期交流促进了族群之间的认同;旅游产业开发极大地刺激了当地居民对汉族的行为卷入,削弱了对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其所带来的贫富分化也将导致族群内部认同分化。
  关键词:旅游产业开发;影响;民族认同;民族文化
  近年来在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和雅安市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宝兴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坚持走生态旅游路线,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格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和发展。硗碛,是宝兴县唯一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藏族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既有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又是大熊猫的老家,再加上源远流长的藏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红叶美景,因此成为了政府重点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旅游产业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硗碛经济的发展,嘉绒藏族的民族认同也展现出不同维度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深度访谈的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对硗碛嘉绒藏族的民族认同产生了哪些影响,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发展趋势提出见解。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地处川西高原,夹金山南麓,位于宝兴县北部,北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东北界汶川县,东界芦山县,西接永富乡。其民俗奇特、物产丰富,是雅安市宝兴县唯一地处高寒的藏族乡。当地总人口5000多人,分散居住在888.9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到3000米之间的山林中。
  在春秋战国时期,硗碛是青衣羌国的所在地,那里曾今居住着青衣羌人,而如今当地95%的居民都是藏族身份,均属于嘉绒藏族。房屋建筑和居民生活习惯等都保留着羌族特色。那么为何古青衣羌人不知所踪?嘉绒藏族又是从何而来?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这些问题至今找不到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嘉绒藏族对其民族的认同没有稳定的根基。硗碛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有的历史传说、人文足迹、民族习俗都是通过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而留下来的。对于嘉绒藏族的根系当地人基本上都道不明。并且随着社会的变迁,硗碛文化与下游汉族地区的文化碰撞融合,导致文化背景复杂化,族群边界更加模糊。“族群中的每个个体对本民族身份会产生较为一致的认同,从而产生族群认同(也称民族认同)”由于硗碛地处偏远山区,多数媒体和大众对嘉绒藏族知之甚少,硗碛文化得不到广泛关注,再加上藏、汉、羌三种文化的相互交杂,致使藏族同胞对其民族身份产生了深深的不认同感,在外界眼中,嘉绒藏族也处于一种“边缘人”的状态。
  一、硗碛旅游产业开发概况
  (一)灾后重建景区建设提档加速
  2008年以前,硗碛藏族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极不方便,很多资源的不到开发,经济状况不理想,“5.12地震”之后其经济发展更是遭到重创。因此,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硗碛经济建设中的第一要务。“旅游产业向来具有‘无烟工业’之称,它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大的特点”。硗碛乡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既有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又是大熊猫的老家,再加上源远流长的藏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红叶美景,因此成为了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目的地。
  灾后四川省推出了首个新旅游景区——神木垒。该景区位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西部,属于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夹金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海拔2300-4300米,主要以森林、雪山、溪流、高山、草甸、高山钙化流池为主体景观。神木垒境内主要有红杉坪、神木垒、根雕园、帕格拉神山、五彩池等景点。神木垒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神木垒生态旅游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当地政府还根据硗碛独特的冰雪奇观和红叶美景,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冰雪节,红叶节,前来参与的游客络绎不绝,将当地的旅游产业开发带上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旅游产业开发不断升级
  除了打造生态旅游区以外,政府部门还致力于开发当地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此前,政府部门出台了宝兴硗碛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硗碛风情园打造总投资2.5-3亿元,《重越夹金山》红色文化游览区总投资1-1.5亿元,流动资金0.5-1.5亿元。硗碛风情园的打造,前期已投资1.26亿元,完成了居民锅庄房的统一建设。基础设施落成后,配套旅游服务也逐步完善升级,不少乡民经营起集餐饮、住宿、民俗活动为一体的充满藏式风味的“藏家乐”,旅游产业迎来了又一次升级。
  二、旅游产业开发对嘉绒藏族民族认同的影响
  (一)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硗碛文化“势位”
  硗碛地处藏区东部边缘,与汉、羌地区相交接。作为藏区的邊缘,当地民众的族群认识呈现一种多层次及多种类交织的复杂状况。嘉绒藏族在唐代之前一直都是独立的民族,后来政府将嘉绒人识别为藏族,但这种识别一直受到其他藏人的质疑和嘉绒人自己的怀疑。这种“边缘化”的身份导致了一直以来人们不知道嘉绒藏族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硗碛文化也不受大众关注,一直处于较低的“势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5.12”地震后,硗碛经济亟待恢复,开发硗碛自然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链成为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旅游规划者结合当地奇特的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风情和源远流长的藏族文化,不仅开发出神木垒景区和达瓦更扎景区还打造了红叶节、冰雪节等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节,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根据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期间,宝兴县共接待游客8.052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02.5万元,同比增长75%。其中以硗碛藏乡为主要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6785人次。自硗碛旅游产业开发以来,其热度只增不减。   硗碛各大景区景点竣工后,当地政府开始致力于打造硗碛特色文化旅游。随着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的完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也被划入旅游产业链中。“作为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意味着‘文化展演,利益潜行’式的发展策略,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资产为建构材料”随着当地旅游业的逐渐成熟,硗碛文化逐渐商品化,特色旅游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创造了嘉绒人与外来游客的集体记忆。同时,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当地人主动对外展示硗碛文化积极性,硗碛藏族乡逐步进入媒体大众的视野,硗碛文化的“势位”也由此得到提高。
  (二)嘉绒藏族与汉族的长期交流促进了族群之间的认同
  王明珂认为,“族群由族群边界来维持,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他者的异己感,以及对内部成员的根基性情感”。由于历史资料的记载不完备,藏族分支太过错综复杂,因此藏族有区别于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硗碛与汉、羌地区相接,其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具有汉、藏、羌的民族特色。长期以来,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经济水平和不明确的文化属性致使外界对嘉绒藏族产生了不认同感。但是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扭转了这一状况。麦肯奈尔(MacCannell)指出,“旅游对于族群边界的保持、转化、重建有种要影响,旅游诉求的重要目标就是族群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基础”近年来政府部门根据当地特色,有目的、有计划的扩大游客市场,促进了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互动与交融。随着时间的推移,嘉绒藏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不认同感逐渐消除,甚至可以发现嘉绒藏族的某些文化符号已经逐渐被汉化。以神木垒景区所在地——咎落村为例,其周边的房屋建筑外观是统一的藏家乐风格,但内部设施基本和汉族无异,随处可以发现汉式风格的装饰。在饮食方面,藏家独有的酥油茶、牦牛肉虽然名声在外,但是这些藏式饮食只占了日常生活的很小份额。
  巴斯(Barth)认为“族群存在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其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是其社会边界”。当地旅游业的兴盛,让两个族群之间交流广泛,在服饰、饮食等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模糊了嘉绒藏族和汉族的族群边界边界,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认同。
  (三)对汉族过多的行为卷入,削弱了对自民族的认同感
  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强烈地刺激了当地居民对汉族的行为卷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嘉绒人与其他同族人交流时使用藏语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18.1%,使用汉语的占47%,两者都用的占33.7%;在服饰方面,平时喜欢穿本民族服装的占样本总人数的34.9%,喜欢汉族便装的占65.1%。除了语言、服饰方面以外,饮食习惯、文化习俗等也呈现出对汉族行为方式的积极卷入。Phinney(1990)认为民族认同是个体参加该民族的文化实践和活动,对该民族的积极态度及归属感。不管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喜爱还是为了吸引游客提高收入,就目前来看,嘉绒藏族对汉族的归属感逐渐加强,其对于自己的族群身份并不是那么重视,导致了对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的削弱。
  (四)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
  旅游是种求异行为,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特色旅游产品的包装打造成为硗碛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旅游也逐渐商品化。科恩(Cohen)曾以泰国的采集狩猎民族为案例指出,“为迎合旅游消费,这些狩猎—采集民族越来越多地离开了惯常的生存环境,放弃了大量本民族传统,从而形成一种改良文化”。在旅游产业开发以前,硗碛的经济状况一直得不到提升,当地的年轻劳动力大部分向城市迁移。各景区建设落成以后,旅游带来的甜头吸引在外地打工的藏民纷纷回乡经营起了“藏家乐”。到目前为止,神木垒景区周边的旅店就已达到上百家。每年接待的游客不计其数,但是这并不能使商家感到满意。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越来越多的藏民刻意的模仿汉族的生活方式,迎合消费者需要。例如,当地的餐厅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经营藏式风味的酥油茶、牦牛肉等,相反,当地餐厅招牌基本上都是貼上了成都等地方川菜的标签,那些藏族特色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会有,他们不会主动向你提供。现在的人总觉得新鲜就是好的,但是慢慢的在遗弃自己的东西。刚开始,嘉绒藏族对汉族的生活方式感到新鲜,慢慢地去模仿去吸纳,对汉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久而久之就会忘记本民族的文化,甚至忘记、排斥自己的民族身份,对自民族的信心逐渐下降。并且随着旅游产业不断成熟,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扭曲人们的经济观,产生“凡是可以赚钱的都是好的,凡是可以赚钱的都可以拿去开发”等类似的想法,民族认同将沦为利益认同。
  (五)旅游带来的贫富分化将导致族群内部民族认同分化
  调查发现硗碛咎落村和嘎日村的藏族同胞的民族认同呈现出不同方向的分化。咎落村位于神木垒景区周边,该村每家每户基本都是靠旅游接待为生,经济水平较高。虽然著名的达瓦更扎景区位于嘎日村境内,但是由于那里的房屋分散在山间,而且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消费力度太小,因此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较低。Valene L. Smith指出,“旅游 给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但也进一步导致了贫富不均的出现,于是旅游业似乎加剧了社区内裂痕的出现”。从语言,服饰上来看,咎落村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更多,与汉族文化的交融更深,藏族与汉族的族群边界没那么明显,当地居民并不刻意区分两个种族的身份。嘎日村藏民相比之下则更为重视自己的藏族身份,民族认同感更为强烈,这也是由于“旅游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必然给当地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引发族群个体对本民族文化内涵和自身民族身份的重新思考。”
  三、结论与引申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变迁,硗碛藏族乡一直不被媒体大众所关注,嘉绒藏族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嘉绒藏族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旅游业的兴盛促进嘉绒藏族和汉族同胞的长期交流,双方的文化得以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硗碛的人文底蕴更加深厚。旅游产品的推广将硗碛文化带入公众视野,创造了各民族之间的集体记忆,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嘉绒藏族的认同感。但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力难免可能会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旅游消费效益的追求致使当地居民的民族发展观逐渐扭曲,民族文化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民族认同的根基遭到破坏,发展方向被误导出现严重分化,甚至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会变得消极。因此在通过旅游产业开发拉动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认同良性发展是在当今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173.
  [2]伍宁峰,荆子玉等.旅游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1.
  [3]黄丽,钱隆.旅游情境下的文化符号与民族认同——以湖南枫树维吾尔回族乡为例[J].《三峡论坛》,2016.第6期81-84.
  [4]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3.
  [5]MacCannell.Reconstructed ethnicity:Tourism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third world communit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11(3):375-391.
  [6]栗志刚.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J].世界民族,2010,(2):1-5.
  [7]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译.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16-27.
  [8]Cohen E.泰国的捕猎—采集民族旅游[A]//:Cohen E ;巫宁,马聪玲,陈立平译.旅游社会学纵论[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31-355.
  [9][美]瓦伦.L.史密斯(Valene L. Smith).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M].第二版.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149.
  [10]薛熙明,覃璇,唐雪琼.旅游对恩施土家族居民民族认同感的影响——基于个人生活史的视角[J].旅游学刊,2012.27.(3):1.
  作者简介:高源(1996—),女,汉族,本科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金融学。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认同研究——以雅安市硗碛嘉绒藏族为例”(项目编号:201710626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高效课堂建设欲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先应分析农村高效课堂建设的瓶颈,对症下药,取长补短,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弥补不足。  关键词:高效课堂;瓶颈;合作学习  在农村现行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中存在有不容忽视的教学因素,严重制约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农村高效课堂实施和建设的瓶颈。  一、制约“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预习落实不到位,课堂时间利用
期刊
摘 要: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油画进入中国仅有100年的历史。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一批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现实主
期刊
摘 要:设计,不仅仅是几种线条图案的结合,重要的是其体现出的生活艺术,只有把握好其本质,才能为现代和未来的设计创造出新的艺术。把握设计的本质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设计所处的时代特征,不能忽视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们追求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的去理解后现代主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它又是如何对设计者们产生极大的冲击并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又是如何对设计未来发展产生出我们不能忽视的影响的。  关键词:设
期刊
摘 要:4小时破亿,72小时破6亿,85小时破10亿……再到现在所有版本的放映时间延长到2017年10月28日,这就是《战狼2》所取得的成绩。荣获高票房高口碑的《战狼2》,它的成功绝不是一场偶然。一部高票房、高口碑的影片,需要有优质的影片质量、吸引人的题材类型以及强力度的宣传和合适的档期,而《战狼2》也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才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战狼2》;叙事;主流
期刊
摘 要:我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多彩的优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被传承下来,尽管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在改革开放推动下能够逐渐发扬光大,可是文化工作依然需要发展以及创新,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为文化工作带来充足的活力。本文从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入手,深入的分析了文化创新对于基层文化工作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新;群众文化;基层  一、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  群众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期刊
摘 要:影片《钢琴课》由新西兰著名导演简·坎皮恩执导,围绕着搬琴、换琴、还琴、弃琴的情节展开,讲述了女主人公艾达被父亲嫁到远离故乡的海岛,背叛唯利是图的丈夫,最终因为一架钢琴和土著人贝恩斯相爱的故事。影片展现出艾达在争取女性权利上所做出的抗争和反抗,也在一定程度了唤醒了女性观众的独立意识,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钢琴课》中的蕴含的女性的独立意识与反抗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
期刊
摘 要:军事文化传播工作如何实现传播力与好口碑的统一,军事嘻哈歌曲《老A》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走红,主要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新式新颖、质量高、反映了部队的真实生活以及选择了合适的传播渠道,它的走红对与如何做好军队文化的传播工作很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播力口碑;原因;启示  9月初,一首名为《老A》的原创军事嘻哈歌曲通过自媒体走红,用最近流行的嘻哈歌曲传递真实的军旅感悟,微信公
期刊
摘 要:套层结构是电影一种特殊的结构模式,可以在一部电影之中融合另一个故事,通过时空的切换,达到拓宽电影的深度和廣度的作用。经典歌舞电影《雨中曲》和记录电影《阮玲玉》都应用了套层结构,为电影增添了独特魅力。  关键词:电影套层结构;《雨中曲》;《阮玲玉》  由吉恩·凯利主演并参与执导的电影《雨中曲》于1952年3月27日在美国上映,虽然没能在奥斯卡的角逐赢得奖项,但是其在歌舞片中的经典和重要地位不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便对张爱玲与三毛有所耳闻。张爱玲的文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虽略显艰涩,却也独有一番品茶之感,可反复就读。我从文字的罅隙中看到了张爱玲本人,看到她穿着红色的旗袍从江南烟雨中缓缓走出,高傲地抬着头,打量着这给了她希望也给了她失望的世界。  关键词:张爱玲;三毛;感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此语出自张爱玲《天才梦》,年少的她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笔中却透漏着与年龄不符合的苍凉
期刊
摘 要:了解云南某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职工心理服务提供依据。用标准化量表SAS、SDS、总体幸福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以及工作压力量表对该企业职工进行抽样调查。以整群抽樣的方式对云南省某企业职工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掌握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职工心理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理健康;焦虑;抑郁;总体幸福感;工作压力  近年来,我国企业转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云南省某行业整体盈利偏低,职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