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类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关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中,有一类题目让学生难以掌握:就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的边角关系问题。其实单一的解直角三角形题目非常简单,学生很容易做出来,但是一旦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出现在同一个几何图形中,学生便找不到可应用的关系了,因为复杂的图形线条使已知条件变得隐蔽起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显得无从下手。所以对于初三学生,这样的题目属于比较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单一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入手,重点阐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的解法规律。
  在单一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和一条边便可确定此Rt△(原因是ASA或AAS)。即可求出另两边和另一锐角,方法是锐角三角形函数或勾股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如:在Rt△ABC中,已知∠C=90°,∠B=45°,BC=3,求AB、AC的边。
  
  记牢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单一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关键。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三角形隐含在同一个几何图形中时,必须应用单一的直角三角形知识来解决问题,关键是如何将两个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联系起来。比如所给的已知条件有两个角和一个边,或者是已知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一部分,结论是求出某一边长。本人将以上题目称为两个类型,分别叫“类型一”和“类型二”。
  类型一:已知位于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完整的边,求其它边。
  
  如图,已知∠B=90°,∠ADB=45°,∠ACB=30°,BD=2,试求AC的长。
  解:在Rt△ABD中,
  ∵BD=2∠ADB=45°
  ∴AB=BDtan45°=2
  在Rt△ABC中
  ∵AB=2∠ACB=30°
  
  本类型就是上面所说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隐藏于一个几何图形中,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求另一条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复杂图形转化为单一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过程中不需设立未知数。其中AB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是联系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桥梁,先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一个角和一条边求出AB,再在另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将AB作为已知条件求出其它边。
  类型二:已知位于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完整的边的一部分,求其它边。
  在上面例题中,将条件BD=2改为DC=2,其余条件不变,依然求AC。
  解:在Rt△ABD中,设BD=x,则AB=BDtan45°=BD=x
  
  本类型就是上面所说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隐藏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中,已知位于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完整边的一部分,求另一条完整边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而构造单一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求出最终未知量。
  但是,近年来在初三学生的各种大型考试甚至中考中,题目往往是设立实际情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时不是应用类型一的方法就是应用类型二的方法,现仅举两例。
  例1:(2006哈尔滨市中考题)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AB高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本题就是两个以上直角三角形隐含于一个几何图形中(当然主要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转换关系),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求另一条边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分别在单一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解决问题,不需要设未知数。其中CD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先求出CD即可解决问题。符合“类型一”。
  
  例2:(2006兰州市中考题第29题)广场上有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P,被广告条拽着悬在空中,甲乙二人分别站在E、F处,他们看气球的仰角分别是30°、45°,E点与F点的高度差AB为1米,水平距离CD为5米,FD的高度为0.5米,请问此气球有多高?(结果保留到0.1米)
  
  分析:本题显然有Rt△PEA和Rt△PFB隐藏在同一个几何图形中,已知的条件“水平距离CD为5米”可转化为Rt△PEA的边AE的一部分,两个已知角∠PEA和∠PFB位居于两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
  必须设未知数,刚好符合“类型二”。
  
  小强的家在某公寓楼AD内,他家的前面新建了一座大厦BC,小强想知道大厦的高度,但由于施工原因,无法测出公寓底部A与大厦底部C的直线距离。于是小强在他家的楼底A处测得大厦顶部B的仰角为60°,爬上楼顶D处测得大厦的顶部B的仰角为30°,已知公寓楼AD的高为30米,请你帮助小强计算出大厦BC的高度。(本题依然有Rt△BDE和Rt△BAC两个直角三角形隐藏在同一个几何图形中,“已知公寓楼AD的高为30米”可转化为BC边的一部分,还已知∠BDE和∠BAC,符合“类型二”的情况)
  以上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的处理策略:在处理两个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类题目时,本人根据不同情况对问题进行了系统化有次序性分类处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所谓不同情况是指条件中已知的是某三角形的完整边或部分边,所谓不同的方法是指列不列方程。对这种将复杂的题型系统化为次序性分类处理的方法,给学生的学习引入了公式化的思路,等于降低了题目难度,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形式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现实:问题丛生    最近笔者在课改试验区就新教材的使用状况作调研时,和一些教师作了交流。对于课改,教师普遍反映负担加重。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专业素养差、不适应课改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进修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使我感到迷惘的是相当一批教师不会上选修课,对一些选修课教材难以把握。以语文学科为例,很难相信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史记》会有困难,也很难相信高中教师会
期刊
新课程下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重视积累、感悟、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教学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实验、小品、戏剧、表演、画画、辩论会……这些都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喜点。  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忌讳老师的“讲”了,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
期刊
小学生作文,应该以真诚为准,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究其根源,其中不仅关系到作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既是作文的开始也是做人的起步。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
期刊
文言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在考法上一是单独设选择题,与课文相结合,要求辨别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二是在文言文翻译语句中出现,要求根据语境判断用法和译出意义,并作为采分点。虽然《考试大纲》只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但由于部分虚词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18个文言虚词根据难易分为三级,归纳了每个虚词最常见的用法和意义,以便考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教育变革,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生命的崇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走在超越自我的生命历程之中,不断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因此,如何实现自我蜕变,丰富专业内涵,设计自我专业发展的行为策略,承担自我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拟从教师自我专业的行为跟进到行为改进的行为策略方面探索一个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行为跟进:从行为模
期刊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体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全体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充满激情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积极发挥了他们的才智,作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符合本校校情学情,并且发挥本地优势的改革举措。     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小学评价与考试
期刊
同因“庆历新政”,范仲淹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正月被贬邓州,欧阳修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被贬滁州,《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同写于庆历六年的名文,就是两人身陷逆境后的心灵记录。  《岳阳楼记》简直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迁客骚人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难道不是夫子自道?迁客骚人眼中洞庭湖之“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景象
期刊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给他心爱的女友森德·尤丽亚写的一首情诗。这首诗充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此诗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理解。本文拟就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不同    《我愿意是激流》中诗人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互相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诠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思想品德考试卷由闭卷转为开卷,题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材料题所占比重增大,达到70%以上,这里的材料题特指分析题和应用探究题。大多数学生对这类试题往往无所适从,失分率较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思想品德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一:2006年“五一”黄金周结束后,某风景旅游区垃圾遍地,工作人员一直打扫了两天才恢复原貌。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中国公民在旅游
期刊
新课程实施已经好几年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课堂一反以往的乏味局面,变得生动、活泼。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有时是非思维层面的,课堂活而无序,难以把握。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很难养成良好的听、说、思的习惯,教学的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无论教学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笔者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使课堂有效。    一、培养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