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化文言”及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所说的“欧化”都是立足于白话文的,其实文言也有欧化的问题,所以不仅有欧化白话,同时也有欧化文言,二者都是指在印欧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言样态.欧化文言集“崇古”和“趋今”于一身,凸显异质性和杂糅性.建立欧化文言的知识框架并全面、系统地考察其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动因,及其在汉语发展,尤其是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能够拓展和深化欧化汉语的研究,使之在已有基础上趋于全面、均衡;二是有助于促进文言本身,特别是其历时发展的研究;三是有助于推进并完善汉语史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抱冰庐选集》所选论文大致能反映何九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何先生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学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选取学风建设、继承传统、注意研究的系统性、努力做好材料工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的若干缺陷,批评了研究
在中国传统的小儿保育过程中,寄名佛寺道观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俗,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仍然流行;寄名习俗也有许多变种,如嵌名神佛、起贱名、认干亲、偷名等;寄名习俗可以追溯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章太炎先生既是传统词源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方面批判地继承清代“右文说”“音近义通”等传统词源学理论主
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后,先后完成考察方言本字的《新方言》(1907-1909)和考求文献本字的《小学答问》(1909),此后,章太炎逐步形成了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完善和明确编纂体例,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神崇拜与道德观?这是中西学术交流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往主要用西方概念和西方宗教学的方法进行讨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实际上,中
作为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学者之作,梵语诗以学究气著称.这些班智达们(pa(n)(d)ita,即学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能力,发展出精密的格律、比喻手法及修辞理论.与此同时
法国汉学家汪德迈研究中国社会文化的学说在当代中国学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影响,他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找到了撬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杠杆.他在沙畹法国汉学的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中的《封许之命》篇记录周王赏赐赠送给许国的成组礼器,其中包括“()()”,整理者释为“周(雕)(匳)(匚)”.本文分析“凡”“盘”字形及读音,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