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部署,过去一年全省上下精心实施、合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六大亮点。
1.特色资源产业开发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1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产业项目2300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屯2090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78个。吉林市在全面加强传统产业建设同时,加快开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蛟河红叶谷、桦甸白桦林、昌邑神农观光休闲度假村等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开辟农民增收新的领域。四平市立足粮食生产大市的特点,狠抓蔬菜棚室区、养殖小区“两区”建设,新建棚膜蔬菜园区28个,园区面积5600亩,新开工建设牧业养殖小区550个,入区饲养的畜禽比重达到41%,畜禽饲养方式正朝着“退户入区、以区建园”的方向发展。
2.社区建设成为完善服务功能上新亮点 各地以村屯为单位,以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为方向,按照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思路进行探索实践,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分区明确、功能配套、管理完善的社区形态初步形成。吉林市九座新村,集中6个村2830户农民,集中建设了占地18万平米、61栋楼房的农民新村,实现了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配套化。农安县陈家店村通过集中居住、整合土地、创办农民股份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3.大型秸秆气化站成为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新亮点2010年省支持建设13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可解决5000户农民用能需要,既方便又卫生,实现了农村生物能源的科学利用,解决了秸秆污染农村环境问题。
4.新式围墙建设成为农村基础建设新亮点2010年全省修建围墙24725公里,围绕其配套相关建设的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1645.55公里,修建排水沟12513公里。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等一些地方新建的仿古围墙、水泥艺术围栏,具有古朴、实用、整齐、美观的艺术效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各具特色的房屋改造模式成为村屯改造新亮点
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注重中心村治理和改造,积极推进集中建村;长春、四平等中部地区加快了旧村改造,进一步优化美化环境;白城、松原等西部地区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切实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城镇郊区积极推进农民统一居住住宅楼,建设现代化农民新村。同时各地还加强了保温房、抗震房建设。
6.组织大会战成为农村环境整治新亮点 全省各地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等“三线一区”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吉林市开展了全方位环境整治活动,长春市开展了150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白山市实施了百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四平市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三区一建”活动。其他地区也都加强了农村环境整治组织领导,积极推动,形成氛围,取得了实效。
1.特色资源产业开发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1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产业项目2300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屯2090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78个。吉林市在全面加强传统产业建设同时,加快开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蛟河红叶谷、桦甸白桦林、昌邑神农观光休闲度假村等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开辟农民增收新的领域。四平市立足粮食生产大市的特点,狠抓蔬菜棚室区、养殖小区“两区”建设,新建棚膜蔬菜园区28个,园区面积5600亩,新开工建设牧业养殖小区550个,入区饲养的畜禽比重达到41%,畜禽饲养方式正朝着“退户入区、以区建园”的方向发展。
2.社区建设成为完善服务功能上新亮点 各地以村屯为单位,以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为方向,按照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思路进行探索实践,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分区明确、功能配套、管理完善的社区形态初步形成。吉林市九座新村,集中6个村2830户农民,集中建设了占地18万平米、61栋楼房的农民新村,实现了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配套化。农安县陈家店村通过集中居住、整合土地、创办农民股份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3.大型秸秆气化站成为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新亮点2010年省支持建设13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可解决5000户农民用能需要,既方便又卫生,实现了农村生物能源的科学利用,解决了秸秆污染农村环境问题。
4.新式围墙建设成为农村基础建设新亮点2010年全省修建围墙24725公里,围绕其配套相关建设的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1645.55公里,修建排水沟12513公里。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等一些地方新建的仿古围墙、水泥艺术围栏,具有古朴、实用、整齐、美观的艺术效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各具特色的房屋改造模式成为村屯改造新亮点
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注重中心村治理和改造,积极推进集中建村;长春、四平等中部地区加快了旧村改造,进一步优化美化环境;白城、松原等西部地区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切实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城镇郊区积极推进农民统一居住住宅楼,建设现代化农民新村。同时各地还加强了保温房、抗震房建设。
6.组织大会战成为农村环境整治新亮点 全省各地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等“三线一区”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吉林市开展了全方位环境整治活动,长春市开展了150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白山市实施了百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四平市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三区一建”活动。其他地区也都加强了农村环境整治组织领导,积极推动,形成氛围,取得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