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及网络远程教育的广泛开展,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在资源库的积累,建设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极大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问题。该文针对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思路,以期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 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96-02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潮中,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各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山东协和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以建设数字校园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提高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1 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
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39.6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00余万元,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5620个,教学用计算机3623台;拥有1000 m联通和100 m教育网双链路出口。实验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1.2 丰富的网上应用
学院各单位、部门已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全院共建有二级站点49个,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校园网提供的服务包括WWW、E-mail、FTP、DNS、WSUS等基本服务,以及精品课程、网上招生、网上办公、教务管理、数字图书、视频点播等系统服务。
1.3 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80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130,6万册,电子资源容量达20.6TB(其中电子图书150万种),引进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搜索引擎、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书生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期刊3519种,报纸100余种,是“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图书馆示范单位”。各二级学院建有自己的资料室,各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
2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
我学院教学资源除了图书馆现有资源外,其他教学资源均为各教研室教师制作,以ppt、视频、网页以及flash等几种形式存在,内容参差不齐,管理手段落后,在教学资源不断增多的前提下,维护工作所花费的精力也不断增加。
2.2 资源共享性能差,出现数据孤岛,数据坟墓等
所有教研成果及教学资料以不同的数字形式产生,分散存于各教务部门、图书馆和教师手中,分布在各处的教学资源不便于学生有效获取和系统的学习,不利于数据的共享与交换,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不强
目前学院的教学资源只是静态图像、聲音、动画、视频、文档等简单的拼凑和堆积。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需要靠学生课后主动性进行思考、钻研与练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课后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2.4 教学资源的可用性不强
协和学院图书馆大多教学资源均以“库”的形式存储,少则几十G,多则几百G,只注重了“量”,而忽视了教育性和教学性。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降低了资源服务于实际教学的效率。
2.5 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
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低。没有一个核心教育资源整合交流平台,是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职能信息系统产生的教育信息资源仅仅进行了初加工,没有进一步整合和共享。学院了快速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把各类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致使应用服务器种类繁多,且各自相对独立。不能完成对大量的网络资源有效地管理,既给教师带来资源共享和维护的困扰,也影响了教师及学生的有效使用。
3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将学院已建立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进而解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这项课题。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用性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采用模块化的机构设计和B/S结构,使所有内容都运行和存放于服务器端,见面友好,使用方便快捷,并方便管理者管理和维护。对各类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分布式部署,实现个性化应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提供更好的性能。
3.2 安全性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实现为学生提供大量资源连接,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安全性,把安全管理作为平台的一个重要基础功能,提供角色管理以及授权管理,有利于灵活适应用户的变更和进行使用权限的分配调整。
3.3 规范性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对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来制定,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在进行资源统筹、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
4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4.1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学院合作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就业与培训地域的无界化。
4.2 建立开放性的、标准的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众多而且比较繁杂,在对每类教学资源的属性进行定义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中制定的元数据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描述和管理,制定这方面具体的标准,每一类教学资源都分别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地查询、浏览和存取。
4.3 对学院现有的职能信息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特别要将所有重点专业条理清晰地纳入资源平台,真正把学校过去积累下来和未来产生的优秀资源整合规划到这个平台上。这样,既可以为学校老师提供一个把教学经验转化成电子资料长期保存积累下来的机会,又为以后学生自学、教师进修提供充足的资源帮助。
4.4 行政部门支持和参与
争取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支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的和意义,大力鼓动教师主动制作和提交电子教学资源。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使教师课件提交制度化和常规化,才能收集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总体设计,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发设计高效的信息资源平台。推动我院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以高效而直观的方式来管理不断增加的教学资源,来支撑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校教育 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96-02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潮中,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各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山东协和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以建设数字校园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提高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1 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
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39.6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00余万元,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5620个,教学用计算机3623台;拥有1000 m联通和100 m教育网双链路出口。实验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1.2 丰富的网上应用
学院各单位、部门已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全院共建有二级站点49个,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校园网提供的服务包括WWW、E-mail、FTP、DNS、WSUS等基本服务,以及精品课程、网上招生、网上办公、教务管理、数字图书、视频点播等系统服务。
1.3 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80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130,6万册,电子资源容量达20.6TB(其中电子图书150万种),引进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搜索引擎、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书生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期刊3519种,报纸100余种,是“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图书馆示范单位”。各二级学院建有自己的资料室,各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
2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
我学院教学资源除了图书馆现有资源外,其他教学资源均为各教研室教师制作,以ppt、视频、网页以及flash等几种形式存在,内容参差不齐,管理手段落后,在教学资源不断增多的前提下,维护工作所花费的精力也不断增加。
2.2 资源共享性能差,出现数据孤岛,数据坟墓等
所有教研成果及教学资料以不同的数字形式产生,分散存于各教务部门、图书馆和教师手中,分布在各处的教学资源不便于学生有效获取和系统的学习,不利于数据的共享与交换,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不强
目前学院的教学资源只是静态图像、聲音、动画、视频、文档等简单的拼凑和堆积。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需要靠学生课后主动性进行思考、钻研与练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课后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2.4 教学资源的可用性不强
协和学院图书馆大多教学资源均以“库”的形式存储,少则几十G,多则几百G,只注重了“量”,而忽视了教育性和教学性。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降低了资源服务于实际教学的效率。
2.5 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
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低。没有一个核心教育资源整合交流平台,是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职能信息系统产生的教育信息资源仅仅进行了初加工,没有进一步整合和共享。学院了快速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把各类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致使应用服务器种类繁多,且各自相对独立。不能完成对大量的网络资源有效地管理,既给教师带来资源共享和维护的困扰,也影响了教师及学生的有效使用。
3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将学院已建立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进而解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这项课题。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用性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采用模块化的机构设计和B/S结构,使所有内容都运行和存放于服务器端,见面友好,使用方便快捷,并方便管理者管理和维护。对各类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分布式部署,实现个性化应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提供更好的性能。
3.2 安全性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实现为学生提供大量资源连接,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安全性,把安全管理作为平台的一个重要基础功能,提供角色管理以及授权管理,有利于灵活适应用户的变更和进行使用权限的分配调整。
3.3 规范性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对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来制定,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在进行资源统筹、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
4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4.1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学院合作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就业与培训地域的无界化。
4.2 建立开放性的、标准的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众多而且比较繁杂,在对每类教学资源的属性进行定义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中制定的元数据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描述和管理,制定这方面具体的标准,每一类教学资源都分别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地查询、浏览和存取。
4.3 对学院现有的职能信息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特别要将所有重点专业条理清晰地纳入资源平台,真正把学校过去积累下来和未来产生的优秀资源整合规划到这个平台上。这样,既可以为学校老师提供一个把教学经验转化成电子资料长期保存积累下来的机会,又为以后学生自学、教师进修提供充足的资源帮助。
4.4 行政部门支持和参与
争取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支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的和意义,大力鼓动教师主动制作和提交电子教学资源。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使教师课件提交制度化和常规化,才能收集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总体设计,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发设计高效的信息资源平台。推动我院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以高效而直观的方式来管理不断增加的教学资源,来支撑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