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方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师者,精心设计,善导激趣,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提问的开放性,调动思维神经,促进积极思考;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引领系统探索。把握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质疑能力,启发思维能力,有效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莫过于质疑能力的培养。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的提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营造情境,诱导主动参与
  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学生带入一种预欲研究未知问题的情境中,造成一个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1/5,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1/4,1/3,1/2,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孫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5份,第一天吃了总数的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 ,剩下3份……,这样每天都刚好吃了总数的 ,因而可求总数:20÷1/5=100。
  二、抓住关键,促进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 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提问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问: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这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四、循序渐进,养成探究习惯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引导学生量圆的周长、直径,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提问: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3、如果知道圆的半径,你能否计算出圆的周长?为什么?4、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荣梅《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广西教育》2012. (33)
  [2]徐金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3.(4)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整体的教学现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学校的特点实现对寄宿学生的有效管理是教育工作者应重点思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强化能力及开展特色活动等途径,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律化和高效化。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摘 要】数学是高中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由于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已经习得的公式、定理进行整合、计算,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觉得高中数学难度较大,难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其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实践;数学学习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
期刊
【摘 要】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对旧事物的变革和否定。其特征是“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新”。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就谈不上学习的创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一味地靠书本和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会停滞不前,创新精神受到抑制,使数学学习跌入深渊。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的未来》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
期刊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游刃有余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够发现数学,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方法;策略  一、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学生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经济逐年增长,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过大概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起步阶段,第二个是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三个是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这三个发展阶段。现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商家带来发展经济的机会,拓展了他们的门路。从而促进整个大环境经济的增长。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企业  电子商务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及时巩固和消化,在这一点上学生离不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作业进行了有效性研究。作业布置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艺术性,作业批改时要及时性、灵活性、沟通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作业;作业布置和批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
期刊
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在传播国家文化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文化中国——人物篇》和《YOKOSO!JAPAN》中文化元素的表现手法、优劣所在以及国际受众情况,以期能更好地探索未来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广播电视台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精心谋划部署,突出特色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结合广电实际,策划推出了点亮α“党史知识竞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史文化长廊。
美国电影《无依之地》通过多层次的叙事创新、充满诗意的视听表达与当时的工业社会背景形成互文。电影在看似平和纯净的空间中,以羁旅漂泊的真实流浪,展现出对于人之存在的深刻反思。通过具有多元性格的典型角色辗转的个人命运叩问生命本体的意义,透过“小人物”的生活思忖自然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为当下艺术电影的创作提供新思路。
文化是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手段,了解美国文化能帮人们了解美国的商业、政治交往。文章通过对30部美国近年流行电视剧的分析研究,探究出美剧具有剧情紧凑、短小精悍、类型固化到液化、播出尺度大等特点,并总结出美剧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特点为以个人、美国为中心的底层中心主义;建立在种族多元、阶层多元、共时多元上的中层抽象规则以及外层的极端科学和暴力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