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比钻石更能照耀人生文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次去艾敬的工作室到现在也快有一年的时间了,彼时天也是一样的冷,画室的中央摆着一张正在进行的画,画中的女孩子怀抱一把吉他,长发,眼睛细长,瞳孔很大,背景是香港的高楼大厦。画面的表达特别的直接,画法和颜色都很疯狂,不是按照牌理出牌的那种。
  那是第一次看到她做现场的创作,她站在画布面前的样子格外的好看,她很专注,画一笔要想很久。没有在工作室呆到很久,她给我了一包爆米花——那种我们小时候机器压出来的、棍状的爆米花,小时候的食物,她一直爱吃,常常买几包放在车里面,吃过爆米花我们就散了。我暗自思索,画中的女孩是她自己,执拗,有些任性,像个孩子,虽然是架上油画,可在那幅画里面音乐还是线索。
  没隔多久,她开始透露棋子那件作品的计划,然后再把信息神秘的按下。后来看到这些大部头的作品的时候,我着实吃了一惊,谁给她的蛮力,创作出如此庞大的作品?此时的她已经完全脱离音乐这件事情了。
  她还原了工作室里面的锅炉,她说来自工业城市的自己对金属和工业感的造型有一份说不出来的亲切,她想到童年,想到与之相关的黝黑的煤块,想到冬天下雪天奋力奔回家的人们,父亲母亲外公外婆,她说锅炉里面承载着无限的能量和想象力,可以是危险的可以是安全温暖的,也可以是天真烂漫的又是毁灭和残忍的,她给那个锅炉起名为“My hometown”。艾敬的作品像是散文,零散记录着一些故事重现着一些故事,都跟她的经历有关……我现在常常把回老家笑称为回到发源地,那里是一切事情的起源——有曾经住过的房子、走过的路,还有相伴成长的人,那是艺术家的土壤!
  最动人的作品是《My Mom and My Hometown》,艾敬的母亲召集了周围的北方妇女,亲友邻居,将近五十多人编织出来的作品——用毛线编织的一个又一个“love”。我请艾敬帮我们设计一款珠宝,她用笔细细地画出“Love mom”。艾敬走到哪里都带着爸爸、妈妈、妹妹,她爱他们更照顾他们,对待亲情,她有东北女孩的典型特质——辽阔。那“Love mom”又很美国,像每一个喜欢把自己的名字戴在脖子上的美国妞。但是,不管是珠宝还是艺术,传递的信息都是爱,尊重和宠爱!她直面那些,也坦然接受那些。
  她在微博上说特别惊讶于小外甥的绘画,那稚嫩的笔触,描绘的是真实的生活,那是赤子之心。
  画画这件事情就这么任性地做下去吧,希望她永远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
  《My Mom and My Hometown》这个作品创作灵感来自我的母亲。记得我十一岁生日那年,母亲为我编织了一件白色的紧身毛衣,那天感觉自己像是被宠爱的公主,我拉着母亲的手在秋天的家乡沈阳,我出生的那条街上行走,那份幸福感至今还在。母亲从来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她只会按照她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以至于每当她给予我关怀的时候我总感到委屈和愤怒,即便我知道那是出于她的爱。再后来她还是喜欢编织,退休后尤其有着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给我们几个孩子编织衣物上面。我的两个妹妹对于她的这份爱永远都会接受, 而我不想她这么辛苦地编织一些我根本不需要的衣物,每次都对她嚷嚷不要再为我编织。后来我发现母亲不仅仅是为了我们, 而是为了满足她自己对于色彩和构图的展示以及她内心情感的表达,她的天分从来就没有找到出口。
  近十年来我在世界各地为母亲搜集编织方面的书籍,也会购买一些针线,我开始理解她的执著,鼓励和支持她。我也曾经调侃母亲,我说她真是一个“蜘蛛妈咪”,我真想把她挂在墙上的蜘蛛网上,那里才是她乐于耕耘的地方。
  “LOVE”系列是我的视觉作品中一个连贯的创作,当我搜索自己有关爱的源头时,我自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我的家乡沈阳,“My Mom and My Hometown”汇聚了我的母亲以及母亲周围的北方妇女,我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近五十个人的参与制作,她们以极大的热情,编织了这个色彩斑斓的爱的画面,采用了旧毛线等材料,让废旧的材料重新焕发光彩。作品的色彩张扬,充分展示了北方人大气磅礴的个性,以及在抵御寒冷的过程中产生的智慧与温情。挂毯前面是母亲埋头编织的雕塑形象,传神地把以我母亲的形象为代表的我家乡沈阳的母亲们的形象留在了这个作品里,我的母亲以她的天分最大化地为我奉献了她的才能和光彩。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艾敬
  Q:谈谈你对亲情的态度?我觉得《My Mom and My Hometown》里面有爱和凝聚力,你怎么看爱和凝聚力?
  A:爱和凝聚力是首先给予和尊重他人,这件作品调动的所有参与者都会因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因为她们的劳动被重新焕发意义和价值,因此她们乐于参与,并兴致勃勃。
  Q:怎样才能得到爱?
  A:首先去爱,不要想得到,然后就得到了。
  Q:“想必每个人成为如今生活里的某种状态,某个样子,都是年少时受过某人某事的某种影响。”有没有想过你走上艺术的路是不是因为那些幼时的人或者事情影响,冥冥之中有一些暗示?
  A: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人,直到现在我也感谢周围参与作品或者幕后工作的所有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无法完成作品和展览。然而,自己首先要坚持,不断去沟通和争取这些人的认同与支持,尽量完善完美地去体现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并不都是快乐的,有时候会感觉到孤独无助。但是结果最重要,结果是你有能力去感染和调动周围的正能量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Q:《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中的鲜花代表着什么,鲜花和你的关系是怎样的?
  A:当我面临选择的时候犹如推开了一扇门,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然而我比较勇敢,我推开了艺术这扇大门,在没有人关注和理解的时候,我却获得了充满鲜花的旅途。这一切之后,我变得更加乐观。
  Q: “艾敬总在寻找她没有的,或者成为她还没有成为的人。”那个人是谁?艺术家还是音乐家?
  A:这是别人的看法,我不认同,我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Q:你画画这十几年来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能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么?
  A:当我真正有了开始做职业画家的意识的时候,作为艺术家的“挣扎”也随之而来。这种“挣扎”里面有自大和自卑,有很多的期待和喜悦,恐惧和不安。还有一些快乐和体力上的辛苦。当我真正的开始准备和期待我的个人画展,我原来玩耍般的自在忽然荡然无存。我很兴奋,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是我好像在向空中挥舞着拳头,不知道自己的着落点在哪里。我开始怀疑,寻找,我翻看那些大师的作品画册,我更加的不确定。这个世界上还需要多一个艺术家吗?!自己在画室里的作为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社会价值?!有一天,我离开画室,在太阳下行走,寻找答案。那家绘画用品店,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三到四回。我定制最好的画布和画框,用最好的油画材料,我还用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的材料做试验,我终于可以在创作中平静下来。一位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家约我出去喝一杯,我说我愿意一个人呆着。我告诉他最近我很不自在,他说:“你过去做音乐也是创作,音乐和绘画有相同的地方,相信你的‘挣扎’期不会太长,你会很快找到方向。”
  果然,我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这很重要,这几乎就是一切。那天中午,我和画室另外几个在这里工作的朋友一起吃午饭,我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很确定作品的表达了,很开心,可是我的生活又不开心了。Hiriki San,一位在纽约的日本人,他对我说:“艾敬,我认为你很快乐!比我快乐。”他拉开我画室的窗帘,指着外面马路上的人对我说:“你认为外面正在行走的人里面,哪一个人是快乐的?!告诉我。”我傻眼了,指着一位怀孕的妇女,我说:“她是快乐的。”Hiruki说:“可能,但是也许她在为钱而发愁。”我又继续用眼睛搜索外面街道上行走的其他人,我在寻找快乐的人。我忽然搂着Hiruki的脖子,对他说:“谢谢!”
  Q: “我们需要更多对艺术体验式的亲近感,要跨越认知上多重的隔阂。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共识,是建筑在精神价值的认同感之上。”这是张子康写给你的文章里面的一段话,你怎么看这个概念。你的“跨越”是怎么实现的,比如从音乐到当代艺术?
  A:我认为自己从音乐到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把握与大众的沟通,但是可能大众对我的作品理解层面会不一样,我认为张子康老师对我的描述应该是看到我有一种跨出一般意义上当代艺术家与大众的沟通能力,他作为一个评论家,看到了这份宝贵,因为当代艺术作品很多都不具备一种与别人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具备丰富的阅历,我想我具备,但是仍然是不足够,我还要进步和学习。
其他文献
从二十年前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一纸风行到而今冯小刚导演作品《一九四二》尚未公映即成为影坛焦点,关于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一直存在着多义性的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正是作品艺术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作品对不同类型读者和观众都产生强烈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温故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最简单而直接的评论就是“民族苦难史”。没错,这是一望可知
期刊
“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经过两年多创作与准备,在11月19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艺术家艾敬再次以“爱”为主题呈现出装置、雕塑、绘画等近200件作品,这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推出当代艺术展。艾敬给她的展览起名“我爱:艾敬”,而不是简单的“爱”,并非偶然。艺术家要的是爱的行动。对艾敬来说,爱是一种努力,是一系列善意的行为,不只是一个人遭遇的被动状态,需要意志和行动,是人的行为。  
期刊
昨日重现  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叶诗文和孙杨的出色表现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泳池。殊不知,20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有“五朵金花”之称的五个中国姑娘曾经称霸女子泳坛,创造出了4金5银的骄人战绩,成为当年奥运会最轰动的新闻之一。  钱红就是其中一朵“金花。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以58秒6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得女子100米蝶泳金牌,她也是中国女子100米蝶泳第一个突破1分大关的运动员。  1971年
期刊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首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如今再次在大银幕上响起。《南泥湾》是彭丹第一次当主旋律电影的导演。而除了导演身份,在这部电影中彭丹同时还是制片人、女主角和编剧之一。在此之前,彭丹是名副其实的“红色艺人”, 《黄埔军人》、《张思德》、《可爱的中国》……都有她的身影。再往前看,她是香港电影圈炙手可热的明星,是拒绝了《花花公子》封面拍摄的选美冠军。如此巨大的转变和反差,只能发
期刊
中国人的“压力山”究竟有多“大”?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压力全球第一。  北京、上海这两个最具压力的城市,幸福感排名在90名以外。如果,你也是被压力困扰的那一位,不妨让李子勋来帮你打开心结。  【对话】  李子勋:原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EAP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首席EAP培训专家。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精神专业执业医
期刊
“每张照片都是对其前辈的回应,每张照片都包含了之前所有的照片经验。”捷克艺术策展人Tomas Pospech如此评价捷克当代摄影。  这话的出处来自另一位著名的捷克人米兰·昆德拉,在《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一文中,他写道:“小说的精神是具有连续性的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此前作品的回答,每一部作品都包含了所有先前的小说经验。”  捷克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小国,1993年,其经历动荡后与斯洛伐克分裂,就
期刊
中文里有个“浪”字,大体上,它总是和“浪得虚名”、“放浪形骸”之类的词搭伙做事。不过,外国的罗曼蒂克一词一经传入,这个字就被人选中和另一个三点水构成的“漫”字一起来诠释这个意思,语为“浪漫”。  本来,大环境使然,是要说珠宝的事情的,但不知怎么却还是说到这样的字上,似乎它和珠宝有一些关系。一个字,搭配不同,意思不同。说浪漫,人人深思如坠甜梦,说到放浪形骸和浪得虚名,人人心里有些敬而远之的态度,或者
期刊
“时光之巅·铸造者”绝世盛宴  近日,腕表品牌万宝龙延续着制造精彩盛事的惯例,于上海再次奉献“时光之巅·铸造者”万宝龙之夜的活动。此次活动为庆祝万宝龙全新出品的“时间书写者II双摆轮1,000 计时码表”之闪耀诞生而举办的视听盛宴,国际巨星李连杰、著名演员吴秀波、苏有朋、国际影星张静初、著名女星张庭,以及万宝龙腕表的灵魂人物、制表大师迪米曹·卡比度(Demetrio Cabiddu)等重量级人物悉
期刊
不干了!  年轻的时候,芦苇在工厂当过短时间的工人。有多短?四个小时。他站在机器边上做了半天,就决定不干了。“我宁可当农民,也不想伺候一个机器。农民还自由呢,不愿意干就不干,工人就不行。”  “这是我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决定”,芦苇说。  此后他在人生中做了无数的重要决定,其中就包括把《白鹿原》改编成电影,以及在电影《白鹿原》上映的前几天,宣告放弃自己编剧的署名。又一次“不干了”,但这次引起了舆论大哗
期刊
微博缘起  要说蒋勤勤开微博的缘起,就是源于老公陈建斌。当时,正值网络剧《女人帮.妞》热播之际。陈建斌作为该剧导演的老友友情客串出演,但在播出版的剧中却“被床戏”了,据说剧组找替身完成了陈建斌演的角色的一段床戏。这种被蒙在鼓里的做法,让蒋勤勤很不满。  那段时间,陈建斌正在外地拍戏,蒋勤勤气不过便借陈建斌的微博发了一篇声明,引起了很大反响和关注。之后蒋勤勤也开了自己的微博。第一条微博,还是有关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