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宏大叙述——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检讨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思潮使文学批评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按罗蒂的描述,西方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上帝那里寻找救赎,继之从哲学,如今则从文学。从文学中寻找救赎,指的就是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所承担的思想任务。从韦伯开始的理论,历经奥尔特、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利奥塔,都把文学艺术作为从资本主义社会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
期刊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概括,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中国6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以及中央全会上的决定和重要讲话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体现出来并不断创新发展,构成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在当代中国放射着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使社会政策的意义凸显。社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接口”是什么,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处于什么样的结构性位置,中国社会政策设计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反思的,在进行政策模式的选择时,有哪些国际理论和经验是可资借鉴的,这些问题都事关全局,对它们的研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5月15日召开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研讨会”,来自香港大学、北京大学、
本文所说的社会政策时代,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较为集中出现的时期,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社会政策时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普遍增进社会成员的社会福祉为目的的社会政策普遍形成,并且作为制度被有效实施的社会发展阶段。显然,社会政策时代包含了社会政策的性质(类型)和水平(程度),以及时间、空间等特征,它揭示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从新的高度来审视现有的诸种社会政策模式,进而对其中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有了新的解读。可以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操作化模式。
2000年3月,欧盟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欧盟发展新战略达成协议,强调要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同时加大就业政策、经济改革和社会和谐的力度。这份后来被称为“里斯本战略”的欧盟世纪文件为欧盟在21世纪头10年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目标:“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知识经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更高程度的社会和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文学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及其文学的转型,这一传统理论受到了严峻的质疑和挑战,其中,文化研究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声势浩大的潮流。在新的世纪,如何看待我们传统的文学理论,如何看待文化研究的得失,如何为更合理的文学理论建起有效的平台,我刊邀请了四位文学理论和批评家各抒己见。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文化研究的合理性和有限性,论述了传统的文学理论和审美研究面对大众文化时的尴尬.同时也论述了即便在文化研究盛行的时代,审美研究和批评仍然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