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日晚,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观看由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汉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倡导的是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凛然气节。这使我想起香港回归前,新加坡华裔诗人潘受老先生创作的一首《好事近》,其中将香港回归比喻为“子卿(苏武的字)归汉”。此次看《汉苏武》,使我对潘老的《好事近》有了新的一层认识和感动。
  
  从“终古含愁”到“子卿归汉”
  
  1997年,对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7月1日,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当时我正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工作。是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我和使馆同事在新加坡文华大酒店设宴款待潘受老先生,在场的还有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声桂伉俪等。
  潘老是福建南安人,1911年生。19岁去国赴新,此后一直定居南洋。他是诗人、教育家、书法家,也是名副其实的“爱国华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南洋推广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他为新加坡书协题写的会训“爱我中华”,现在仍庄重地挂在书协大门上。他担任南洋大学秘书长的四年间,在没有校长的情况下,呕心沥血,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事迹至今仍被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南大生”所铭记。早年,潘老的诗作曾受到郁达夫、徐悲鸿等人高度赞赏,章士钊更惊呼“诗在南洋矣!”潘老书法独树一帜,看上去很美、很大气,功底深而充满诗人气质。在担任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任秘书期间,潘老在帮助国内人民抗战方面也曾出过大力,是颇值得后人记住的。
  潘老虽在19岁就离开中国,但他时时刻刻都关心着中国的命运,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这样的大事情上,更是壮怀激烈,大义凛然。
  那天,潘老为出席由我代表使馆主持的宴会作了精心准备。他带来了一幅书法长卷,说是特意起了个大早写就的,要我转赠傅学章大使。内容是他在过去60多年间写下的多首有关香港的诗词,最早的一首是19岁坐船途经香港时写的。该诗全文如下:
  
  香岛风光蓬岛夸,楼台千叠接飞霞。
  盘空车与云争路,入港舟如客到家。
  百粤天连山有态,九州地尽水无涯。
  和戎当日珠崖弃,终古含愁是浪花。
  
  潘老强调这首诗从未被收入诗集,现在香港即将回归,拿出来正逢其时。另外几首则都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或是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写就,或是中英发表“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时所作,最后一首《好事近》,则是他日前专门为庆祝香港回归所作。他说,头天整个晚上都没睡好,辗转反侧,直到凌晨才终于吟哦成篇。该词全文如下:
  
  鼓乐忽喧天,舞海鱼龙赞。
  从此东方不夜,有灵珠奇灿。
  牧羝持节老匈奴,血汗为谁荐?
  还我堂堂面目,喜子卿归汉。
  
  看了潘老的大作,听了他的介绍,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感染,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代表大使接下了这份厚礼。其实,这岂止是一幅书法作品,它分明是海外华人送给祖国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我特别喜欢这首《好事近》,至今仍认为这是庆祝香港回归所有诗词当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当时,我们大家都很激动,提议将《好事近》谱写成曲,没想到后来还真的由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协助完成了。
  
  “从此九州歌玉帛”
  
  时隔不久,我奉调回国,担任外交部负责东南亚事务的副司长。临行前,潘老让我带一封信给赵朴初老先生,因缘是赵朴老为凭吊此前不久逝世的邓小平同志写了一首诗,其中提到赵朴老为送小平同志最后一程,竟在长安街迎着寒风站立了三个多小时。赵朴老诗写成后请潘老指正。潘老也写了一首,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给予了极高评价,可惜当时未能将它记录下来。
  此后,“七一”前夕,我突然接到使馆同事电话,询问有无办法将潘老的《好事近》在“七一”当天的庆回归节目中播出。经向中央台和北京台了解,告曰,相关节目单在一年以前就已敲定,无法再改。当时,我很想促成此事,情急之下,想起央视有一摄制组赴新加坡现场采访当地华人。这样一来就顺理成章了。果然,在“七一”当天,我在央视四套看到了潘老现场挥毫书写《好事近》的镜头,他边写边讲,充满欣喜和自豪。
  潘老关心国家的和平统一,对两岸之间的事情也十分关注。记得那是1996年,他收到启功老从北京寄来的一首诗,内容是抒发即将赴台湾的欣喜之情。潘老当即和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不教两岸判温寒,从此九州歌玉帛”。后因李登辉挑起台海危机,启功老台湾之行未能实现,但潘老仍将上述两句写成一幅对联,托人赠送于我。我很能理解老人的心情,两岸是兄弟,不应再启战端,和平统一是正确途径,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潘老已经于1999年离开人间,但他送的这幅字,我始终珍藏,不仅因为其书法价值,更因它是我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经常可用来参照的标杆。
  
  反战老人的长卷
  
  潘老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的一分子,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他如何看待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的华侨、华人的历史定位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呢?我想在这里全文照录由他亲自撰写的两篇极其重要的作品:一是《日本占领时期新加坡死难人民纪念碑志铭》;二是潘老为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人大会堂“平章堂”所撰长联。
  
  日本占领时期新加坡死难人民纪念碑志铭
  这座碑标识着新加坡一次空前的浩劫。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新加坡在日本军占领下是一段悲惨的黑色岁月——鞭笞、侮辱、奴役、搜刮,种种迫害之余,占领军还借名“检证”,秘密屠杀了一批又一批算不清的非武装人民。神被嘲笑!文明被埋藏!人类的尊严被践踏!到处血,到处恐怖。
  一九六二年一月,大屠杀的遗骸被发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是成立“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遗骸善后委员会”,负责调查、发掘,以及筹建公塚和纪念碑。七月,政府批准发掘的申请。翌年三月,政府允许这四亩半的空地作为建碑兴塚的园地。四年来,大屠杀的遗骸越发掘越多,而纪念碑也于“人民群众每献金一元政府加助一元”的鼓励中完成筹建工作。
  如今,这座碑巍然矗立在赤道上,将日夜警惕地了望着东南亚以至世界不断变化的风云。
  如今,这座碑巍然矗立在东半球与西半球的交通枢纽上,将日夜亲切地招呼着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不断经过的人士。
  无人能知道大屠杀死难的新加坡各族同胞的确数;作为公塚的这座碑的基石,虽然重新集体安顿了历次发掘的盈千累万遗骸,其实仍可能是五倍或十倍于此的死难者的代表而已。
  无人能知道大屠杀死难的新加坡各民族同胞的全部姓名;但我们尽可能一律谥之为“忠”、为“勇”、为“仁”、为“义”。这许多忠肝、勇胆、仁魂、义魄,既先新加坡的独立而成为国殇,也自然会伴同新加坡的独立而成为国之精神基础。
  这座碑的四根高薄云天的柱子,正是忠、勇、仁、义的化身,同时也象征着一向和谐团结的新加坡多元种族及其多元文化与宗教。
  这座碑证明过去新加坡各民族同胞能共患难,也祝福今后新加坡各民族同胞可共安乐。
  这座碑传达出新加坡人民的心声:
  战争是罪恶的!和平是神圣的!大国强国需要生存,小国弱国也需要生存。任何大欺小、强凌弱的行为,一定难逃历史的裁判与惩罚。冤不可结!仇必须解!新加坡的人民时时与全世界包括日本所有爱和平、反侵略、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广大人民在一起!
  愿日本占领时期死难的我新加坡各民族同胞万千英灵,永栖息于此,并接受此铭:
  花兮泪红,海兮血碧。魂随潮而上下兮,以护此新兴之国!
  
  槟榔屿华人大会堂“平章堂”长联
  平其不平,安其所安。喜今日一杯称庆,旧基新宇。遥挹注五千年源源历史文化,落成此中华会堂。登临拍手高歌,爱槟榔屿壮丽风光,山环海绕;
  章以当章,美以加美。念先人万里投荒,斩棘披荆。渐结合三大族世世同胞感情,建立我南洋邦国。俯仰伸眉展望,看轩辕氏神明苗裔,霞蔚云兴。(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2015年6月26日,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因病逝世,享年85岁。普里马科夫1929年10月出生于基辅。作为世界知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早年从事新闻,中年跨界学术,晚年步入政坛,从对外情报局长、外交部长一路做到总理。当时正值苏联解体初期,新生的俄罗斯痛苦转型,普里马科夫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俄罗斯的命运乃至当时重大国际事件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赤几关系提升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重温了60年前万隆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十项原则。中国历来支持非洲国家维护自身独立、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努力。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今年是
【英】《中东经济周刊》2015年8月11日  伊核全面协议最终敲定,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逐步解除。未来大量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将进入伊朗市场,前景令人兴奋。但投资者仍会面临许多障碍。一方面,制裁最终解除尚需时日。联合国明确提出对伊朗的制裁要“有条件地”解除。美国国会也将在60天内对伊核协议投票,虽然奥巴马表示将在必要时动用总统权力否决国会的抵制意见,但国会也可以通过参众两院的2/3多数否决总统权力。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初中生。在那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我们接受的是“身在教室、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革命理想教育。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写刊名的《世界知识》。这份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刊物深深吸引了我。从“半月谈”、“国际札记”到“外论介绍”;从“列国志”到“新闻人物”,浅显易懂的“小知识”和“问题解答”,多彩的世界各地通讯游记,以及结合时
日本首相安倍自“梅开二度”以来,连同其政治拥趸,不仅在历史问题上肆言无忌,而且将其右倾话语渗透到NHK等主流媒体。以《永远的零》为代表的右倾文学充斥日本文坛;籾井胜人等NHK高管们关于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错误言论,虽招致国内外的批判,但右派政治家们依旧没有放弃为历史翻案的努力;日本高官在国会上作证称,作为“河野谈话”基础的慰安妇证言未经验证真伪;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将在政府内部成立专门小
智库是由许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研究机构。它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具竞争性的一个“思想产业”。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库,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现今大小不等的千余个智库主要有社团、财团和企业法人三种形式,通过广泛的内外交流、深度的研究成果,在从企业管理到国家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美国国内在对台政策与战略上、以及两岸政策上也出现了新的论述与争论,其中包括了“弃台论”、“脱美入中论”、“两岸军力失衡论”、“不会必然协防台湾论”、“两岸维持现状错觉论”等。通过对这些论述的解读不难发现,其宗旨是敦促台湾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增加台湾对美军购,以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现状,达到“以台遏华”的目的。  要台湾增强自我防卫的  
6月4日至5日,七国集团(G7)在布鲁塞尔召开首脑会议,可谓“遍插茱萸少一国”。17年前,俄罗斯作为“插班生”加入了G7这一西方工业国论坛,而今由于所谓不守“班规”被拒之门外,G8回归G7。但是,G7首脑们貌似对俄同仇敌忾,态度强硬,实则各有盘算,首鼠两端,被排挤到门外的“插班生”反倒成了多方竞相搭讪的“香饽饽”。  奥氏舞剑 自有深意  时隔不到3个月,奥巴马再次访欧,一方面,他试图为新近举行的
据南非《邮政卫报》报道,南非士兵公会负责人提姆·弗拉克4月16日表示,最近三周南非多地爆发大规模排外浪潮,外国人开设的店铺遭到攻击和洗劫,这是由祖鲁王古德维尔的排外煽动性言论引发的。弗拉克说:“他应该为此受到刑事指控,被追究法律责任。”弗拉克表示已向南非人权委员会提交了对祖鲁王的控诉材料,南非人权委员会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南非保留了祖鲁王的王室地位。祖鲁王没有实权,是
作者(右三)在柬埔寨王宫陪同时任外长杨洁篪拜会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  蓦然回首,已经度过了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  1976年进入外交部后,我就被分配在亚洲司印支处工作。我四次外派常驻均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两次共六年,新加坡一次四年多,马来西亚一次两年半。在部内工作时,大多也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事务。至于对东南亚十国的访问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有随领导人往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