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 的影像象似性浅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语言纷繁复杂,网络新词日益增加,其语义、词性、用法也不断改变。近年来,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象形文字“囧”,对于其意义不断变化发展和拓展的原因,可以以人们生活的体验性为基础,从语言符号的影像象似性角度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揭示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 并解释网络红词“囧”何以得到广泛运用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囧;影像象似性;甲骨文;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交流平台。在这一语言社区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专属他们的网络语言,而在以速度快、信息量大著称的网络世界里,网络词语不断地更新便也不足为奇了,如“××党”、“ ××帝”、“让××飞”等等。本文则以2008年网络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囧”字为例,通过语言符号象似性中影像象似性这一类型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影像象似性的概述
  众所周知,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而体验哲学强调的是体验性,语言符号需要通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建立起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也正是站在这一哲学高度来主张意义与形式之间有对应关系的。索绪尔切断语言与社会的一切联系,不考虑认知主体在意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理所当然产生语言的任意性。而处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里的象似性却是指向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的,“象似性现象所指范围较为广泛,就等于我们常说的‘理据性’、‘非任意性’”[4]。对于象似性的类型,不同的语言学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或不同的说法:“Haiman 于1985年出版了两本书:《自然句法》(1987年第二版)和《句法象似性》,系统地对语言句法中所存在的象似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成为当代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他进一步论述了皮尔斯的观点,同意将象似符分为两类:映像符(Imagic Icons)和拟象符(Diagrammatic Icons)。语言中的映像符包括听觉上拟声象似的拟声词,和视觉上形象象似的字/词形。拟象象似的特征在语言中主要表现在句法象似性(Syntactic Icons)上。”[4]“映像符(image),它的象似性最高,即往往用图像自身的特征来表示所指对象”[2]。而学者张喆在他的文章《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类型》中将象似性分为了三类:影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喻象象似性。其中影象象似性也指的是语言符号在听觉上和视觉上与其所指之间的联系,“我们所理解的影象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或外形与其所指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性。它主要体现在拟声、象声词和象形文字上。”[5]本文将着重从“囧”字入手来浅析其影像象似性。
  二、“囧”的影像象似性的产生
  (一)甲骨文中的“囧”
  從学者王艳玲的《浅谈“囧”字的含义——从甲骨文到火星文》[3]中全面地了解到了“囧”字在古代主要有如下含义:1、窗户、光明义,如许慎《说文解字·囧部》:“囧,窻牖麗廔闓明,象形。凡囧之属皆从囧。读若獷,贾侍中说,读与明同。俱永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麗廔双声,读如離婁,谓交疏玲珑也。闓明谓开明也。象形。谓像窗牖玲珑形。”除此之外,还有《辞海》、《中华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也同样呈现了这一含义。可见“囧”的确为象形字,由窗牖明亮从而引申为光明义也应该是有理可循、有据可证的。从而我们可以稍加肯定地说“囧”最初的意义应为“光明”;2、书篇名、地名,如《辞海》:“囧命,书篇名。书序:穆王命伯囧为周太僕正,作囧命。传:以囧见命为篇;”3、祭名,如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礼》诅祝盟诅之盟……囧米连文,盟谓要誓于鬼神;”4、仓廪义,此义见于《殷墟文字甲编一册》:“己巳贞:王其登囧米于祖乙?”,这篇卜辞中,囧或谓有仓廪之义;5、地名,李孝定于囧字取形赞成窗说,于辞义则认为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见类似:“卜辞囧字正像窗牖丽廔闿明玲珑之形,而均用为地名,无例外;6、牛耳义,近人殷康《古文部首》一书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可见,“囧”的意义一直处在动态发展中,但在古代主要还是表示以上六种含义,只是所侧重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之前可能比较侧重窗户、光明之义,而之后可能更侧重地名说之类。
  (二)网络语言中的“囧”
  基于我们的生活体验可知,汉字也是具有生命力的。有些汉字一直活跃在人们眼前,有些汉字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对于“囧”字,在领略了它在古文中的风采之后,我们开始了解它在网络时代的一次新生。发展迅猛的网络媒介可谓给了“囧”字再一次的生命,让这个本已没落的文字重现生机,活跃于人们的视线之中。从网络、电视和报刊杂志上,我们能看到对“囧”字各种各样的用法,数不胜数。人们已不再关心“囧”到底源于何处、本意是什么,在庞杂的网络媒介上,人们渴望的是标新立异、惹人眼球,所以人们有意无意地创造发明,“囧”字的意义被无限放大和扩展。本文将主要列举它的几个常见义:(1)表示窘迫、尴尬;(2)表示无可奈何;(3)表示郁闷、压抑。除了意义上的多变,“囧”字的词性也是多变的,比如作动词,“今天你囧了吗?”;作形容词,“那就是幅囧图”。在句法结构上,由于它的词性的可操作性,它一般可作谓语、定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囧”的影像象似性
  语言符号需要通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创造出来,那么“囧”字作为象形文字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影像象似性谈到的也正是语言符号的声音或外形与其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考察,“囧”字在古代最初的意思是窗户,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而创造了这个字,现在我们从该字的外形也不难发现。后来经过人们对该字的进一步运用,窗户是照进光线的地方,从而引申出“光明”之义。“囧”字如今的意思也与其外形相关,活生生一张人物表情图。框架里面的“八”,像是一双耷拉着的眼睛,看起来就十分倒霉又无奈;下面那部分就像是一张欲言又止或是能发出无限感慨和惆怅的嘴,这样一个外形的字,如何不让人们无限遐想呢。“囧”字的意义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是作为象形文字这一点它是始终没有改变的,它的意义和形式之间从不同角度始终保持着联系。不同时代所赋予它的意义都是人们通过体验、感知客观世界而得来的。
  三、“囧”字流行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网络语言“新陈代谢”的速度非常之快,很多词语的周期短到可能就流行十天半个月,“囧”字的生命力相对而言是顽强的,流行的时间相形之下也较长。它之所以能够流行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它的形象生动,能刺激人们的眼球,刺激人们不断地使用和创新,而只有不断地创新,它的生命才能如此顽强,人们对这个字的使用已经产生了一个良性循环。但网络语言是变幻莫测的,谁又知道这番景象到底还能持续多久;之后又会演变出什么样的含义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囧”字首先能解决人们交流用词难的问题。它多义多性,只要遇到稍微能与它的几个主要意思沾上边的状况,都能将“囧”字用上,它就像是一把万用钥匙,既方便又能解用词之急。其次,“囧”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不仅仅是它本身这一个字,而是一类、一系列的字词。例如:“囧rz”源于“囧”与“Orz”的结合,表示真的很窘迫,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配上跪地朝拜的“rz”,实属窘态可掬,似乎比“囧”字更显无奈。最后,“囧”字还能衍生出它的一派文化,使它走向各个领域。如用在产品设计上,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李宁囧字鞋、各个商铺的囧字T恤、囧字招牌;用于游戏世界,开发囧游戏等等,“囧”的特性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商机。而对于它到底还能流行多久、今后将怎么发展,你可以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去改变它,但能不能起到作用、推动发展,这应该是难以预测的。
  四、结语
  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来创造语言符号,而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便以此为基点发展了起来。影像象似性作为象似性的其中一种类型,表示语言符号的外形或声音与所指对象的自然联系,“囧”作为象形文字便成了典型案例。在古代,“囧”作为窗户的象形而创造出来;在如今,“囧”作为人们表情的象形和心情的反映而重返人们的视界。网络世界变化多端,网络语言也一直在推陈出新。我们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不能刻意限制语言的发展,应给予其更为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的语言更有利于交流运用。‘
  
  参考文献:
  [1]蒋瑞.甲骨文“囧”形义新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1(2003):60-62.
  [2]刘洋.浅析网络语言的象似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5(2009):120-121.
  [3]王艳玲.浅谈“囧”字的含义——从甲骨文到火星文[J].语言文字,2009:256.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张喆.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类型[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4,(2004):16-17.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于国际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原则以国际宣言为依据,具有广泛的内容,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理性的选择。但其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国际社会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存在矛盾,为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各国需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让渡主权,坚守合作的承诺,以求实现保护地球环境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国际合作原则;国际环境合作
期刊
摘要:高校学代会制度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学代会制度建设是高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在研究高校学代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学代会制度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学代会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学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学代会是“学生代表大会”的简
期刊
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第17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一)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二) 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三) 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四) 拟撤销案件的;(五) 拟不起诉的;(六)
期刊
摘要: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简称“新法”),新法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和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简称“旧法”)相比,新法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承认了多元归责原则、“踢走”了申请国家赔偿门槛、平衡举证责任、增加了国家赔偿的范围、加入了程序性条件。从司法实践上看来,新国家赔偿法施行后,“人权保障法”功能显现,很大
期刊
摘要: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与高职生能否成功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进取心、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耐挫能力,从而促使高职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期刊
摘要:传销犯罪的欺骗性和合法性交织,敛财多,参与人员复杂,人员较为顽固,组织严密等特点。目前存在调查取证难,主犯难以抓获,受害者往往不合作的难题。建议拓宽宣传途径和力度,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协作机制治理该类犯罪。  关键词:传销;涉众犯罪;应对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近年来,传销犯罪已经成为了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当今技术引起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出发,来回顾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运用历史结合现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重新探求下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从而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的伦理秩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现
期刊
摘要:司法能动的宗旨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由于政体结构的不同,中国式能动司法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司法尚未独立,无法获得美国那样强大的司法权,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能动司法”改革到底能走多远。  关键词:司法能动;宪政体制;司法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20世纪末,“积
期刊
摘要:关于死刑存与废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争论了200多年,一直是刑法学家关注的话题。《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将死刑存废的争论引入新的高潮。  关键词:死刑;存废;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一、死刑存废问题概述  (一)针对死刑废除的争论  在我国,关于死刑的存废历来有激烈的争论[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中有时简称“非遗”) 是依附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心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的宝贵财富。对传承人的保护历来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当前传承人在非遗传承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已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中简称《非遗法》) 能否根本解决非遗传承人现实困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程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