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形式成为社会及家长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方面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运用价值、及具体应用分析,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运用
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是教师以灌输的形式统一对学生进行知识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因学生自身智力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无法全部跟上教师的授课速度,出现学生成绩差异大,学习效率不明显的现象。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帮助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你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自学习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所以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改变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例外导学式教学法还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联合起来。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整个学习周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熟悉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导学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促进学习内容与实践的联系。数学学习是为了我们进行更好的社会实践,因此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学习与实践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知识掌握后,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第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导学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同时,导学式教学法设计教学知识更加广泛,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兴趣。教师对较复杂问题帮助讲解,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乐趣,还要进行适度的表扬。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率。
三、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会影响今后的学学状况,因此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导学式教学大应用到现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里通过“数与代数”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数与代数”作为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几大板块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单位进行有效的讲解。导学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完整的教学课程。例如在长度单位进行学习是,小学生很难明白米、分米、厘米的含义。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长度的绳子,引导学生对绳子长度的猜测,然后设计教学问题。“为什么不同长度的绳子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因此引出不同长度单位的表示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避免枯燥的口述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在学习与实际间建立起桥梁。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现象。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法既能达到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目标,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秋关根.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J].时代教育 ( 教育教學版),2014,19(01):58-59.
[2]高俊义.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5,11(05):102-103.
[3]赵建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8(05):44-46.
[4]欧金刚.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17(03):24-2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运用
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是教师以灌输的形式统一对学生进行知识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因学生自身智力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无法全部跟上教师的授课速度,出现学生成绩差异大,学习效率不明显的现象。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帮助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你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自学习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所以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改变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例外导学式教学法还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联合起来。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整个学习周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熟悉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导学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促进学习内容与实践的联系。数学学习是为了我们进行更好的社会实践,因此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学习与实践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知识掌握后,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第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导学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同时,导学式教学法设计教学知识更加广泛,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兴趣。教师对较复杂问题帮助讲解,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乐趣,还要进行适度的表扬。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率。
三、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会影响今后的学学状况,因此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导学式教学大应用到现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里通过“数与代数”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数与代数”作为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几大板块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单位进行有效的讲解。导学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完整的教学课程。例如在长度单位进行学习是,小学生很难明白米、分米、厘米的含义。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长度的绳子,引导学生对绳子长度的猜测,然后设计教学问题。“为什么不同长度的绳子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因此引出不同长度单位的表示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避免枯燥的口述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在学习与实际间建立起桥梁。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现象。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法既能达到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目标,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秋关根.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J].时代教育 ( 教育教學版),2014,19(01):58-59.
[2]高俊义.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5,11(05):102-103.
[3]赵建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8(05):44-46.
[4]欧金刚.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17(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