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璨天河漫漫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吸引着人们辨明方向、运筹四时的灼灼目光,承载着人们面对浩瀚宇宙“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豪迈。
  20余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的北斗导航工程团队自力更生、披荆斩棘,在天疆迅速部署了“大棋局”,将“北斗”从遥不可及变为自主在握。
  牢牢握住技术的“北斗柄”
  北斗的“勺柄”是指明方向的关键,但牢牢握住“北斗柄”,并不容易。20多年前,北斗一号研制在摸索中起步。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国内的部件厂家尚未成熟。北斗一号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北斗一号李祖洪总指挥、范本尧总设计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攻坚克难,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李祖洪说。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大步。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五院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该系统开通服务,服务区覆盖亚太。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上天揭取北斗柄”,凭借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人握紧了天疆国门的钥匙,做到了“核心在手”。
  这里没有个人英雄
  “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道。创业阶段,“老北斗人”用药盒和大头针制作简易的卫星模型向新员工细细讲解;后来,他们用“共享笔记本”等形式你一句、我两行地记录研制经验和心得;再后来,他们设立了督导师制度,手把手地助推青年成长,并认真编著了总体设计指南以及各分系统的设计/工作手册,详解设计中的“清规戒律”,倾囊传授,毫无保留。创新开展的虚拟卫星培训项目也渐渐成为了“新北斗人”的必修课,他们分工协作,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一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虚拟卫星,通过考核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他们有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显著提升了积淀与设计制造能力。
  “入得光芒北斗星”,如今,五院已形成一支平均年龄38岁、老中青结合的北斗团队,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10余名卫星总设计师/ 总指挥、20余名副总设计师/ 副总指挥等领军人才,为我国北斗导航事业的发展打造了丰富而宝贵的“明星”阵容。
  百米冲刺跑马拉松
  “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谢军如此形容北斗的研制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北斗逐渐孕育出了直面挑战、开拓进取、争分夺秒、奋斗不息的攻关精神。
  很多北斗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为节省时间,所有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又大干3天体力活,搬设备、扛机柜、布电缆。没有片刻喘息,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地加电测试。这一次,院士、型号总师和技术人员一起排班,共同度过次次险情和种种考验。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发射的两天后,北京从飞行试验星上获得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有不到4 个小时。此次壮举,有效保护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拉开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
  与航天强国的导航系统相比,中国北斗起步晚、基础弱,高精度时间基准技术成为最大的“拦路虎”——这项核心技术直接决定着定位精度,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研制出的第一台国产星载原子钟在工作时经常出现突跳,精度很差。为此,北斗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攻关,全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使国产星载原子钟从无到有,从粗到细,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功突破了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国人可以挺起腰杆,自豪地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有了原子弹,现在我們有了原子钟。”
  匠心成就精品
  古人常用“声名北斗高”和泰山北斗来形容敬仰之情。五院北斗人正是凭借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用匠心打造北斗星。
  与别的卫星领域不同,北斗对于系统的连续、稳定、完好、可用要求极高,一个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十几颗卫星的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零缺憾”是北斗人执拗的追求目标,质量更是他们精心呵护的“眼珠子”。
  第9颗北斗三号卫星某关键单机测试中,总体主任设计师刘家兴发现了一个关键指标超标。超差了多少?小于一纳秒,也就是说,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短到用“刹那”“瞬间”都难以形容。进一步排查无疑会平添很多工作量,还不一定能查出结果。在批产研制如此紧张的时候,增加了这么大的工作量,怎么办?刘家兴选择坦诚地与设计师们交底,赢得了大家的支持。他们深深地扎下去,同甘共苦,相互提醒,相互扶助,始终不放弃,最终发现了产品设计上的深层次质量问题,保证了卫星不带隐患上天。
  “泰山北斗人皆仰”,有谁看到光芒背后的坚守与执着?把工作看作神圣的事业,用匠心打造精品,使北斗人不断刷新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天河漫漫,北斗璀璨。抬头仰望,北斗人在太空构建了属于中国人的闪耀星座,在不远的未来这个星座的光芒将照耀全世界。
其他文献
航空母舰,国之重器。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简称“辽宁舰”),舷号为“16”。  时隔七年,我国第二艘航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和自主建造,舷号为“17”的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简称“山东舰”),于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完成命名和服役仪
期刊
65年来我国核工业构筑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正向世界核工业强国迈进。  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做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就此发轫。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迈出了走向新兴核大国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揭开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2020年1月15日,我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从“两弹一艇”到“华龙一号”,65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
期刊
听说组建医疗队,仅半个小时,医院就有200多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参加贵州省援助武汉医疗队。在这非常时期,全院职工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诠释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新型冠状病毒”不期而至,令新春佳节的吉庆气氛转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病毒防控战”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全国各大医院是这场战役最坚固的堡垒,每位医护
期刊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9.01.03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1月11日16时4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呈现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互拍影像图。
期刊
2020年冬春之交,这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挑战,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正值跨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迅速蔓延。  疫情发生后,航空工业各方力量联防联控,八方资源紧急支援,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展开了一场全行业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武汉,在湖北,在中国,无论东西南北,航空人所在之处无不响彻抗击新冠病毒的嘹亮号角,航空人到达之地无不展现阻击肺炎疫情的匆匆步履。  政治担当压实责任 
期刊
航空工业定点扶贫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王文飞截至2019年年末,航空工业定点扶贫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定点帮扶贵州 4县12个产业帮扶项目100%完威率,总帮扶资金1438万元,覆盖9个乡(镇),帮助36个贫困村109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受益贫困人口9425人。  30年前,他曾和一群充满报国理想和激情的航空青年来贵州支教;3年前,他来到贵州安顺,带领航空工业贵飞开启打
期刊
那一份永恒的执着,撑起的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那一份血色的坚强,树立起的是强大国防的殷殷期望。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骨干力量,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共和国的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
期刊
智者创物,不忘初心,投身军工行业,一旦选择便成执念。  中國军工事业的建设者们以守卫国家为使命,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沉淀和点滴积累完成了中国军工产业体系的开创、建设及跨越发展,在肩负强军首责的同时推动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从一穷二白迈向了世界一流。  几乎所有重大成就的获得都伴随着跌宕起伏的过程,参与者们的激情岁月融汇其中,于结尾处散落成一个个动人故事。每每被人们拾起,依旧触动心灵,散发
期刊
近日,集中反映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祝榆生同志先进事迹和品格精神的图书《祝榆生——誓将一生献给党》,由兵器工业出版社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焦开河为該书作序。  该书真实再现了祝榆生同志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转战军事教育工作,再到华发出征担纲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系统讲述了祝榆生同
期刊
本来,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时节;本来,这是春回大地的伊始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却在肆虐着这块土地,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大众正在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疫情,全民总动员,全面总部署,全国上下一盘棋,快速反应,紧急行动,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时之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军队到工厂,从干部官员到黎民百姓,十几亿国人过年宅守在家,千万人大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