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别从加强社保资金财务电算化工作、企业社保费的财务预算管理、社保费用征缴、保资金拨付和加强社保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社保资金财务管理的运作框架。
【关键词】企业社保资金 财务管理 运作框架
社会保险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一些职工流动性强的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社保资金的管理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企业社保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同,前者的目标在于要切实保障企业参保人员的相关合法权益,这就意味着企业社保资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企业的稳健发展,并最终作用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加强社保资金财务电算化工作
社保资金财务电算化是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外在体现,有效运用利:保资金财务电算化平台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保资金各相关部门以及各业务子系统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的有效保证,这一平台对参保人员总数及变动、社保缴费率、扣缴标准以及享受待遇等情况能够及时做出反映,这就提高了企业社保资金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以增强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企业社保费的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在通过进行科学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经由货币数量形式来对企业未来开展的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尽管预算本身隶属于计划范畴,但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管理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是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是财务部门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才能开展的管理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二是有助于企业形成绩效考核的依据,三是能帮组企业实现风险规避。对于企业社保资金的财务预算来说,企业社保资金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编制单位为企业总部以及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而言,由企业总部财务部门或企业社保经办部门负责资金数据汇总,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保费(含单位负担和个人负担两部分,二是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费用。在具体操作中可依照如下步骤:第一步,子公司应首先把各项社保费的支出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以此预先安排社保资金,并在每月根据社保费用征缴计划来预先统计数据。第二步,当业社保费用的财务预算确定之后,把预算逐一分解到相应部门去执行,财务部门同时要对此开展日常核算、通过定期分析及监督执行等跟进工作来检查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第三步,企业在开展社保费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要体现柔性管理的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具体说来,就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用弹性预算考核,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下一周期的目标作滚动预算。对于一些不会对企业全面预算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弹性预算考核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就能够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同时需要企业内部事先设置好内部授权批准制度。
三、社保费用征缴
企业在社保费用征缴方面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基础业务部门按月编制缴费人员数量增减变化表,在此前提下与财务部门共同制订并下达征缴计划。二是由基础业务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申报缴费的相关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与财务部门共同核定社保资金的当期缴费基数和应缴金额。三是各核算单位根据社保费用征缴计划,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保费至企业总部的社保基金专用账户中,经主管领导审查批示后,再把上缴的社保基金划拨至地方社保经办机构的基金专用账户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社保资金征缴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应在每年初由总负责人与下属各核算单位负责人共同签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责任书》,实行“每月通报欠缴,年终实行考核,以此进行经济奖罚”的制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年终业绩的指标,目的在于将各项社保费的征缴责任逐级落实到位。与此同时,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和分公司也应层层落实这一目标,并由此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体的社保资金征缴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的一些当月没能及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的单位应迅速下达催缴通知书并给予相应处罚,同时要加收社保资金滞纳金,以便保证各项社保资金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针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南于管理层次多,下属各核算单位的工资发放时间不一致,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向下属企业社保费专户中预拨一个月的上缴周转金,这样就能确保整个企业能够及时、统一归缴社保资金至地方社保机构社保帐户之中。
四、社保资金拨付
企业在社保资金拨付方面,除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通过社会化形式来发放以外。企业在社保资金拨付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以及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核定。二是及时、足额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拨付给相应的下属公司或职工。
五、加强社保资金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企业应当不断加强社保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具体来说。企业社保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和处理程序制度、财产清查和稽核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财务管理办法包括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目标和层次以及企业或单位单位负责人对财会部门的领导职责、内部主要财务关系、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财会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组织分工,出纳岗位职责以及限制条件等;岗位责任制度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与职责、岗位考核办法和岗位轮换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权限、缴交资金考核办法、资金定期报告内容、大额社保资金在银行账户间的划转和审批程序以及银行社保资金账户开立、撤销和对账制度等;稽核制度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稽核工作的职责、稽核工作的具体分工及其操作方法、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原始纪录填制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的审核、原始纪录的签署和传递、原始纪录的汇集要求等:财产清查制度包括财产清查的期限与方法、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细则、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包括单位会计指标体系、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与使用规定、会计凭证的标准格式、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程序和审核要求、会计核算方法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组织结构、审批权限和程序等;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分析的组织程序,以及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制要求等。
总之,作为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保财务管理必须在明确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设定其业务流程,以此加强社保费用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企业社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社保资金 财务管理 运作框架
社会保险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一些职工流动性强的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社保资金的管理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企业社保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同,前者的目标在于要切实保障企业参保人员的相关合法权益,这就意味着企业社保资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企业的稳健发展,并最终作用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加强社保资金财务电算化工作
社保资金财务电算化是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外在体现,有效运用利:保资金财务电算化平台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保资金各相关部门以及各业务子系统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的有效保证,这一平台对参保人员总数及变动、社保缴费率、扣缴标准以及享受待遇等情况能够及时做出反映,这就提高了企业社保资金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以增强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企业社保费的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在通过进行科学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经由货币数量形式来对企业未来开展的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尽管预算本身隶属于计划范畴,但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管理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是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是财务部门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才能开展的管理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二是有助于企业形成绩效考核的依据,三是能帮组企业实现风险规避。对于企业社保资金的财务预算来说,企业社保资金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编制单位为企业总部以及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而言,由企业总部财务部门或企业社保经办部门负责资金数据汇总,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保费(含单位负担和个人负担两部分,二是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费用。在具体操作中可依照如下步骤:第一步,子公司应首先把各项社保费的支出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以此预先安排社保资金,并在每月根据社保费用征缴计划来预先统计数据。第二步,当业社保费用的财务预算确定之后,把预算逐一分解到相应部门去执行,财务部门同时要对此开展日常核算、通过定期分析及监督执行等跟进工作来检查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第三步,企业在开展社保费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要体现柔性管理的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具体说来,就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用弹性预算考核,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下一周期的目标作滚动预算。对于一些不会对企业全面预算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弹性预算考核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就能够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同时需要企业内部事先设置好内部授权批准制度。
三、社保费用征缴
企业在社保费用征缴方面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基础业务部门按月编制缴费人员数量增减变化表,在此前提下与财务部门共同制订并下达征缴计划。二是由基础业务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申报缴费的相关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与财务部门共同核定社保资金的当期缴费基数和应缴金额。三是各核算单位根据社保费用征缴计划,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保费至企业总部的社保基金专用账户中,经主管领导审查批示后,再把上缴的社保基金划拨至地方社保经办机构的基金专用账户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社保资金征缴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应在每年初由总负责人与下属各核算单位负责人共同签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责任书》,实行“每月通报欠缴,年终实行考核,以此进行经济奖罚”的制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年终业绩的指标,目的在于将各项社保费的征缴责任逐级落实到位。与此同时,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和分公司也应层层落实这一目标,并由此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体的社保资金征缴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的一些当月没能及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的单位应迅速下达催缴通知书并给予相应处罚,同时要加收社保资金滞纳金,以便保证各项社保资金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针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南于管理层次多,下属各核算单位的工资发放时间不一致,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向下属企业社保费专户中预拨一个月的上缴周转金,这样就能确保整个企业能够及时、统一归缴社保资金至地方社保机构社保帐户之中。
四、社保资金拨付
企业在社保资金拨付方面,除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通过社会化形式来发放以外。企业在社保资金拨付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以及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核定。二是及时、足额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拨付给相应的下属公司或职工。
五、加强社保资金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企业应当不断加强社保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具体来说。企业社保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和处理程序制度、财产清查和稽核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财务管理办法包括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目标和层次以及企业或单位单位负责人对财会部门的领导职责、内部主要财务关系、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财会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组织分工,出纳岗位职责以及限制条件等;岗位责任制度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与职责、岗位考核办法和岗位轮换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权限、缴交资金考核办法、资金定期报告内容、大额社保资金在银行账户间的划转和审批程序以及银行社保资金账户开立、撤销和对账制度等;稽核制度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稽核工作的职责、稽核工作的具体分工及其操作方法、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原始纪录填制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的审核、原始纪录的签署和传递、原始纪录的汇集要求等:财产清查制度包括财产清查的期限与方法、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细则、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包括单位会计指标体系、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与使用规定、会计凭证的标准格式、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程序和审核要求、会计核算方法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组织结构、审批权限和程序等;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分析的组织程序,以及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制要求等。
总之,作为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保财务管理必须在明确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设定其业务流程,以此加强社保费用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企业社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