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事业单位领导所认识,建立、健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内在需求,这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因此,部审计人员处理好其工作角色也显得犹为重要。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展 内部审计角色 角色处理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
20世纪初期,封建制度在旧中国逐渐解体,中国出现了民间审计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而且,不少工矿公司及金融公司设置了通常称为“稽核”的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但此时的内部审计发展缓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省、市、县的各级财政部门,曾于1950年建立审计处、股。1953年开始,财政部规定把这些机构改为财政监察机构。开展财政监察工作。但1949年后,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83年12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审计范围、主要职权、工作程序、干部任免、职守要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了法规性的依据。1992年1月,国家审计署印发了我国199I~1995年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到2006年,我国已经有12000余个内部审计机构,已配备内部审计人员22万多人,仅2006年一年里,内部审计机构促进提高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查出损失浪费尽300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审计案件2500多件。因此,通过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事业单位领导所认识,建立、健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内在需求,这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处理好其工作角色也显得犹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角色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角色:
第一:企业的“内部经济警察”。为什么要把内部审计人员比如为“内部警察”呢?一方面,在内部审计实施初期,各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人文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任务是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查出企业违规违纪现象,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业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认可程度也不高,潜意识中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职责就是监督他们的日常业务行为。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企业内部的“经济警察”。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会计资料,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取证,必要时还要发动群众提供审计证据,这一系列的活动无疑就象一个“警察”。
第二:企业的服务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人员理所当然的要提高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人员。这种服务主要表现在受人之托。其委托人可能是企业的总经理。也可能是企业的董事会或者企业的总会计师。内审人员接受以上人员的委托时,所收到的委托目的并不一样,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接受总经理的委托时,由于总经理只是企业的一个经营者,其角色实质上也是一个委托人。因此,内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又如,当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的是董事会的委托,而董事会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和审计建议的落实会受到影响,与管理层的关系不好处理,难以充分发挥作为最高管理者的参谋和得力助手的作用。此时,内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向董事会及总经理解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的重要性。并宣传《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条例》。以取得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共同理解。
三、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角色。
内部审计人员虽然一方面扮演企业的“经济警察”,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企业的“服务人员”,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只要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发扬奉献的敬业精神,“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矛盾也就能能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内审人员处理好自身角色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出发:
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审慎的职业习惯。
内部审计人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严格遵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维护审计人员的尊严和威信。准确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合法合理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公司的经营活动环境良好,健康持续。审计人员要克己奉公,以身作责;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要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被审计项目或部门与审计人员个人有利害关系,应主动回避。
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师应秉承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需的审计程序,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其他部门违法、违规、错误、遗漏、消极怠工、浪费、效率低下和利益冲突等错误情况。即内部审计师应以质疑的转给方式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法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控制不够充分的环节,应提出合理的可行改进措施。
当然,应有的职业谨慎只是合理的谨慎,并不意味着永远正确,毫无差错。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是在合理的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实的工作,而不可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存在的问题。
第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过硬的前提下,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随时注意防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疏忽或差错;否则,就可能视错误和舞弊而不见。从而失去审计监督职责和应有的职业道德。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高度的职业警觉性,善于察觉公司可能发生的弊端的迹象。这包括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工作人员有无营私舞弊,损公肥己的舞弊行为和谋求本单位、个人的利益而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等。
要有勇气深入调查,及时发现问题、揭露矛盾,及时检查经济效益不高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行认真研究,努力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努力保证公司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三: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处理好工作中个人需求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有“经济警察”这一角色,因此,也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公司组织内部处于一个威胁他人地位的角色,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在一个矛盾的环境中,因此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除了自身的声望与正直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得到上司、被审计人和同事的信赖,而不应该是专横、傲慢的个体。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并不是只学过、了解过财会、审计或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就一定能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相反,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妥善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棘手矛盾有能力等。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企业审计之前、之中、之后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经理、审计主管、审计同仁等方面的关系,自然内部审计工作应会游刃有余,否则就可能到处惹烦恼,处处有障碍,正所谓“无友寸步难行”!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还应有较强的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多。总结起来企业的风险包括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八个因素。每一个企业内部环境中其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并不是一致的。若企业有一个较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并为其员工所信奉时,那么其风险就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企业有一个较好的风险管理理念,但其员工并不信奉或者各业务单位、职能机构不正确执行则企业的风险加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服务人员更应当树立较高的服务意识,加强的风险意识。不断通过风险测试,使企业回避将要发生的风险;通过风险控制,对正在执行的事项,降低风险影响或者使企业的风险分散。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展 内部审计角色 角色处理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
20世纪初期,封建制度在旧中国逐渐解体,中国出现了民间审计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而且,不少工矿公司及金融公司设置了通常称为“稽核”的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但此时的内部审计发展缓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省、市、县的各级财政部门,曾于1950年建立审计处、股。1953年开始,财政部规定把这些机构改为财政监察机构。开展财政监察工作。但1949年后,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83年12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审计范围、主要职权、工作程序、干部任免、职守要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了法规性的依据。1992年1月,国家审计署印发了我国199I~1995年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到2006年,我国已经有12000余个内部审计机构,已配备内部审计人员22万多人,仅2006年一年里,内部审计机构促进提高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查出损失浪费尽300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审计案件2500多件。因此,通过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事业单位领导所认识,建立、健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内在需求,这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处理好其工作角色也显得犹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角色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角色:
第一:企业的“内部经济警察”。为什么要把内部审计人员比如为“内部警察”呢?一方面,在内部审计实施初期,各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人文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任务是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查出企业违规违纪现象,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业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认可程度也不高,潜意识中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职责就是监督他们的日常业务行为。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企业内部的“经济警察”。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会计资料,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取证,必要时还要发动群众提供审计证据,这一系列的活动无疑就象一个“警察”。
第二:企业的服务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人员理所当然的要提高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人员。这种服务主要表现在受人之托。其委托人可能是企业的总经理。也可能是企业的董事会或者企业的总会计师。内审人员接受以上人员的委托时,所收到的委托目的并不一样,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接受总经理的委托时,由于总经理只是企业的一个经营者,其角色实质上也是一个委托人。因此,内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又如,当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的是董事会的委托,而董事会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和审计建议的落实会受到影响,与管理层的关系不好处理,难以充分发挥作为最高管理者的参谋和得力助手的作用。此时,内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向董事会及总经理解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的重要性。并宣传《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条例》。以取得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共同理解。
三、内部审计人员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角色。
内部审计人员虽然一方面扮演企业的“经济警察”,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企业的“服务人员”,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只要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发扬奉献的敬业精神,“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矛盾也就能能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内审人员处理好自身角色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出发:
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审慎的职业习惯。
内部审计人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严格遵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维护审计人员的尊严和威信。准确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合法合理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公司的经营活动环境良好,健康持续。审计人员要克己奉公,以身作责;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要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被审计项目或部门与审计人员个人有利害关系,应主动回避。
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师应秉承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需的审计程序,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其他部门违法、违规、错误、遗漏、消极怠工、浪费、效率低下和利益冲突等错误情况。即内部审计师应以质疑的转给方式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法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控制不够充分的环节,应提出合理的可行改进措施。
当然,应有的职业谨慎只是合理的谨慎,并不意味着永远正确,毫无差错。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是在合理的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实的工作,而不可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存在的问题。
第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过硬的前提下,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随时注意防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疏忽或差错;否则,就可能视错误和舞弊而不见。从而失去审计监督职责和应有的职业道德。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高度的职业警觉性,善于察觉公司可能发生的弊端的迹象。这包括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工作人员有无营私舞弊,损公肥己的舞弊行为和谋求本单位、个人的利益而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等。
要有勇气深入调查,及时发现问题、揭露矛盾,及时检查经济效益不高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行认真研究,努力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努力保证公司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三: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处理好工作中个人需求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有“经济警察”这一角色,因此,也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公司组织内部处于一个威胁他人地位的角色,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在一个矛盾的环境中,因此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除了自身的声望与正直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得到上司、被审计人和同事的信赖,而不应该是专横、傲慢的个体。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并不是只学过、了解过财会、审计或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就一定能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相反,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妥善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棘手矛盾有能力等。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企业审计之前、之中、之后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经理、审计主管、审计同仁等方面的关系,自然内部审计工作应会游刃有余,否则就可能到处惹烦恼,处处有障碍,正所谓“无友寸步难行”!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还应有较强的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多。总结起来企业的风险包括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八个因素。每一个企业内部环境中其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并不是一致的。若企业有一个较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并为其员工所信奉时,那么其风险就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企业有一个较好的风险管理理念,但其员工并不信奉或者各业务单位、职能机构不正确执行则企业的风险加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服务人员更应当树立较高的服务意识,加强的风险意识。不断通过风险测试,使企业回避将要发生的风险;通过风险控制,对正在执行的事项,降低风险影响或者使企业的风险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