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針对中职物流专业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理实脱节、教学内容重理轻实、教学手段落后单一等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明确教学目标,促使理实一体化整体性融合;平衡教学内容的理实比例,增加理实一体化实用性教学内容;巧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现代物流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57-02
  现代物流基础是中职物流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低和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本文探索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以促进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融会贯通理实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思考、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目标,理实教学衔接不紧密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技能目标流于形式,受教学资源限制及教师能力因素的影响,课程侧重知识目标的培养,没有及时结合物流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物流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间隔一定的时间,造成理实教学脱节。而且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训室进行,二者不在同一教学空间完成,很难实现理实有效衔接。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达不到岗位能力要求
  《现代物流基础》教材多为理论知识的文字描述,参照的图片较少,多为物流相关知识点的解释和描述,实践操作指导的流程内容少、案例内容少、对应练习内容少,而理实教学内容深奥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较难督促学生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习。此外,没有及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及对应的物流岗位能力需求修订教材,比如选用某出版社的教材《现代物流基础》初次出版在2008年,第二、三版教材只在出版时间和一些数据进行更新微调,其余部分还是沿用旧版内容。
  (三)课程教学理论以讲授为主,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差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主要采用教师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进行理论授课,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出现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的情况,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很难活跃起来。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听中学”,没有“做中学”,师生之间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比较差。
  二、中职物流专业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促使理实一体化整体性融合
  教师应根据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明确知识目标为“理解回收物流定义、理解废弃物物流定义、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技能目标为“掌握回收物流的技术、合理进行回收与废弃物流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合理回收实训室的破旧瓶子、纸箱等,将回收物流技能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教学章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懂得“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等,将所学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从而理解并掌握“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的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的“3R”理论。
  (二)平衡教学内容的理实比例,增加理实一体化实用性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物流实操教学内容,平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理实比例,可从教材内容中挑选关键性的物流理论知识点,增加对应的实践操作流程内容,操作流程内容可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将流程板书出来,组织学生提前制作成流程卡片,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求。例如,物流条形码的教学任务,在物流条形码应用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实操,包含的流程有物流条形码选择、编制物流条形码、打印物流条形码,安装条形码打印纸、扫描物流条形码,让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应因地制宜增添教学素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资源。例如,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接触到的物流活动,融合相应的物流基础知识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比如,笔者所在的地区农特产品较丰富,有富川脐橙、英家头菜、黄姚豆豉、芳林马蹄、信都红薯干、信都红瓜子、本地百香果等特色产品,可因地制宜,收集农产品物流理实一体化教学素材,结合电子商务的线上商贸交易进行农产品的线下物流活动,开展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储存、流通加工、包装等简单物流活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特性的农特产品的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三)巧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根据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不同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让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改变“听中学”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围绕教学活动任务“做中学”,思考如何去学,如何去做,灵活掌握不同模块学习内容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和实训方法,掌握物流专业各项目模块的入门理论及实操,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巧选教学方法实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只教,学生只学”的局面,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下面以项目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为例进行介绍。
  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分为现代物流基础知识、物流功能要素、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营销等8个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再将每个项目细分成小任务,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比如,物流功能要素项目可以细分为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7个小任务。
  采用情境模拟法,一是利用课堂教学内容模拟情境,导入教学场景,让学生代入角色完成教学理实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加深学习印象。比如,在“物流客户服务”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创设“客户手机退货不成功,投诉物流客服,物流客服人员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情境,让学生扮演客户和物流客服,利用掌握的物流客户知识和物流基础知识,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二是利用虚拟仿真的教学资源,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物流信息技术的子任务“ERP企业资源管理”可以利用ERP软件进行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教学;物流功能子任务“运输”可以利用物流运输综合实训系统仿真模拟运输作业活动,让学生对货车转载、运费计算、运输收入、油费成本、距离成本等有直观的操作。三是利用实训室教学设施设备,如物流实训室、快递实训室,对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中的仓储、配送教学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认知及体验。   采用角色扮演法,學生扮演课程教学任务设置的角色,完成角色岗位任务,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学习。如“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营销”教学模块,教师在课前分组布置好教学任务,以学生日常接触的实际场景作为教学任务背景,学生扮演物流客服或销售业务员等角色,要求学生完成物流客户服务、进行实物营销等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后提前筹备,课堂上以小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利用手机、快递、校服等实物当道具,按照教学任务流程,结合教学理论内容,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并以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角色扮演法以全员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再是围观者,而是以参与者、主人翁的身份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材给定的任务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内容挖掘重要信息,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融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解决问题。再以此举一反三,用贴近生活的、学生熟知的物流企业案例为分析目标,以个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引导学生从回答问题升级至以报告的形式作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教师则以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修正。比如,“在运输的货物装载中,运输公司人员将运载过危险货物的货车未经消毒就装60吨的大米,最后导致大米全部不能食用,承运公司赔付了一大笔钱,公司的形象也受损”。在分析这个案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如何正确规范操作才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总之,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现代物流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地衔接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促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参考文献】
  [1]吴明安.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商,2015(3).
  [2]刘晶璟.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3]孙明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3).
  [4]姚卓顺.物流专业课赛融通下的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0).
  [5]肖莹.浅谈物流技能竞赛对中职物流实践教学影响的启示[J].中国高新区,2017(14).
  [6]姜萍,邓小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7(1).
  【作者简介】钟 岚(1987— )女,广西桂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
  (责编 李 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应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建模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建模能力;应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运算能力;重视实践训练,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
【摘 要】本文基于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及其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契合性,论述议题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实践策略,从议题的确定、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议题式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54-03  议题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转型为幼儿保育专业的背景,分析幼儿照护证书融入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幼儿照护证书融入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体系;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专业转型 “1+X”证书制度 学前教育 幼儿保育 幼儿照护证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本文阐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地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从地域文化主题、形式与内容的确定,地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地域文化活动环境的营造与材料的准备,地域文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提出课程构建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课程 中职 学前教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46-0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幼儿足球课程建设面临的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和幼儿家长观念亟待更新,幼儿足球政策亟待健全,师资结构和幼儿足球知识亟待完善,幼儿足球课程资源亟待配备和更新等瓶颈,提出建设策略:以制度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幼儿足球衔接观;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建设幼儿足球课程内容和体系;以多方协同为支撑,形成国家、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多元联动新局面。  【关键词】幼儿足球 课程建设 幼小衔接  【中
【摘 要】本文提出以“探究点、品质点、异常点、生成点”四要素聚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方法,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四要素设计模式”,有效指导化学教学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实验教学内涵,改变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经验性、盲目性的现状,为今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提供可选择的新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四要素 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本文分析政治认同的内涵及培养意义,提出基于政治认同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加强政治认同教学设计、丰富政治认同教育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政治认同实践教学、完
本文论述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依托每年举办的“服饰文化节”活动,将该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链接,并提出具体措施: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健美操教学对中职女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对学生实验前后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摘 要】本文基于“2+3”模式下中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与需求,分析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现状,论述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对策,提出统一英语课程标准、形成梯度性的课程内容、强化教材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交流、实现科目考核机制的贯通性、实行统一化管理等教学建议,为中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2+3”模式 中高职衔接 英语课程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