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18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临床资料,研究儿科门诊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探讨《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的可行性,并对诊断程序进行部分修改和完善.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苍南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共180例.入选标准:年龄16岁以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喘息,无咳痰或少量黏液痰,咳嗽持续时间4周或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既往已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纤毛不动综合征、气道异物、肺结核及肺部肿瘤等疾病。

其他文献
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比较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其进入慢性期以后,长期随访发现因病致死率可达到31%~66%[1].传统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的手术创伤较大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特别对于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病死率可达到50%以上[2].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最近几年临床开展较为广泛的新技术,其特点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已被临床
期刊
地佐辛镇痛效应强、安全性高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由于其对呼吸影响较小的特点,在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普遍受到好评.近年来也有其用于临床全身麻醉诱导的研究报道,地佐辛作为芬太尼的替代药品在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中表现良好[1-2].本研究针对其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的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ASA Ⅰ~Ⅱ级在杭州市第三
期刊
目的:了解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膳食摄入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厦门等9个县市儿童膳食和血清维生素A进行调查.结果:全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视黄醇当
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若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1].精确的解剖复位,用可靠的内固定、尽可能地恢复和维持关节面的平整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21.我院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0例,固定坚强,膝关节力线和关节面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以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为主症[1],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2],常并发心律失常.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佳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60例(男33例、女27例),全部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医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排除伴有肝肾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和
期刊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1],导致腕关节解剖参数的不同程度丧失,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腕关节功能的受限.笔者比较分析了分别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及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9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30
期刊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且呈现多药耐药趋势[1].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性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本研究对临床分离的18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 181株鲍曼不动杆菌均分离自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
期刊
使用多排螺旋CT扫描方法探讨生理病理状态下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课题之一.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技术的问世,取得了良好的影像质量,完善了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了诊断能力.笔者对10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2010年来合浦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5~
期刊
目的:了解武汉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1 987例女职工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杳、盆腔B超检查及乳腺检查,并
糖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尚好,餐后低血糖是其常见现象,多发生于餐后3~5 h,是由于餐后血糖升高与胰岛素不同步而致,其机制是糖耐量异常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一相胰岛素分泌缺失,使持续升高的血糖刺激β细胞;二相刺激胰岛素释放延迟,胰岛素分泌的总量增加,餐后3~5h体内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大部分被消耗,而胰岛素相对过剩,使血糖快速降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