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膳食摄人状况调查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膳食摄入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厦门等9个县市儿童膳食和血清维生素A进行调查.结果:全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平均摄入量为365.09 μgRE,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的87.02%.9个不同县市5岁以下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摄入情况各不相同,最高为厦门,占RNI标准的258.57%;山区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摄入情况占RNI标准最高,为126.88%;城市居中(80.81%);沿海最低(44.96%);各个年龄组维生素A摄人情况以0岁组最低,占RNI标准的63.19%,其次为1岁组(79.3%),2~5岁后基本相近(116.17%).结论:婴儿早期开始服用鱼肝油,增加与多食胡萝卜、肝脏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最有效、最迅速、经济的手段.
其他文献
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脏出现明显的舒张功能障碍,并且与缺血严重程度一致[1].舒张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冠心病患者预后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2].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监测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无创性检查手段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其是否能代替心导管检查还存在一定的争议[3-4],本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导管法评价冠心病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4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B、C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6±5.32)mg/L、(10.99±2.13)mg/L、(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约42%的脑卒中患者伴有HHe[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干预其代谢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后血浆Hcy含量的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组:2004年5月至2008年9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
期刊
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为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他诱因[1].本研究就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组)34例和观察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34例.对照组的34例患者中,男性22例
期刊
以往对直径大于2 cm的广基息肉不建议使用内镜下切除法进行治疗,对于直径大于1 cm蒂颈较粗的息肉,使用电凝法进行电切时多会导致出现现象的发生.但是目前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对息肉进行切除的适应情况也逐渐的得到了拓展[1-4].本研究利用病理以及超声微探头的引导,对巨大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120例息肉共148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
期刊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一个必然病理过程,若能及时有效地抗纤维化治疗,就可以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我们应用替比夫定/复方鳖甲软肝片或二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三组药物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HBVDNA[平均(
期刊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最常见是输卵管妊娠,而输卵管妊娠发生最常见部位是输卵管壶腹部,约占55%~60%,其次分别为峡部、伞端及间质部,其中有一部分为宫角妊娠及间质部异位妊娠[1].而其中宫角部及间质部异位妊娠,处理非常棘手:因其部位血管丰富一旦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腔镜下宫角部开窗取胚胎后局部注射氨甲喋呤治疗21例宫角部妊娠与宫角部近间质部异位妊娠,取得了较满意
期刊
目的:了解我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查体相结合的方法。结果:3903例原发不孕妇女中,生殖道感染2057例,感
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比较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其进入慢性期以后,长期随访发现因病致死率可达到31%~66%[1].传统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的手术创伤较大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特别对于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病死率可达到50%以上[2].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最近几年临床开展较为广泛的新技术,其特点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已被临床
期刊
地佐辛镇痛效应强、安全性高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由于其对呼吸影响较小的特点,在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普遍受到好评.近年来也有其用于临床全身麻醉诱导的研究报道,地佐辛作为芬太尼的替代药品在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中表现良好[1-2].本研究针对其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的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ASA Ⅰ~Ⅱ级在杭州市第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