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人类与树木的文化关系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专题散文集,想从过去没有人用过的角度,来看环保、看生态、看人与树的关系。我这里用了一个新概念:“人文森林”。
  事情的缘起是2012年,当时我在全国人大农委工作,一次与国家林业局的官员座谈。我问坐在我身边的资源司司长:“你这个资源司管什么?”她说了一句很专业的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活立木的木材积蓄量。”我说:“你只管树身上的木材积蓄量,那它身上所附载的文化内容谁来管?”她盯着我看了有一秒钟说:“知识分子就是爱琢磨问题。反正这个事现在没有人管。”
  没有人做过的事最具挑战性。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术研究,这就是后来在第六届生态论坛上的发言,现附在本书后的《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二是“人文古树”题材的散文创作。我曾冒叫一声,要写一百棵人文古树。但动手以后才知难度之大不可想象。这无异于是一种历史研究与田野考古。写一棵树常要来回数千里,采访三四遍,耗时几年。要写一百棵是绝对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将已经写成文章发表的这二十多棵呈献给读者。
  迄今为止,人与森林的关系已走过了两个阶段。这就是物质阶段,砍木头、烧木头、用木头;环保阶段,保护森林,改善气候,创造一个适合人居的环境。但这基本上还是从人的物质生活出发。其实还有一个第三阶段,就是跳出物质,从文化角度去看人与树的关系。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树木、森林一直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因为地球上比人的寿命更长的植物只有树木。森林本身就是一个活的、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命体。它曾经是,现在也还是人类的家,如它消失,人类也必将不存。树木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历史有时丢了,也可以到树上去找。这也是一种考古。所以本书的切入点是用老树来讲故事,讲正史上少有的,但又是名人、大事的故事与来历。但绝不要没有史实根据的传说。我的标准是很苛刻的,所选中的古树,从纵的方面看必须是历史里程碑;从横的方面看必须是当地的地标。
  我虽然是弄文学的,但总喜欢行走在文学的边缘去创新、猎奇。三十年前曾写过一本《数理化通俗演义》,那是在科学、教育和文学的三角地带,讲教科书里的科学故事。后来写政治散文,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现在又来到林业、历史和文学的三角地带,想再开出一块处女地。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这是多么迷人的境地。我希望用我笨拙的笔来推动“人文森林”这个新学科的建设,在大学里能开一門“人文森林学”课程,至少可以与“植物保护”“木材加工”平起平坐吧。要把森林保护上升到人文层面,个人的一己之力肯定是不够的。我幻想着官方、民间都行动起来,能在全国发现并正式挂牌三百棵“人文古树”,并顺势建起三百个“乡村古树文化公园”,保存历史,留住文化,留住乡愁。其文化积累的意义将不低于《唐诗三百首》。
  我用这本小书,抛砖引玉,并随书附赠小画册《访树记》。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20日读者来信】  邹勇松同学:  我是一个离休老干部,差三个月就90岁高龄。我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主办的《新湘评论》2018年第13期看到关于你的文章《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我看过以后心里很感动,你是一个有知识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你的生命非常宝贵,祖国建设发展需要你们年轻一代的人才,文中得知你自幼患肾炎,你家为你治病,父母、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前往广东打工,你现在还没找到
期刊
【2018年8月1日读者来信】  《新湘评论》编辑部:  您们好!我看到今年第12期《新湘评论》杂志上刊登了一封人民来信和编后感言,我同样为你们高兴。我今天来信也要跟你们说说心里话。  我以前对《新湘评论》并不了解,去年我在翻阅《人民日报》时,看到《新湘评论》的出版信息,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目录我看了,非常有吸引力。因此我从2017年10月开始订阅《新湘评论》杂志。经过三个月的阅读,我写下了感
期刊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我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党的建设方面贡献尤为突出。  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看到报告讲稿后褒扬它“提倡正气,反对邪气”,
期刊
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年曾从事新闻工作,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他惊人相似,也是从新闻事业开始步入革命征程的。毛泽东从小与新闻结缘,早年的新闻活动闪烁着红色基因的光芒,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韶山冲位于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的边陲,消息闭塞,少年毛泽东渴求知识,在韶山冲里凡是能借到的新书报,都如饥似渴地阅读,
期刊
“血染遍山红,士气豪雄。餐风饮露志如虹,倦卧茅丛石作枕,若醉春風。”这是蔡会文1935年3月在突围途中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1908年11月12日,蔡会文出生于攸县凉江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5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寒假,蔡会文回到家乡开展工农革命运动。他一回到家乡就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号召大家团结起来谋求自身的翻身解放,并把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衡阳曾经发生过令人痛心疾首的破坏选举案,深刻反思沉痛教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动摇、丧失了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近年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作为统领,以建设“两个机关”为根本遵循,思想
期刊
王继才,开山岛的守护者,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很多人的眼里,王继才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恰恰是“王继才们”,秉持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出发的原点,标注着时代的价值。  一位哲人说过,身体不要走得太远了,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的确,有的人走得太远了,需要多回望回望“王继才们”。  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而言,王继才守护的开山岛,其物质价值可能并不大,但他的精神价值比天还大。有了王继才,开山岛就有红旗飘扬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为什么说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最鲜明品格?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做到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与从严管党治党是什么关系?怎样坚持和践行自我革命精神?近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首次公布了一篇重要文献《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
期刊
1931年9月,在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祝捷大会上,毛泽东首先叫全体同志起立向曾士峨烈士默哀,并指示红军总政治部发出通令,号召红军指战员“向曾士峨学习”。红军总部发通令号召向个人学习,曾士峨是第一人。  曾士峨,字迪勋,号广泽,1904年3月出生于益阳县樊家庙乡(今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期刊
7月20日—8月18日,由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充分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生动展示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引发广泛关注。我们集纳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央媒报道中有关湖南的内容,同时约请湖南日报记者畅谈主题采访的观察与思考,一起感受主流媒体眼中的湖南生态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