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P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XIAP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是否具有更强的活力,能否更好地恢复心功能,及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10周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 ~ 300 g,取其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电转染的方法将XIAP表达质粒导入脂肪干细胞内,进行基因修饰.另取61只SD大鼠,年龄和体质量同前,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ADMSCs组(18只)、XIAP修饰ADMSCs组(18只)和未处理组(7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选取梗死中央及边缘区共5个注射点,按分组每点注射生理盐水、ADMSCs悬液或经XIAP修饰的ADMSCs悬液或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注射4周后,同对照组相比,ADMSCs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0.57 ±0.05)对(0.53±0.03),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5.17±2.03)对(10.62±3.50),P<0.05];与ADMSCs组相比,XIAP修饰的ADMSCs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射血分数0.64±0.03,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3.26±0.95,P<0.05.结论 ADMSCs能有效恢复梗死后心功能;XIAP修饰的ADMSCs在移植区的生存效率更高,能更好的恢复心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
目的 尝试一种新的用以观察左心室压力超负荷诱导左心室肥厚的主动脉弓缩窄动物模型.方法 55只小鼠随机数字法分为重度缩窄组(sTAC,27只),中度缩窄组(mTAC,7只)以及假手术组(sham,21只).采用微创改进的方法,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结扎主动脉弓,构建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缩窄,造成中度或重度的左心室流出道机械梗阻.使用经胸二维以及M型超声监测术后4周压力超负荷诱导左心室肥厚的可靠性并评
患者 女,31岁.咳嗽伴咯血半年,近日加重,无明显其他临床症状.查肺癌组合、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无明显异常,PPD试验阴性.CT扫描示左肺下叶大小约4.8 cm ×4.5 cm的团块影,肿块密度欠均匀,增强后CT值约21HU,边缘见强化(图1),诊断左肺下叶占位,左侧胸腔积液.2012年4月在全麻下开胸探查,术中见左肺下叶7 cm ×6 cm ×5 cm大小肿块,大部分位于肺脏层胸膜,向胸腔突出
期刊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9例Ⅰ期NSCLC组织中TTF-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TF-1在Ⅰ期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4.3%,其中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亚组(x2=25.231,P<0.001),低年龄组(<60岁)高于高年龄组(≥60岁)(x2=4.
目的 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后5~40天,平均21天.BPF确诊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考虑行二次开胸瘘修补术.4例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瘘口,10例重新切除残端至正常组织后再次缝合,7例切除残端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期刊
原定于2012年8月“单心室外科治疗”、11月“食管外科并发症”两期专题推迟至2012年底和2013年初刊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欢迎广大医师继续踊跃投稿。来稿请通过中华医学会网站业务中心进行投稿。登录网址:http://www.oma.org.cn/html/main/ywzx.html。投稿时请在备注栏中说明投稿专题。
期刊
患者女,50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半月.胸部CT示两肺多发支气管囊状扩张伴感染;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增大,肺动脉压力中度增高,左室射血分数(EF)0.68.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呼吸衰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2011年6月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伊曲康唑等预防感染,前列地尔改善肺微循环,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骁悉、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术后41天发生急
期刊
患婴 女,3月龄.腹泻伴发热2天,发现心包积液1天.查体:一般情况差,气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遥远,心率125次/min,律齐.腹部膨隆,余体征无特殊.心包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150ml.心脏CT示右心房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影,考虑黏液瘤;卵圆孔未闭;双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超声心动示右心房内一实性低回声占位,范围约2.6 cm ×1.9 cm;卵圆孔未闭;中等量心包积
期刊
胸交感神经( ETS)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经典手术[1-2],但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可高达85%,其中发生严重代偿性多汗者占15%[3],这已成为患者对该手术满意度降低和后悔接受该手术的主要因素[4-5].尽管有人尝试口服胃长宁[6]、注射肉毒素[7]、甚至使用经皮电刺激[8 ]等多种方法来治疗代偿性多汗,但均未取得确切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