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与时尚阅读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语文是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教育基础课,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教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借助典范效应来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这一主导思想,其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育也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更迭,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最明显的,是大学语文教育所秉持的经典本位与时尚阅读之间的矛盾。与大学语文课堂上有限的经典作品讲解相比,学生们课余接触更多的是时尚读物,如女性小资文学、“80后”青春文学、几米漫画、“口袋书”等等。如何认识时尚文学,如何正确处理大学语文教育与时尚阅读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谓时尚,顾名思义即是时代崇尚、一时之尚。作为一种应时而生的产物,时尚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性化。时尚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叛逆性,其二是感伤性。一些时尚文学的作者不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通过文学创作张扬自我,展示自己的孤傲、另类和愤世嫉俗,以直觉本能和个人好恶对抗正统的人生价值原则,作品带有很明显的叛逆特征,如卫慧、棉棉、韩寒、孙睿等人的创作,都是如此。与愤激尖锐的反叛性相对应,另一些时尚文学作品则充满了敏感多愁的抑郁忧伤,用华美的文笔催生着寂寞感伤的花朵,演奏着一支支难以释怀的乐曲,如安妮宝贝、郭敬明、张悦然的作品。无论是叛逆性还是感伤性,都是作者个性化的流露。当今社会是张扬个性的社会,人的个性的充分展示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时尚文学与社会发展的步调是一致的。
  第二,浓郁的生活气息。经典文学所呈现的社会内容距离今天已十分遥远,很难从中找寻到当下生活的影子。而时尚文学则紧贴当今生活实际,对身边一切采取一种忘情拥抱和全身心投入的态度,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其进行审美呈现。人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能够从中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体味人间烟火的同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千姿百态,学会处理人情世故,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技巧和能力,这是时尚文学的可取之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过分关注个人生活实际,一部分时尚文学作品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
  第三,流行性和易逝性。时尚文学是应时而生的,它迎合了当代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以简约、生动、有趣的风格吸引读者,因而很容易流行起来。然而,由于与时代靠得太近,大部分时尚文学带有“趋时”“媚时”的成分,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经典作品那样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一旦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时代环境发生变化,势必走向消泯。同时,时尚文学“趋时”的本质使它在构成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优秀的作品固然有,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也不在少数,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时尚文学中有糟粕,也有精华,有“趋时”的一面,也有“合时”的一面。“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学史上包括经典在内的所有作品,它们的产生都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眼下那些“合时”的、优秀的时尚文学作品,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会成为将来的经典作品。而不少经典作品如宋词、元曲等,在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都曾是被划入时尚文学行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典作品和时尚文学并不完全对立。因此,对于时尚文学,我们不能持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棍子打死,而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把时尚文学的阅读和分析引入到大学语文教育中来。那种完全排斥时尚阅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由于时尚文学具备消遣性和娱乐性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它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之大,要想完全杜绝学生对时尚文学的阅读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时尚文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在讲解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鉴别优秀之作和垃圾作品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时尚阅读;让学生在从经典讲解中获得的文学修养的基础上,学会吸取接纳时尚文学所提供的社会信息和当代意识,了解社会思潮的最新动向,把握社会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通过时尚阅读,学会处理来自当下社会的各种信息,适应社会的迅速变化,跟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增进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自我生存能力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
  总之,大学语文教育既要用经典文学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要用时尚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时代意识,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只有处理好经典讲授和时尚阅读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大学语文教育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通才教育、落实各类高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掐指细算,和我的71个孩子认识,都快100天了。这期间,我担任高一(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及该班班主任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我唯一比别人见长的就是责任心和热情,除此之外,我只有虚心请教老教师,然后再结合班里的具体情况边学边用边琢磨,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其间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我自己最能体会了。下面我就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工作
期刊
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会碰到一些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并且每个班里“优”“困”“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得越来越早,人数也趋于增多。这也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最头疼的事。如何转化这个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了一些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
期刊
“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的重要表现。正午的太阳为什么能测时间?梨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卫星为什么会上天等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真理和创造的欲望,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一、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    课题是教材资源的浓
期刊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度对他们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今日身边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但他们将来要适应的终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是不争事实,“写作训练”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较普遍的一大难点,而学生不爱学语文更令众多语文教师头疼不已。下大工夫“研究”写作教法的不乏其人——或强调积累,或强调训练,或强调技巧……其中确有真知灼见,但收效却难尽如人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切中肯綮!多读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尤其要多读名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
期刊
又是半个学期匆匆而过,我在感叹时间逝去之快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回忆,希望过去的一切能成为永恒,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而回忆中更多的是反思,希望过去的一切能成为今天的起点和明天的经验。回头想想,进入高三半学期以来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与学生的交流中语言的巨大作用。语言是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不仅是用来传递信息,而且也是用来沟通感情的。在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够吸引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把握严与宽的尺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太宽,班级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学生学习纪律松散,不能形成好的学风,班级管理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如果管得太严,学生会死气沉沉,班级没有活力,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甚至会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产生对立,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阳奉阴违,严重的甚至会使班主任无法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把握严与宽的度呢?  
期刊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足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为课堂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那么,导语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概括性原则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铺桥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而不是正式讲授课程。因此,导语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当概括,言简意赅,不能随意发挥、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个人认为只要充分利用
期刊
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而人的成长过程包括理想树立、道德形成、体质增强、知识积累以及性格、意志、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应具有热爱学生的品质,然而究竟怎么爱,即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  班主任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学校教育的代言人,是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人,也是直面学生问题的人,是最烦心累心的人。去年我担任高一年级体育特长班班主任,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