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化学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内部各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另外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学校内部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之中,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化学成绩 影响因素
一、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因素
1.教师因素中,教师的水平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自然,教法得当、实验操作熟练、准确、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怎么不为之入迷,渴望一窥其奥呢?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熟悉业务知识,基本功扎实,而且要熟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教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生的化学成绩自然而然地会上去。
2.学生因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起着内因作用。同样的教师任教,同样学习条件,为什么一个班四五十个同学的成绩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呢?这就是学生因素在“作怪”。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怠学、厌学,很难想象,他的化学成绩有多好。因此,教师要和各个方面的力量配合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交给他们学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提高上来。
3.条件因素中个,实验条件起物质保证作用。化学是一门试验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化学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建立、理解是缺少不了实验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每个演示实验,而且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学生实验”。有事还可增设课本上没有的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条件差的学校应想办法,开动脑筋,尽可能用“土办法”多做一些实验。但要注意,不是为了某个实验而实验,而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现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
4.管理因素,对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起着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作用。首先,化学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计划,化学教师要根据教研计划、校历、学生实际情况等制定教学实验等工作计划,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且要求组织好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办好讲座、墙报、化学晚会等,使课堂管理和课外管理结合,提高管理效益。化学老师也要和其他学科老师协调工作,不要和其他老师去“抢时间”,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做好对学生的控制作用。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要不折不扣,要求学生记忆背诵的内容一定要督促检查。这样踏踏实实,认真仔细地“管好”学生,必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如何解决初中生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化学中考成绩看,学生的考分普遍不低,但到了高中,“后劲”如何,出乎意料,对高中知识体系的学习,长时间难以适应,不少学生成绩下降,甚至有些学生中考能得九十多分,但到高一第一学期其中考试就挂“红灯”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恐怕是在初中阶段,整体化学素质提高不够,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和发展而造成的。
现在的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初中教师的“单纯任务”意识太重,认为只要把学生送进高中大门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进门”后怎么办,那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可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严重地禁锢着我们的头脑,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个高度来看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们被“扭曲”的思想就会重新被“拉直”,我们的教学就能端正观念,解放思想,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返朴归真,回归自身,得到重新定位。初中化学教学就会在提高素质的同时解决好“后劲”缺乏的问题。要解决初中生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除了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外,还要切实地过好“三关”。
1.打好基础,过好“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基础,这一“关”是“基础关”,学生往往在这一“关口”出现“分化”,造成“后劲”不足。所以必须施足“底肥”,才能“绿绿葱葱”。初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微粒号”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是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先感到新鲜、后觉得枯燥,最后变得杂乱无章。因而一开始就要抓住“新鲜感”,培养兴趣,把“元素符号”完整无缺地学好、学实,为学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扫清障碍,形成良性循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通过严格训练,不断“再现”的手段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同时要寻找规律,消除学生“无序”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从提高能力,增强“后劲”的角度,遵纲不守本,适当拓宽训练范围,做到知能并进,学生就能过“基础关”,并产生“质”的飞跃。
2.整体把握,过好“重点章节”关。初中化学内容分散,学生很难把握整体。因而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整体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提纲挈领,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增添继续学习的“后劲”,同时要过好“重点章节”关
3.培养能力,过好“逻辑推理”关。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学生学习“后劲”的关键,要一定花大力气进行训练。推断题命题形式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容易不知所措,思维混乱,严密性差,错误百出。因此,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住“题眼”,找准“突破口”。二是训练学生的能力,注意题型归类,找准解题规律。
总之只要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提高学习“后劲”,就一定能把化学成绩搞上去。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七中)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化学成绩 影响因素
一、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因素
1.教师因素中,教师的水平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自然,教法得当、实验操作熟练、准确、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怎么不为之入迷,渴望一窥其奥呢?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熟悉业务知识,基本功扎实,而且要熟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教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生的化学成绩自然而然地会上去。
2.学生因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起着内因作用。同样的教师任教,同样学习条件,为什么一个班四五十个同学的成绩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呢?这就是学生因素在“作怪”。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怠学、厌学,很难想象,他的化学成绩有多好。因此,教师要和各个方面的力量配合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交给他们学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提高上来。
3.条件因素中个,实验条件起物质保证作用。化学是一门试验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化学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建立、理解是缺少不了实验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每个演示实验,而且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学生实验”。有事还可增设课本上没有的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条件差的学校应想办法,开动脑筋,尽可能用“土办法”多做一些实验。但要注意,不是为了某个实验而实验,而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现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
4.管理因素,对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起着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作用。首先,化学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计划,化学教师要根据教研计划、校历、学生实际情况等制定教学实验等工作计划,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且要求组织好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办好讲座、墙报、化学晚会等,使课堂管理和课外管理结合,提高管理效益。化学老师也要和其他学科老师协调工作,不要和其他老师去“抢时间”,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做好对学生的控制作用。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要不折不扣,要求学生记忆背诵的内容一定要督促检查。这样踏踏实实,认真仔细地“管好”学生,必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如何解决初中生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化学中考成绩看,学生的考分普遍不低,但到了高中,“后劲”如何,出乎意料,对高中知识体系的学习,长时间难以适应,不少学生成绩下降,甚至有些学生中考能得九十多分,但到高一第一学期其中考试就挂“红灯”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恐怕是在初中阶段,整体化学素质提高不够,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和发展而造成的。
现在的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初中教师的“单纯任务”意识太重,认为只要把学生送进高中大门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进门”后怎么办,那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可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严重地禁锢着我们的头脑,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个高度来看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们被“扭曲”的思想就会重新被“拉直”,我们的教学就能端正观念,解放思想,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返朴归真,回归自身,得到重新定位。初中化学教学就会在提高素质的同时解决好“后劲”缺乏的问题。要解决初中生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除了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外,还要切实地过好“三关”。
1.打好基础,过好“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基础,这一“关”是“基础关”,学生往往在这一“关口”出现“分化”,造成“后劲”不足。所以必须施足“底肥”,才能“绿绿葱葱”。初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微粒号”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是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先感到新鲜、后觉得枯燥,最后变得杂乱无章。因而一开始就要抓住“新鲜感”,培养兴趣,把“元素符号”完整无缺地学好、学实,为学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扫清障碍,形成良性循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通过严格训练,不断“再现”的手段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同时要寻找规律,消除学生“无序”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从提高能力,增强“后劲”的角度,遵纲不守本,适当拓宽训练范围,做到知能并进,学生就能过“基础关”,并产生“质”的飞跃。
2.整体把握,过好“重点章节”关。初中化学内容分散,学生很难把握整体。因而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整体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提纲挈领,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增添继续学习的“后劲”,同时要过好“重点章节”关
3.培养能力,过好“逻辑推理”关。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学生学习“后劲”的关键,要一定花大力气进行训练。推断题命题形式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容易不知所措,思维混乱,严密性差,错误百出。因此,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住“题眼”,找准“突破口”。二是训练学生的能力,注意题型归类,找准解题规律。
总之只要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提高学习“后劲”,就一定能把化学成绩搞上去。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七中)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