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Egr-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Egr-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后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gr-1野生型(WT)和基因封闭型(KO)小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取肝组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检测肝组织中MPO的含量、血清ALT水平和组织学检查,评估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损伤程度.结果失血性休克2.5 h+复苏4 h后,Egr-1 KO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gr-1WT组;Egr-1 KO组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组织炎性浸润和损伤程度减轻,表现为血清ALT水平低,肝组织中MPO含量低,病理损伤轻.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gr-1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脏炎症反应基因表达的调节,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肝脏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复习134例HCC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微血管侵犯与HCC病人临床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134例HCC中46例(34.3%)有微血管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3 cm、包膜缺失、组织分化恶性程度高、血清AFP阳性(>20 ng/ml)与微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5),
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常与迷走胆管的损伤有关,然而,很少研究报道迷走胆管的详细解剖,本研究主要阐述迷走胆管的解剖及其出现率。作者选取了1992年2月至2003年12月128例行右肝切除或者扩大的右肝切除病人的标本,所有标本均用福尔马林浸泡,制作成连续的切片以追踪胆管从低级分支水平开始的走向。其中6例病人标本中可见到迷走胆管,出现率为4.6%。有4例病人行右肝切除术,
期刊
梗阻性黄疸对心脏形态与功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梗阻性黄疸病人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循环紊乱,术中可发生心跳骤停.1986年Green等[1]由此首次提出了"黄疸心"(jaundiced heart)的概念.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注射SW480/TK 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第4组:脾内注射SW480/p53与SW480/TK-CD等比例混合细胞,腹腔注射GC
我院至2004年9月共完成肝移植232例,出现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31例,约占13%,大部分发生在术后1~3周.发生最多的是手抖和震颤,在31人中有10人,占32%;其次是表现烦躁和淡漠,在31人中有6人,占19%;由药物引起癫痫发作的有5人,占16%;其它表现包括:幻觉4人占13%;失语、痴呆4人占13%;癫痫大发作2人,占6%,其中一人出现颅内血管栓塞造成脑梗死,另一人有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期刊
目的 评价ICG清除试验检测肝储备功能的新方法--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法)的准确性.方法 1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PDD法行ICG清除试验测定ICG15分钟滞留率(R15)、血浆清除率(K),同时在推注ICG前、推注ICG后5、10、15 min分别留取血样,采用传统分光光度法检测R15和K.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PDD法能在6~8 min内完
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tectomy,LC)后人体肝功能的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很多术者多采用电凝钩"一钩到底",这可能对肝脏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分别使用电凝钩和电凝棒进行胆囊床止血病人的肝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以胆道内支架替代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后,A组(20例)常规置入T管;B组(20例)经胆道镜将胆道造影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并带入导丝.在胆道镜监视下利用推送器(pusher)沿导丝将Endo-Flex胆道内支架安置于胆总管远端,并使支架头部侧翼进人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对远端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预后有帮助的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36例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远端胆管癌病人的各项资料。男31例,女5例,年龄范围27~84岁。7例术后用吉西他滨辅助化疗。25例行保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5年每年定期复查2次CT,通过电话或个人采访收集资料。死亡病人记录术后生存期及死因,存活病人记录术后生存期及近况,分析性别、年龄
期刊
在许多外科手术过程中,切割闭合器的应用可以使手术更安全并缩短总手术时间,但在肝切除手术中的使用尚无较好的定论。该研究在常规临床基础上,前瞻性评估应用切割闭合器肝切除的可行性和分析与该手术相关的外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资料来源于2001年10月1日到2005年1月31日德国Ruprecht-Karls大学普通外科的416例肝切除术病人,其中300例肝切除中使用切割闭合器,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