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宣战与“假照会”关系考辨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庚子年(1900年)西太后决定对外宣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恽毓鼎的说法受到不少人的重视。据恽毓鼎说,西太后决定宣战是因为轻信了江苏粮道罗嘉杰之子向荣禄密呈的“假照会”①。由于恽毓鼎参加过宣战前的几次御前会议,有的同志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断言“他的纪述是真实的②”。有的同志还引用《景善日记》、袁昶的《乱中日记残稿》、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等书的有关内容作为旁证,认定恽毓鼎的说法是可靠的。虽然也有少数人对恽毓鼎的说法持保留以至否定的态度,但从近年来发表的论著看,不少同志仍对恽毓鼎之说深信不疑,认为“假照会”是促使西太后决定宣战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点考证。
其他文献
<正> 一、雅作为美与崇高的中介美总是与真和善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美必须与研究真和善联系起来。与之相适应的,雅总与美和崇高相关,研究雅必须与研究美和崇高结合起来。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审美及其过程。在其他的文章中,我已把审美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相交流所形成的意象活动,审美的过程即这种交流形成的意象活动的展开。试想一个在审美道路上驰骋的旅游家,往往要经历三个里程碑,第一是美,第二是雅,第三是崇高。在这段审美历程中,处于中间地段的就是雅。从纵的方面说,如果这个人在审美的阶梯上行走,第一级
<正> 对货币政策衡量标准的重新规定根据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货币银行学的著述,在从联邦储备系统(以下简称为联储)动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到对现实经济活动发生作用的这段时期内,有两个金融指标对货币政策起着指示器的作用,即综合反映着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这两个金融指标分别指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战后,人们长期将市场利率看作衡量货币政策的标准,七十年代以后,货币供应量才开始逐渐替代了市场利率,成为衡量标准。那么,究竟哪种指标更能准确
实践证明,在一些作物上喷施三十烷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1小麦施用一般每亩增产10%。1.1施时间:从抽穗到扬花喷施1~2次,施后小麦叶色深绿,可减少不孕重穗数和花数,有增加穗粒数、促进灌浆、
<正> 一、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它的由来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以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生产力是否是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呢?不少同志持否定的态度。我们认为应当肯定。任何一种物质运动,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运动规律,从而都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基本粒子,从人类思维活动的研究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如此。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客观存在着,它有其自身的发展动因和发展规律,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然应该成
机械使用前的准备不论哪种加工机械,投入作业前机手都应对机械的构造、原理、性能、调整、保养、加工方法、配套动力转向、转速以及对加工物的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有充分的
<正>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枢纽。许多文章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对于科学实践观变革的实质问题,长时期以来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在我国的哲学论著中经常见到这样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就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认识论专著中仍可见到这样的提法和论述。这种说法初看起来似乎不错,因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就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