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主妇凯瑞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留学时,学校为学员们每两人联系一个美国家庭,让我们有机会到当地美国人家里做客,了解普通美国人的家庭生活,凯瑞是我和晓玲的友好家庭女主人。我与凯瑞的首次接触是通过电子邮件:
  亲爱的,谢谢你们发来信函,接受我们的邀请。我的丈夫狄克,将于这个星期五的下午6点到UP公寓大厅接你和晓玲。参加我们晚餐的还有另外一些美国人,他们是德尼博士和他的妻子玛茜,德瑞和楚茜夫妇,他们对这次国际性的聚会也非常感兴趣。期待我们享受在一起的快乐。
  星期五见!
  
  凯瑞和狄克
  来信写得简洁、清楚、热情。随后,又收到她的第二封来信:
  亲爱的,我忘记告诉你们明天与我们一起共进晚餐的另外两位美国客人的情况。德尼博士是一位医生,现已经退休,先前是州传染病学家。他的妻子玛茜是一位家庭主妇。德瑞是密大医学中心的放射科学者,他的妻子现在也是一位家庭主妇,但是在心理学方面有些训练。
  我们都期待着明天晚上与你们的相见。
  
  诚挚的凯瑞
  那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带着产自家乡的折扇、丝巾等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礼物,如约在公寓大厅等候。一会儿,就见到了驾车前来接我们的狄克先生。他看上去60来岁,个头不高,身材细瘦,文质彬彬,散发着儒雅气息。
  坐上他那收拾得清洁温馨的白色小车,我们聊了起来。狄克说,退休前他是密大医学院的教授,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一个在新泽西,另一个在离哥伦比亚30英里处。
  车子向南行驶约十几分钟,在树林茂密的一所暗红色的房子前停下。没等狄克把车放好,房子的大门已打开,一个头发花白、清秀和蔼的妇女迎了出来,一看就知道她是女主人——凯瑞。
  这是我们到美国后,第一次到美国家庭做客。凯瑞清晰、响亮地叫着我俩的中文名字“宝莅、晓玲”,招呼我们与客人见面,就像是我们的一个至亲长辈,让我们的心情立刻放松下来。这时我真正感到了直呼其名的好处,不论说哪国话,称呼名字都没有语言的隔膜,没有社会身份的附加,听起来十分亲切和自然,一下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
  凯瑞递给我们一个笔记本,让我们把姓名和联系方式记下来。我打开一看,在我们之前有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人曾到他们家做客,写下的名字已有十几页纸。女主人把来自世界各地客人的名字记录下来,作为家庭的荣誉。
  接下来开始用晚餐,座位前像正式宴会那样摆上席签。算上主人一共8个人,但是晚宴还是自助形式。饭桌上大家的话题很多,谈兴很浓。
  我们在一起聊中美文化、中美物价的比较,聊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凯瑞始终在忙,传递台上的食物,进厨房里给我们拿甜点、水果。我坐的位置背对厨房,我就帮着凯瑞端盘送碗。凯瑞家各处收拾得一尘不染,一看就知道她是勤劳称职的主妇。对我的帮忙,她一口一个“谢谢!”我与她配合得非常自然与默契,立马找到了一种居家的感觉。
  晚上八九点钟,我们起身告辞,凯瑞建议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这次晚宴宾主都非常尽兴,回去后,当晚我通过E-mail,把相机里的合影照片、聚会的感受及我们的谢意发给凯瑞。凯瑞回信说:
  亲爱的宝莅和晓玲:
  今晚收到你们的来信太高兴了。
  昨天和今天,我忙着帮助一位韩国新来的研究生熟悉校园和哥伦比亚市的周围环境,主要是作向导,帮助这些外国学生通过密大注册登记,这其中有许多繁杂的事情要考虑。
  这个星期我儿子一家要来我们家。我们的房子将住进一个6岁的男孩和一个近5岁的女孩,让我们很开心。我已经打扫好房间,准备好床,从楼上储藏室里找出一些玩具。他们的到来让我很兴奋。
  我希望你们的美国西部旅行安全愉快,并喜欢那些崇山峻岭。现住在密苏里的我的那些韩国朋友,非常想往这些群山。
  
  带去温暖的问候
  凯瑞和狄克
  这封短信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忙碌充实、充满温情爱心的凯瑞。她是一位家庭妇女,但是有许多社会活动。
  我没有询问过她的学历,但从她逻辑严密、语句流畅、用词准确的书信和对计算机的娴熟使用中,看出凯瑞受过良好的教育。凯瑞自称是homemaker(家庭妇女),她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呢?
  在密州生活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美国妇女从事职业工作困难重重。美国中西部的传统观念深厚,认为女人在家天经地义。美国文化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给老人,而当地的人工费非常昂贵。所以十几年过后,辞职在家的女人很难适应发展变化了的职场。
  有时与孩子的妈妈们一起聊天,她们会问:你是不得已才出去工作的吗?在她们看来,女人的本职是照顾家庭,出去工作不能全身心地关爱孩子是不对的。
  进入10月,我们到另一个城市实习。这时凯瑞给我们来了一封告别信,说她近期将与丈夫一起到南非的亲戚家,我们回国时,她不能前来送行,预祝我们返程顺利。
  zhaozhen1996@sina.com
  (编辑:赵真)
其他文献
□策划/乌耕 □执行/乌耕 陈莹    为人父为人母之后,我们很容易找到造物主的感觉,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像一位居高临下的牧师。  诚然,孩子是无知的,但这张“白纸”也有它的密码,一如微机的软件系统,如果你以为自己无师自通可以率性为之,那么孩子就会出问题——这叫“死机”。  当然,我们成人有很多知识,但同样真实的是,我们也有很多偏见,而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比如你极有可能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期刊
我站在大衣柜的镜子前端详自己:文质彬彬戴着眼镜,我想像着自己说“我恨”——自己也有点不寒而栗。    进入青春期的人,现在叫花季少年,听上去很诗意。但我总觉得,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难熬的阶段:内心成长太快而找不好平衡,几分压抑,几分惶惑,几分自负,几分自卑,总的感觉是头重脚轻不知所措。如果这个过程又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则这个所谓的花季,会是个分外泥泞的雨季。  我的青春期来临的时候,正是上
期刊
他为了实现出国梦,精心策划了母亲与富豪的婚外情,然而,他并未就此满足……    儿子把关单身妈妈的二次婚恋  今年21岁的于斌,1987年出生在吉林市,父亲于成海是在一家企业的副厂长,母亲方敏是会计。于斌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惹人喜爱。然而,在他刚上高中时,于成海却因车祸去世了。  风华正茂的方敏突然间失去了丈夫,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刺激。“为了儿子,你也要振作起来啊!”亲人们的劝慰,使她坚强地从痛苦中
期刊
点评 / 张树波    刘民当庭把证实自己身份的化验单撕碎,他抓起养母的手,对着众人大声说:“这才是我的亲妈妈”。上帝在这一刻睁开了眼。     替“二奶”养孩子    刘子怀生于榆树市一个商人家庭。高中毕业第二年,不愿再读书的刘子怀,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建起玻璃制品厂。  1986年,刘子怀同比自己小两岁的任晓萍结婚。任晓萍为人忠厚,对丈夫百般顺从,因为事业刚起步,他们商量先不要孩子。  一年后
期刊
这是一个来自绵阳的故事:有这样一对夫妇,一年前他们因生活琐事而陷入冷战,两地分居,天各一方。汶川地震后,丈夫申磊来到绵阳,做起了志愿者。几天后,妻子高腊梅也不约而同地赶到绵阳参与救灾,夫妻意外重逢。在灾区,他们同甘共苦,目睹了灾区群众的苦难与勇敢,体会到亲情、爱情、友情的可贵,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说,将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珍惜今生,好好过日子。    真爱蒙尘  申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
期刊
□策划/牛淑娟  □执行/牛淑娟 张文静    2008年8月19日,汶川地震百日祭。  我们关注的眼光,再次投向四川。  这个日子,一位绵阳的朋友将QQ上的签名改为:忘了吧,爱了吧。她说,地震后,她每天早晨必做三件事:对自己微笑,给家人做早餐,对妈妈说“我爱你”。  把悲伤深埋在心里,生活还要继续。  一个长期和婆婆不和的媳妇,地震后主动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里同住。她说,能成为一家人是缘份,要好好
期刊
我40多岁了,结婚已经十几年,丈夫是个医生。  当年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我一直知道他对我其实并不好,但我忍了十多年。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实在让我憋气,将我推向绝望的深渊。  前几天,他让我给他洗衣服,我掏兜的时候,衣服面掉出两个避孕套来。我们是不用这个东西的。当时女儿在屋子里做作业,他不在,那一刻我欲哭无泪……  十几年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个女的打电话到家里来,居然跟我哭诉说我丈夫负了她,
期刊
■口述/李言 文/王小雅    5月12日地震那天下午,妈妈正在地里干活,当大地的震动稍稍减弱一点,她便疯了一样往家的方向奔跑,但她看到的只是泥石流、倒塌的山体和房屋,根本连家的方位都难以辨认。  她在家人可能去的地方拼命寻找,可是,除了面目全非的废墟之外,什么也没找到。家,已经被泥石流掩埋,爷爷、奶奶、爸爸很可能已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裹挟而去……  我所在的红白中学也在刹那间成为废墟,那天因为我
期刊
其实,好多话已经憋了很久——关于如何去爱地震中的孩子。  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去四川,所以,当震区的孩子被接到各地救治后,人们狂涌到医院,爱心前所未有地高涨:鲜花、高级玩具、漂亮衣服……  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把孩子给宠坏了?  更多的人说起孩子的不是:“那些小孩真不懂事啊!怎么一开口就问人家要笔记本电脑?”  是孩子的错吗?  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的医生杨良政,因为曾给过度热情的人
期刊
离婚的我还有机会获得幸福吗?  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离婚3年了,父母从来没有催促过我的婚事,但他们无意中的叹息,让我很难受。  最近经人介绍,我结识了一个离异的男人,他条件不错,为人也很好,交往一段时间后,他跟我提结婚。家人都说:缘分不能拒绝。但我想起我的前夫,心情非常复杂。在那段婚姻里,我付出所有,最后一无所得,我害怕重蹈覆辙,如果再次离婚我怎么办?  我们邻居有离婚3次的人,我每次看到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