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且你们的名字仅差一字,他叫李梦阳。”李东阳诙谐地说:“我生于太阳东升之时,所以父亲给我取名‘东阳’,而他叫‘梦阳’,出生时肯定没赶上太阳。”杨一清笑他嘴贫,然后叮嘱道:“此人前年在乡试中拔得头筹,是难得之才,这次会试你可要留心擢选。”李东阳漫不经心地说:“我受皇帝之命,岂有不尽责的道理?我虽不敢自称伯乐,但千里马绝不可能从我的眼皮底下溜掉!”
  李梦阳早对前辈李东阳慕名已久,而李东阳经过考核,也对他的才学、品行颇为赏识。从此,李梦阳投身于李东阳的门下,成为“茶陵诗派”的忠实追随者。
  弘治十五年,李梦阳的父亲病逝,请李东阳为其父撰写碑文。李东阳所写碑文催人泪下,对李梦阳的爱重溢于言表。而李梦阳更以有他这样的师长为荣,虽不能排除其中政治依附的成分,但作為文人的李梦阳显然在茶陵诗派受益良多。他与李东阳的文学主张格外相近,都追求自然生动的笔法,认为“真诗乃在民间”。
  正德元年(1506年),李东阳过六十大寿,李梦阳献诗作贺,盛赞其文章和书法造诣,但并没提及李东阳引以为傲的诗歌。有人据此认为李梦阳这时已对茶陵诗派有了不同意见,但从李梦阳当年二月所写的诗来看,他并没全盘否定李东阳的诗歌。
  史料显示,李东阳与李梦阳间的龃龉最早源于“康海事件”。康海是弘治十五年的状元,也是茶陵诗派的后起之秀。他的母亲去世后,按当时惯例和风尚,应持重金厚礼请德高望重的内阁大臣撰写碑文,他却一反常规,请资历尚浅的李梦阳代行此事,而李梦阳竞答应了。这无疑侵犯了阁老们的权威,李东阳更是想起当年自己为李梦阳之父写碑文的情分,对学生的“僭越”之举备感心寒。
  倘若康海谦逊、低调一些,双方的冲突或许不会激化,谁知他竞在事后将矛头对准李东阳,批评其诗歌水平不行。李东阳愈发不满,从此也对李梦阳颇有偏见。这也不能全怪李东阳没度量,毕竟当时文阁讲究论资排辈,而他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老人,自然难以接受学生的“反目与歧视”,何况情商偏低的李梦阳也没及时与老师沟通。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因冒犯皇亲而入狱,明孝宗问阁臣如何处治,竞无人为他说情,李东阳也保持不置可否的暧昧态度。
  关于这桩恩怨,也有人为李梦阳鸣不平,认为是李东阳把持文坛长达四十多年而压制李梦阳等人的话语权,他们不愿被当权者所用,这才奋起反抗。但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公允,李东阳固然高居内阁首辅之位,但并不能一手遮天,尤其在宦官刘瑾专权时,他常处危境、受其侮辱,哪有心思打压后辈。李梦阳自觉怀才不遇,与李东阳互生嫌隙后“另立门户”,这更怪不到李东阳头上了。
  李东阳去世后,李梦阳余恨未消,在《凌溪先生墓志铭》中借题发挥、大放厥词,直言李东阳的文章老套、媚俗,往日的师生情谊荡然无存。
其他文献
郑武公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相约世结姻亲。但胡国盛产制箭的木材,郑武公野心勃勃地扩充军备,志在中原,攻打胡国是早晚的事,还向重臣关其思透露了心意。  一次高层會议上,郑武公突然发问:“我想用兵,谁来当第一个倒霉蛋?”关其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出列,说:“胡国可伐。”  按常理,郑武公应默契地接茬讨论细节,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面色狰狞地说:“胡国是亲戚之邦,你怎敢提这种建议?”然后下令把关其思推出
从年轻时代的照片可以看出,曹禺面容清秀、目光明亮,同学评价他“流盼之间透露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他还有醇厚甜润的嗓音,所以在学校的话剧舞台上总扮女角,从南开中学到南开大学再到清华,谁都知道这个平日沉默忧郁的男生一上舞台就像换了个人。因演活了《玩偶之家》的娜按,他被同学呢称为“小宝贝儿”。  曹禺爱演戏,同时改编戏、导演戏,他从19岁起就开始构思《雷雨》了。“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无边惨痛的人海里,我要攀
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园林学家,兼工诗词、散文、书画,其出类拔萃的才华让许多熟悉他的人折服。与其才华相比,他的人品更是一流,经常出现在后人的回忆中。  陈从周夫人是徐志摩的姻兄妹,陈从周也与徐志摩多有交往,因此熟知徐志摩的许多旧事,尤其是徐志摩那些轰轰烈烈的恋爱故事。当时,上海社科院的文学专家孙琴安读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对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爱问题很感兴趣,但陈从周在文中对这个问题偏偏说得特
隋文帝时,太史令袁充上奏说:“隋朝开国以来,白昼渐长、夜晚渐短,一定是朝廷的功业感动了上天,才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吉兆。”隋文帝听后很高兴,下令改年号“开皇”为“仁寿”。袁充为讨好隋文帝不惜篡改、捏造天文观测结果,全国工匠可就倒霉了,因“白昼渐长”,他们的工时也不断加长。  隋炀帝非常喜欢大臣裴矩,因为裴矩的奏章总能符合他的心意,他还以此训导众臣,“裴矩若非忠心为国怎能如此?你们也要学着点儿!”于是
《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他在向金国的赵王完颜洪烈介绍黄药师时说:“这位是桃花岛黄岛主,武功天下第一,艺业并世无双。”其实,夸黄药师艺业举世无双没什么问题,但说他武功天下第一实在夸张,至少欧阳锋自己就不输于他。但是,欧阳锋很会抬举人,夸人夸得非常到位。完颜洪烈听后,立刻对黄药师肃然起敬,不敢怠慢,黄药师自己大概也很满意。  《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朋友茅十八也很会夸人。韦小宝刚进入社
千百年来,轮船航行于水面上,靠的是风力或人力,而蒸汽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鲜为人知的是,蒸汽船的发明者罗伯特·富尔顿曾是一个学艺不成的画家。  1765年,富尔顿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少年时的他特别贪玩,没少挨老师批评,但有两样爱好让罗伯特與众不同:一是画画,二是思考。比如,一次他独自划船时遇到顶头风,无论怎样用力划桨,小船行进得都非常缓慢。回家的路上,他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在考虑如何让船飞快地
“民智未开,朝廷就衰。”这是大清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们看来,大清之所以落后,是百姓的脑袋不行。但百姓的脑袋究竟行不行、民智到底开未开,应由事实说了算。比如在对待现代化的铁路上,民智其实明显领先官智。  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修马路的名义铺设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镇的铁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营性质的铁路由此诞生。结果,大清的百姓很给力,对铁路充满好奇,每天都有一波接一波的人
沙皇伊凡四世晚年和他的儿子费多尔在位期间,政权一直掌握在外戚大贵族波里斯·戈都诺夫手中。费多尔死后,留里克王朝绝嗣,大贵族会议推选戈都诺夫为沙皇。其他大贵族颇为忌恨,于是放出谣言,说伊凡四世的幼子底米特里未死,在波兰避难,不久就要回国。  1601年,俄罗斯发生大面积饥荒,连续三年颗粒无收,面包的价格涨了百倍。三年里全国饿死数十万人,有些地方甚至发生食人的惨剧,各地盗贼蜂拥而起。民间广泛传言因为戈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为了进入国王的视听,有时候得聞一闻国王的屁股。到了灌肠日,国王路易十四会举行长达数小时的召见活动,四周围满王公大臣,能够进入这样的场合,那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荣誉,也是一次嗅臭的冒险活动。  远在中世纪时,英国小说家乔叟在接近一个城市时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墙角腐败着的人粪所发出的臭气,朝香者只好在进入西班牙桑迪亚哥城之前先行绕道至南边,再去瞻仰时兴的圣詹姆斯圣地。他们头一天晚
农历2018年,很多人离开了我们,师胜杰、单田芳、金庸、李咏等,但还有一个人我们一定要记得。他和中国大部分人都有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伞中国的孩子都是被他拯救的!他就是发明糖丸疫苗的糖丸爷爷顾方舟。  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和家庭有莫大关系。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浙江宁波,父亲在海关工作。在工作中,父亲因接触外国船只,被感染了黑热病,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治疗的,30多岁就离开人世,留下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