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级制下的校长专业化发展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校长管理制度发展到现在,暴露的缺点和不足日益增多,原有的校长管理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校长队伍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校长职级制等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要求校长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校长专业化在校长职级制中起着核心作用。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专业化;个性化培训
  
  一、我国以往校长管理制度的分析
  
  (一)以往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校长的任用、校长的评价、校长的培训等几个方面。
  1.校长的任用制度。
  (1)校长的任用资格。1991年国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对校长的任用资格做了明确的规定。
  (2)校长的任用方式。我国校长选任机制有一些形式如: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考任制,推举制、任期制等。
  2.校长的评价制度。199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提出:“按照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考核校长的德、能、勤、绩”等。
  3.校长的培训制度。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校长培训的文件。如:1989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99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
  (二)以往校长管理制度建设出现的弊端
  1.校长管理制度不完整,处于残缺状态。
  2.已形成的几个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这种校长管理制度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1]
  (1)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思想,淡化了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意识,忽视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2)校长行政级别的界定决定了校长只能单向流动,即只能往上走,而不能往下调,不利于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3)区县教育局业务科与基层学校在行政级别上出现倒挂现象。区县教育局业务科长难以领导副处级以上的校长。
  (4)按行政级别划分,无论校长的工作出色与否,校长的既定级别不动,使得校长缺乏积极进取创新的动力。
  我国以往实行这种校长管理制度逐渐出现的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使得校长管理制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一些新的做法如校长职级制出现了。
  
  二、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和推进
  
  (一)校长职级制的涵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将校长的职位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分为若干个等级,形成职务等级系列,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2]
  (二)校长职级制的试点改革和推进
  1993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试点改革,提出要建立校长职级制的改革目标,在静安、卢湾两区进行试点。接着宁波、杭州、大连、高密等地先后实施或准备实行校长职级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校长职级制”。
  以上海市为例对校长的职级认定、确定校长工资待遇和轮岗交流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校长的职级认定。校长的职级认定,主要依据校长的教育经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做出的实绩,通过考评来确定校长的职级。
  2.确定校长工资待遇。上海在实行校长职级制后,对其工资制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形成了校长工资的单列制度。其工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第一,级等工资,这是校长职级制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基础工资,是中小学校长按国家和地方规定发放的基本构成工资中扣除浮动部分(用作重新分配的效绩工资)后的固定部分;第三,效绩工资,这部分工资在校长职级制工资中是属于比较灵活的部分,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和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按照本系统执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校长级等工资和基础工资之和的20%至70%酌情规定。[3]
  3.优选任用和轮岗交流。上级在推荐、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对职级既定的中小学校长进行逐级优选。在职级待遇不变的情况下,要定期适时对校级领导干部易地任职、轮岗交流,特别是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校长的合理流动和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同时,国务院于2001年5月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第31条明确规定: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及推进校长职级制。
  
  三、校长职级制的核心是校长专业化
  
  随着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和推进,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
  (一)校长专业化的概念及特征
  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这一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专业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体系,成为专门职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特征包括:(1)具有长期的校长专业教育;(2)具有严格的校长专业准入制度;(3)具有针对性的校长职后培训;(4)具有完善的校长专业监督机制;(5)有科学的校长专业激励的机制;(6)有专门的校长组织;(7)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8)校长专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等。[4]
  (二)校长专业化的内容
  校长专业化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几个部分。
  1.专业精神。
  (1)首先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具有一定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
  (2)有一定的专业理念。
  (3)有公正廉洁的品质,高度的自制力和一定的人格魅力。
  (4)要有准确的角色意识。
  2.专业知识。
  (1)现代管理科学知识(2) 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3)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
  3.专业能力。
  (1)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2)突出的创新能力 。(3)良好的科研能力。(4)较强的规划能力。(5)有效的协调能力。
  
  四、校长职级制下校长专业化的实施
  
  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必须努力提高校长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在校长职级制下如何实施校长专业化成了关键。
  (一)校长专业化的推行
  1.在制度保障方面。
  (1)以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良好、均衡的校长管理制度框架。
  (2)国家在逐步完善校长管理制度方面,以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发展。
  2.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体系。
  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成了校长专业化实施的主要途径,我国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体系,首先要构建更好的校长培训格局,促进多级多类校长培训机构的竞争,以此带动校长培训的多样化,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加强对培训的研究,培训培训者,形成生动有效、形式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5
  (2)在校长职级制下为了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必须根据校长职级制对校长的考核要求,建立一套与校长职级制相适应的校长培训制度。
  (3)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也在日益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门对中学校长职级制进行了调查研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及一些省的校长培训中心都把校长专业化作为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尝试推行校长专业化培训工作。[6]
  
  注释:
  [1]吴志宏、冯大鸣、 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钟启全、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3]张延华:中小学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J].中小学校长.2007.01。
  [4]王延芳:关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几个理论问题的探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39-41。
  [5]褚宏启: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
  [6]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 第3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王延芳:关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几个理论问题的探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01。
  [2]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 第3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张延华:中小学职级制式与操作模式[J].中小学校长.2007.01。
  [4]金绍荣 、肖前玲:个性化培训:中小学校长成长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校长.2007.01-02。
  [6]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7]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10]管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11]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 第2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2]曲绍卫、 张金宝等:校长素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01。
  [13] 褚宏启: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 第4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4]褚宏启: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
  [15]钟启全、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其他文献
摘要: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经过外交决策过程,产生最终的外交政策结果。对外交决策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社会环境决定模式、国际体系决定模式、理性选择模式、组织官僚政治模式和决策者心理认知模式等。但是,这些模式存在应用的普遍性以及解释力的不完备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对外交决策的研究应当以一种多方位的视角,以决策者、政府组织、社会背景和国际环境为中心来理解决策,运用多种决策模式,进行
期刊
20世纪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世纪。由于散文重在抒情写志,在翻天覆地的变动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它常能发挥一些特殊的作用,导致百年散文批评风风雨雨,留下了太多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廓清迷雾,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是散文批评的当务之急。同时,在实践中,散文的文类形象时常被人为地模糊,尽管五四时期批评家们把它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为文学四大文体,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常把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作品都囊括到散文之中,使它成为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领会这一理念,结合高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转变理念,达到优质高效化。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优化创新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是使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
期刊
摘要:人体美受着社会的制约,它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人体美的教育,人体美的教育主要包括健、力、美的教育。  关键词:人体美;健、力、美;教育    人是自然的产儿,也是社会的产儿。因此,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人体具有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方面所含的特点。以身体的高矮而论,和遗传基因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男子的身高,百分之七十九取决于遗传基因。一个女子的身高,百分之九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会计教学领域的一些旧观念,旧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会计教育如果不能正视现实问题,不深化现实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阐明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的环节,并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 探索    一、高职院校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开展创造性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内驱力;探索求异;想像力;课外活动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
期刊
摘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各高校相继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了大学英语课堂,这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多媒体网络教学逐渐显现其优势。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辅助教学;自主学习    1.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为结构主义,可追溯到瑞士皮亚杰所提出的关于儿童
期刊
摘要:临时用电关系到建筑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障,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和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临时用电;安全问题;技术措施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安全用电措施应包
期刊
怎样才算是一堂课?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评价也应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应该整齐划一。教有法但教无定法,但是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还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很好地把握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对于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总结自己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个人对教学工作的感悟和反思,谈谈自己对一堂好课的认识。对于一堂好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把握:     一、基本素质、基本
期刊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和情感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创设情景和方法。笔者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