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评卷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考作文的叙事文写作中,真情实感是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这类作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考场中写出真情实感:描写要生活片断化;叙事要细节处理化;人物刻画要多角度化。
  【关键词】生活片断 细节处理 人物刻画 真情实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也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教授明确表示:“作文想拿高分,关键是写出真情实感!”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真情实感”之现状
  本人有幸参加了2009年高考作文评卷工作,在评卷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的作文尽管有些语言相当优美,但没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戏言道“要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真的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作文抄袭、仿作、套作等“二手”假作文比比皆是,现在仍有大多学生的作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有些班级的作文仿佛可以归纳为几种版本,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可言。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的因素,也有教学引导本身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对“真情实感”的理解不到位,……
  何谓“真情实感”?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然而大部分考生在“真情实感”面前迷失了自已,没有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为了达到写作有真情实感的目的,较多考生选择了写记叙文与叙事散文这两种文体,但效果较差,只为叙事而叙事……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本文针对叙事性考场作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如何在考场中写出真情实感:第一,描写生活片断化;第二,叙事要细节处理化;第三,人物刻画要多角度化。
  二、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一)描写生活片断化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但是不是有了生活就一定能够写好考场作文呢?我并不认同,许多叙事性考场作文往往都能够写出一些生活往事,但都没有感染力;甚至是有些作文基本是一个模式“开头感悟 故事 结尾抒情”,效果较差,只为叙事而叙事……
  如何做到描写生活片断化,我认为考生应该合理地选取生活故事,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将一个生活故事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片断化处理,将一个完整的生活故事变成一个生活片断。
  如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我牵挂你外婆》一段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外婆,我突然想起离别的情景。妈妈来了,她替我整理东西,而你却抱着我,说着很多要我好好学习的话,似乎没有一点不舍。爸爸来了的车子在门口停着,正催促着我们。妈妈拎起行李,拎着我的手,我向你挥挥手,转身走了。你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一直倚在门口,看着我们的车子开远开远……”作者用概述的方式将离别的场景片断化,中心事件突出,写出让人感动的生活故事,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描写生活片断化的考场作文往往能得好分数,这样写作好处不少:第一,突出了事件的中心主体,语言不拖沓;第二,展现了考生的语言运用功底;第三,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内容将更加丰富;第四,多个生活片断可以更好地围绕中心抒情,更有感染力,情感真实。
  (二)叙事要细节处理化
  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尤其是将生活故事片断化之后,描写生活故事的文字本身并不多,如何在简洁的叙述语言中写出让人感动的故事就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技巧当然是多种多样,我认为在众多的叙事技巧当中,突出细节描写成为重中之重,将叙事进行细节处理化。细节描写简称细节,是对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作较为突出的描写,它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展示环境,起到间接或直接的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细节是与人物个性、命运密切相关的,它可以突出人物个性鲜明,起到独特的渗透作用,能够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这段描写,抓住了“范进发疯”这一典型细节描写将小说中的范进“为追求功名利禄已神魂颠倒、喜极至疯”的形象描绘十分精彩,对小说中心主题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讽剌效果明显。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细节是与人物个性、命运密切相关的,细节往往能起到独特的渗透作用,细节能够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将叙事材料进行细节处理化,在考场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人物刻画要多角度化
  在许多叙事性考场作文中,叙事的手法单调,人物刻画更加枯燥无味,考生在文中反复运用语言描写最为突出,全篇几乎是“你说 我说”这种类型,人物形象显得十分单薄,人物冲突与情节的跌宕起伏就更加不必说了。
  要多角度地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表现其鲜明的特征,要能够让评卷老师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实的,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实感的。
  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读者可以通过这个特征,准确而逼真地体会出了杨二嫂尖酸刻薄的性格,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将生活故事片断化;在概述故事中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会运用多种角度的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人,写出真实的事,写出真实的情。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生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二:一是感到没什么可写,二是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生活实践较少,但毕竟还是有生活的,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所以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不会用笔去表现生活。  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用笔表现生活”,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了,殊不知,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具体到中学生来说,初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大面积提高高考作文成绩,既需要在平时的强化训练中循序渐进,更需要在科学备考中得到提升。在作文复习中,应把握应试作文的特点,明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细则,找到学生模拟考试中作文的“短板”与硬伤,对症下药,突破瓶颈。  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所谓“作文中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文面整洁,书写规范。考场作文要像“夕阳中的新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卷面整洁、书写美观的作文,会让阅卷
【摘 要】以《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前传统教法的分析,指出其中的误区,确立以审美鉴赏为主的教法,创新了该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着重体现“无”与“最”的关系,引导学生体验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审美 认知?摇“最” 人道主义  学生时代学过《世间最美的坟墓》,作为教师,自己也上过很多遍这篇课文,也曾多次聆听别的老师讲授该文,却一直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讲究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追求一种科学的逻辑美。有的教师更把教学当作一种“工艺”过程对待,醉心于运用雕塑家的艺术对本该让学生体悟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或者把教学内容切碎成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殊不知,过于精确化的科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其实适度运用“模糊教学”更能促进语文教学尽快向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迈进。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摘 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语文贵在平淡、简单、扎实、轻松,这样的语文才是本真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平淡 简单 扎实 轻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读
【摘 要】高考在即,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复习效果,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学生的愿望,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转换,学会甄别,学会对应,学会提升,就一定会取得复习的增值高效。  【关键词】复习 转换 甄别 对应 提升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写过一首题为《春日》的诗,诗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高考进入考前调整的关键时刻,用这
【摘 要】崔颢的二首《长干曲》,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却大有深意,充满着一种审美的“至味”。本文对这两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从其朴素平淡的文学表达中,寻求其内在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崔颢 《长干曲》 平淡 意蕴    《长干曲》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我读过三次《长干曲》。
【摘 要】把握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的采分点,以十类高频词句作为提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明确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试题中的设误类型,在训练中掌握解题的“四步法”。从而达到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采分点 词句 类型 步骤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全国卷)我们不难发现,一卷小阅读对科学类文章的考查,不论是从内容,还是试题类型都日趋稳定和成熟,考生的得分也是稳中有升,但总的来看,考生的得分能力
《赤壁赋》是宋代著名学者苏轼的一篇千古美文。它以大气轩昂,文质兼美而著称。多少年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功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有个性的解读,鲜活丰美,卓有成效。我在这里主要从《赤壁赋》读写结合教学进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一些尝试性地探讨。  依托赋体寻“风月”?摇营造良好学习情绪  赋从结构、语言方面看,赋可归属散文范畴。而它似诗似文的特征,又与散文诗有些相像。其特点以四、六字句为主,骈散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就是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还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或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在阅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