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 无边新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在即,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复习效果,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学生的愿望,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转换,学会甄别,学会对应,学会提升,就一定会取得复习的增值高效。
  【关键词】复习 转换 甄别 对应 提升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写过一首题为《春日》的诗,诗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高考进入考前调整的关键时刻,用这一首诗来调整心态并引导复习是非常合适和恰当的,因为它可以带来超脱、从容、自在和惬意。
  与轻松的心态同样重要的是:必须有新的质量性的学习观,那就是“学会学习”,关于学习,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公式:L  对策之一:学会转换
  [典型试题]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背逆性思维”。(不超过30个字)
  习惯于“背逆性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它迫使人进行“前瞻性思维”,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
  “背逆性思维”指:
  [参考答案]尊重传统、把理想模式建立在过去的思维方式。
  [解答关键]在阅读题目和文段的基础上,明确是定义题,因此按照下定义的范式(被定义项=种差 类属),必须表述为:……的思维方式,而进一步对种差进行表述,则需要比照“背逆”和相对应的“前瞻”,由“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转述出“背逆性思维”的“尊重(或:继承、坚守、回归)传统”,由“前瞻性思维”的“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转述出“背逆性思维”的“把理想模式建立在过去”,不难看出,两次针对性、参照性的转换是答对题目的关键。
  [友情提醒]转换方法有:对应转换、正反转换、推断转换等。
  [链接]阅读陈平原的《告别“诗歌”走向“散文”》一文,说说该如何理解“但愿,就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把这题目倒过来再做一遍:告别‘散文’走向‘诗歌’”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作者希望将来学术研究能告别平淡的常规建设阶段、进入英雄辈出的学术变革时代,并希望这一过渡阶段不要太长。
  文中有一句提示性的话:“‘没有英雄’、‘缺乏戏剧性’、‘操正步’、‘常规建设’,这无疑都是散文时代的标志,也许只好做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告别‘诗歌’,走向‘散文’”。再结合文中的“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可以转换出说的是“学术研究”的话题,结合“散文”“诗歌”的调向可以转换出“期待和向往的是英雄辈出、戏剧性纷呈、激动人心的学术变革时代”,结合“不久的将来”可以转换出“从现状到愿景的过渡短暂”,这样经过三项转换,整个理解就完整了。
  对策之二:学会甄别
  [典型试题]
  阅读巴金的小说《哑了的三角琴》,回答问题:
  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爱和恨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爱安娜,却因安娜未嫁给他,爱深成仇,把她砍死在婚礼上。②争与忍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砍死安娜,却不上诉要求减刑;他为了三角琴怒吼要杀人,却又放弃了抵抗。③灵与肉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又是一个囚犯被剥夺了自由。④情与理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喜欢音乐、热爱生活,但做事又容易失去理智,行为冲动、鲁莽。⑤善与恶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样子并不凶恶,本质善良,但他的砍杀方式却很残暴。⑥迷与醒的矛盾冲突。简要说明为:拉狄焦夫痴迷爱情,甚至不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请求为安娜做弥撒的愿望,表明了悔改和弥补的意向。
  [友情提醒]甄别方法有:形式和内容甄别、提取和分析的甄别、概括和说明的甄别。
  [链接]当下“山寨文化”成为热议的话题,有人坚决反对并要求封杀,如果你对这种看法持否定态度,你将作怎样的正面论述?
  [参考文段]山寨发展到今天,已不单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而是作为一种草根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与主流精英文化相对应的草根文化,也是一种平等权利的表达。如同央视版春晚和山寨版春晚一样,并不存在谁高谁低,如果固守精英的姿态来封杀它,无异于以血统论分高低。群众也需要娱乐。而河南某地农民无钱给女儿治病,自制山寨呼吸机为女儿延长生命则更令人震撼,在生命的尊严面前,还有孰优孰劣吗?
  对策之三:学会对应
  [典型试题]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 病 军 人
  卢 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人全疮。
  河 潢 旧 卒
  张 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中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参考答案](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还乡。(2)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憎恨、对既老又病的军人热爱家乡的敬佩以及身陷困境的同情。(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戌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友情提醒]对应方法有:类型与诗作的对应、情感与诗句的对应、表述与问题的对应。
  对策之四:学会提升
  [典型试题]作文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生佳作]
  若说现在什么东西比火箭升得还快,那肯定是房价。什么地方最挤,那肯定是售楼现场。你若说不是,嗯,也
  对,那肯定是挤在去售楼现场的路上。
  妈这几天最关注的是外婆家的拆迁房子,据说没几天就有人来量平方了。话说外婆这一片等拆迁,那可谓是“望断秋水”,几年前就规划,甚是雷人的是:拆到外婆家门口,它停了!不过,这也是件好事,就这几年,外婆家是大楼上面盖小楼,土屋上面贴瓷砖,生生整得像碉堡。其实外婆家很宽敞,一点都不挤,只是不砌白不砌,翻手几万几,套用一句流行语:“哥挤的不是房子,是票子。”
  昨天接到表姐的电话,表姐可谓成功人士,挤在高考独木桥的前列,冲向北京,又挤在亿万人的前列,摸到了北京户口,挤进了这个繁华纷扰的都市。可是,姐也是凡人,不会腾云驾雾,所以也得有个安身立命之所,抱怨的焦点就是房价太贵了,拼尽全力只能买套袖珍小屋,付清首付,每月还贷,还是被收编委为万千房奴中的一员,用她的话调侃:“现在真是一平米新马泰,一套房游世界!”我在对她表示同情和慰问后,无意地说了句:“要不就回来吧,家里现在也不错。”不曾想,她的声音立高八度,从个人奋斗直讲到远大理想,殷切地劝导我这个怀有“蠢念”的小弟,于是我无语,心中默念,姐,你继续“蜗居”吧!
  我默坐在电脑前,盯着本山的小品,本山说“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只需三尺宽。”按这个标准,没几家是挤的,都说房价涨得快,我看是人心胀得快,胀得快就感到挤,越挤越空虚,越挤越虚荣,房子大了,电话响了,人心却远了。挤进了城市,却沦为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真的快乐吗?我看是未必,挤的是虚荣,为的是面子。
  我眯起眼,却遥想起项脊轩,抑或是惟吾德馨的陋室,也许那时候的心,不会有今天的拆迁和房价之忧,因为他们的心只属于怡然自乐。
  可是,我没神游多久,就被妈敲起来,还是那句老话:“用功去,你想在这几十平米的老屋里挤一辈子啊?”
  我痛苦的心海只能让脸上挤出一堆似乎是明智的笑,因为功利的现实已经挤丢了人们原本崇尚和追求的的道德、情操和品性……
  [成功揭秘]巧借提示找到支撑点,一是外婆家的等拆迁,二是表姐的购房,为写“挤”提供了事实铺垫。巧借文题找到开掘点,赵本山的小品、归有光和刘禹锡的名作,在比照中突出了“挤”的取向和境界。巧借思维找到寄意点,像房子大了,人心远了,像挤进了城市,沦落了质量,功利的现实已经挤丢了人们原本崇尚和追求的的道德、情操和品性,在拓展中丰富了“挤”的内涵和意义。巧借用语找到幽默点,像望断秋水、生生整得像碉堡、被收编委为万千房奴中的一员、你继续“蜗居”吧,在调侃中凸显了辨证审视“挤”文化的灵气和品质。
  [友情提醒]对应方法有:情感境界提升,智性认识提升,创意视点提升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是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切入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本文详细论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 课题 文本 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会学”是建立在思考问题基础上的,这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孔雀东南飞》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刘兰芝与杜十娘两个富有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都写到了女主人公“盛装”的细节,本文对这两个典型情节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刘兰芝 杜十娘 人物性格 人格尊严    刘兰芝是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杜十娘是明朝万历年间京城名姬,一个是温柔贤惠良家妇,一个是美艳绝伦风尘女。她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所受的教育
【摘 要】教学《陈情表》一文旨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以人为本即要学生弄清学习目标,利用课本剧表演、课堂问题讨论和内心体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体味亲情之美,孝道之重,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课本剧 提问讨论 以人为本 反思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利用高中语文新课
【摘 要】一名优秀教师的历练,首先应做到不断学习,诗意栖息;用知识与智慧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情感内涵;用自己无私的爱、人生感悟、张扬的个性去感染学生;用过硬的教学艺术、显著的教学业绩、永不停步的教育理想追求,去影响周围的教师。  【关键词】诗意栖息 超越自己 美丽学生    到美丽的江西南丰一中去,如果你问校门口保卫处人员;“谁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到校办公的老师?”保卫处人员一定会说;“谢老师。”如果
【摘 要】新课改下的新教材的学习即将结束第一个轮回,关于选修教材的授课,一线的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思考和探索。但是无论怎么样,都在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涵养上用心良苦,而让学生高效、大容量地阅读又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极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对选修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解读。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与探究、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等等,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也启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中学生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二:一是感到没什么可写,二是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生活实践较少,但毕竟还是有生活的,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所以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不会用笔去表现生活。  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用笔表现生活”,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了,殊不知,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具体到中学生来说,初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大面积提高高考作文成绩,既需要在平时的强化训练中循序渐进,更需要在科学备考中得到提升。在作文复习中,应把握应试作文的特点,明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细则,找到学生模拟考试中作文的“短板”与硬伤,对症下药,突破瓶颈。  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所谓“作文中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文面整洁,书写规范。考场作文要像“夕阳中的新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卷面整洁、书写美观的作文,会让阅卷
【摘 要】以《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前传统教法的分析,指出其中的误区,确立以审美鉴赏为主的教法,创新了该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着重体现“无”与“最”的关系,引导学生体验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审美 认知?摇“最” 人道主义  学生时代学过《世间最美的坟墓》,作为教师,自己也上过很多遍这篇课文,也曾多次聆听别的老师讲授该文,却一直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讲究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追求一种科学的逻辑美。有的教师更把教学当作一种“工艺”过程对待,醉心于运用雕塑家的艺术对本该让学生体悟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或者把教学内容切碎成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殊不知,过于精确化的科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其实适度运用“模糊教学”更能促进语文教学尽快向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迈进。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摘 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语文贵在平淡、简单、扎实、轻松,这样的语文才是本真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平淡 简单 扎实 轻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