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人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只有“数学好玩”四个字。数学家的话确实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曾说过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家与哲学家的话异曲同工,道出了数学的真谛,数学既是美的,也是“好玩”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最为有效的一门学科,但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的、抽象的、枯燥的。如繁琐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原理;学数学往往意味着搞题海战术,一点也不“好玩”。
  数学在当前以语言技能和逻辑技能为主要考查指标的考试中,可谓举足轻重。然而在数学教学中, 长期以来,“课堂教师满堂灌,课外学生搞题海”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完全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使得数学的教与学都相当呆板、教条,这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本不会觉得数学“好玩”。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如果课堂教学能凸显出数学的“好玩”,学生方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课前充分准备,建立在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双重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独创性的构思才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作为一门学科,数学必须吸引学生的眼球,方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准备教案时,应当尽可能地把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一些数学问题,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需要,方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对学校操场、花园、小路等进行相关的测量,这种让学生亲历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踏实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将要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故事情节、诗歌中,编写丰富多彩的教学程序,使得课堂不至于单调、乏味,方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数学问题起源于生活,然而课改前的一些数学题目却经过多重提炼,把本来具体的知识变得抽象,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课改后的许多数学题又回归到生活了,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上,提出的问题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带有启发性、思考性,使学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相关的例子,如甲乙丙三同学共分一块饼,甲要求分得 ,乙要求分得,剩余的归丙,问丙分得几分之几。可要求学生画出饼状图,请学生“主刀”来分配,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得体与否,将大大地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必定能使学生参与到尝试探索中去。这样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三、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才能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学具,如摆摆、拼拼、数数、画画等。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操作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过程。如果割裂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实践操作也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追求。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动手操作时,力求做到动作规范、准确。此外要注意程序,既要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还要动脑想,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来探索规律。在操作中弄懂原理,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另外,思考观察时,要指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这种“做中学”,可以让所有学生都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成长打下必要的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处于放松的状态,相关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越高,越有利于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同时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还要贯彻合作性学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例如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任命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任务进行分工,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完成任务。最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师结合实际完成情况给予表扬或指出不足,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或根据教学实际,随机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通过讨论,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中还要体现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课后做大量作业为基本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如在推导圆锥体积关系表达式时,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做一下实验,用圆锥体装沙或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内,要求每人做一次,并记住倒几次,就可以把圆柱加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Sh”,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言: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传达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才有可能觉得数学很“好玩”,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所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好玩”,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正】 在古代中国、何时出现了私人经营的手工业和商业?过去史学界有不少同志认为、春秋时期才刚剐兴起,夏、商、西周不存在民间私人经营手工业和商业、就是所谓“工商食官
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欣赏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欣赏教学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发展学生的
【正】 一传统哲学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明确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论域不同,主要是围绕着真与善(美)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其间经历了真(实在)与善(应该)的互为根据到认知判
残值函数法采用残值函数记录燃面位置,通过惠更斯原理模拟燃面的推移过程。此算法可以准确捕捉由于燃速间断的存在导致燃面的交汇、分离、消失等复杂拓扑结构变化,且不需要进
《生命科学英语》作为本校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开设的一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已开设两个学期并逐步开始在校本spoc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利用在线资源,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
习题是师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形成技能,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数学习题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关注习题的“外显价值”——即较多地利用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获得提高,却往往忽视其背后蕴含着的丰富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发掘习题的潜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由浅入深,追求多维教学目标  【案例】在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做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广泛地进入课堂,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使作文课变得生
《赶海》一课当学生领悟到赶海的乐趣后.便进入了第四自然段(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
体育课堂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体育的魅力,缺少激情的体育课堂,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实效不高。有人说,体育是对文化的追求,应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能为学生打好身心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激情、高效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提高课堂实效,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体育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体育教师以自己的
【正】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平衡.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