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情推理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0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发展、锻炼,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驰骋。
  数学合情推理推理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所谓合情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它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归纳推理,一类是类比推理。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而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这条道路上,我愿为学生点亮一盏灯,为他们引航。
  一、在“数与式”、计算法则、公式、运算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
  “数与式”、计算法则、公式、运算律都有规律,因而计算中有推理,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在重视正确运算和解题中,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中,是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来归纳推理得到的。实际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这一过程要有合情推理,要以学生现有运算经验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运算律,让学生有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出公式,最好在小组中去总结、去推理,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推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又如单项式教学几次式的教学,从一次到多次,学生类比可以得出正确结果。
  由此可见,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材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推理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必然性做出合情推理,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剪好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授课时,先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底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接着提出:“想一想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能不能找出顶角的平分线,怎样找。”(把纸片对折,使两腰重合,再把纸片展平后的折痕就是顶角的平分线);再问:“对折后两个底角重合吗?这说明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这个实验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和折纸,从数和形两方面得到了一个直观印象,也形成了数学猜想。接着教师指出实验几何总存在误差,不十分严谨,必须用推理来证明其正确性.这样因势利导,根据折纸的启示,顺利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
  三、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和情推理能力
  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除了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有“数学”,有“合情推理”,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dcm,已知每个菱形图案的边长10cm,其一个内角为60度。
  (1)若d=26,则该纹饰要231个菱形图案,求纹饰的长度L;
  (2)当d=20时,若保持(1)中紋饰长度不变,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菱形图案?
  像这样铺下去,第n个图形中有多少块菱形图案的水泥砖?(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类似这样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后,再不断验证,最后解决问题的,从而更直观更形象地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其实,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合情推理的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发展、锻炼,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驰骋。在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之路上,我愿作一盏灯,一盏幸福的灯,用我的光照亮他们成长的路,因为很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迸发出耀眼光芒的。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经典文化 中华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让教于学、化教为助、以学导学。“教是为了不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评价管理作业设计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倡导“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跟着教师所预设的轨道
长期以来,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可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幽默的氛围、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知识面幽默师生关系润物细无声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仍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没有了生命的枯枝,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农民工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这些留守儿童亲情的长期缺乏,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他们更需要教师用爱的温暖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一、用心关爱,传授亲情,给予“母爱”
观察,使我们清楚地认知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和发现真善美、分辨假恶丑,洞察到本质,从而认识世界,创造未来。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探知。  作文教学兴趣培养教学观察一、前言  英国作家培根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有过配镜经验的我,顿时惊叹不已。那么在唏嘘之余,作为教师的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学生。我眼里的孩
摘要:“名师教 学特色的研究”,是我校2012年6月申报的“国家基础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之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立项课题,是由于我校促进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长庆高级中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直属区级示范性学校。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教职工141人,其中高级教师81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0人、银川市骨干教师16人,特级教师一人,自治区313人才2人。学校由企
摘要:众所周知,预习是一种很能提升效率的学习方法,也是目前很受老师们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采用合适的预习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让学生学会预习很重要,就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方法 兴趣 自主学习 习惯  有效的预习不仅能使老师的教学更容易展开,也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听课的积极
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各种有效的方式,扎实有序地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智力性格的重要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代表着不同国家和种族人们的思想感情。日语存在诸多暧昧表达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暧昧语言”,在日本社会关系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日本暧昧语的本质意义及使用方式却很少有人能准确翻译。因此,通过探讨日本语暧昧表达方式及文化起源,以期帮助日语学习者及翻译工作者能更好理解暧昧语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日本语 暧昧表达方式 日本文化  日本语言暧昧的表达方式反映
学困生非正常行为的辅导与矫治不仅需要耐心、信心、爱心,更需要有科学、适用、易操作的方法,即亲情呼唤法(感化)、潜移默化法(自悟)、目标重塑法(铸塑)、家校合作法(疏堵)以及关注激励法(奖惩)。学困生转化辅导与矫治有效方法一、前言“不良的非正常行为”一般是“学困生”这一现象的必然产物,其影响力远远超过“行为”本身。小则影响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大则影响一所学校,一个社会。“非正常行为”矫治与辅导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