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上市,做为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彩生活主要负责的是住宅物业的运营。身上拥有中国内地社区运营第一股的光环,又有奇虎360认购1000万美元作为基石投资者,坐拥房地产转型、互联网思维两大热点,引起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和热捧,上市发行价开盘以4港元成交,募集资金约10亿港元,对于一个物业公司来说估值达到40亿港元,IPO应当说十分成功。那么,彩生活值得受到这样的追捧吗?
一、净资产1.84亿人民币,资产支撑股价能力弱
招股说明书里,这3年是彩生活迅猛发展的时期,净资产由2011年的0.64亿元增长到了1.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但是仔细的人会发现有一些含糊的地方。
商誉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去掉这部分商誉后其资产净值由0.594亿元增长到1.3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0%左右,虽然依旧成长的很快,但是比70%还是低了不少。
现有这1.84亿元的净资产代表着7.5亿股的权益,这7.5亿股上市当天被估值为30亿港元,大约24亿人民币。净资产的13倍的估值意味着大家对这个股票更在乎他的未来而不是现在,高增长的前景似乎值得为之付出任何高的价格。但是任何增长都不太可能是无限的,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历史来看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高额利润率会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从而导致利润被摊薄或者成长期缩短,迅速进入成熟期,是否能在更剧烈竞争中保持领头羊地位值得怀疑,那种只看见美好未来而不见其阱的人往往会面临灾难。
二、销售额增长乏力,规模撑起的成长缺乏质量
彩生活近3年利润的增长相当不错,虽然2013年的净利润和2012年相比没什么增长,但是这是剔除了上市成本后的利润,将上市成本加回来,这3年的税前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50%左右。
在营收年增长率25.9%的情况下税前利润达到50%已经是相当不俗的成绩了,净利润由2011年营收的16%提升到2013年营收的30% (扣除上市成本),如果能够持续提升下去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净利润达到营收的30%已经接近极限了,以国内最大的3个互联网巨头为例,2013年百度营收319亿元,净利润105亿元,净利润率32.9%;阿里营收494亿元,净利润211亿元,净利润率42%;腾讯营收604亿元,净利润192亿元,净利润率32%。上述有明显垄断地位的公司净利润率也不过如此,刚开始发展的彩生活能做的更好吗?
值得关注的是其管理面积以年复合90%的夸张速度增长,而营收并没有跟上,这和招股说明书里“进一步提升标准化、集约化及自动化水平,以提高服务质量及一致性,并尽量提高成本效应”不符。提升标准化、集约化及自动化水平不仅仅是营收上利润率的提高,更意味着能够按单位管理面积营收不下降的方式进行扩张,管理面积是原来的3.5倍,而收入确只有原来的1.6倍,这很难称之为“一致性”。至于“继续发展线下及线上服务平台,并提升彩生活网站的客户服务质量及使用量”,其标志的对物业精耕细作,也就是说每单位管理面积营收增长更是没影的事。总体来说,这个利润增长只是一个跑马圈地单纯的规模扩张结果,并没有像招股说明书里对物业管理进行了效率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和一般做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不同,O2O模式对线下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很高,面对客户决定服务质量的往往是线下人员,他们决定了公司的口碑。而这样的服务人员工作辛苦,工资也不可能定的很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会随着人员增多变的越来越复杂,这一持续性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智慧是个考验。这么一群训练有素的员工培育周期十分漫长,而且见效缓慢,复制起来不像软件应用可以病毒式的传播,那么成长速度方面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效应。前期给其如此高的估值有可能已经透支了企业的成长性。
最后看看募集资金的用途。60%的资金用来购买地区物业管理公司,“并无物色特定收购目标”,20%的资金购买硬件设备之用,10%用于推广市场和投资软件,剩下10%用于运营资金。被寄予厚望的软件平台业务在募集资金中实际使用只有10%,80%的资金还是投向传统业务,用于规模扩张。60%的资金募集过来居然没有特定对象,而收购一个地区物业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应该需要很多时间,现在无收购目标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笔资金会闲置,这让人怀疑其募集资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正常的情况难道不是先有项目意向,然后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最后才进行募资投入吗?这样没有准备工作的让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实质上是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三、上市市值可能高估
彩生活到底值多少钱呢?将募集的8亿人民币计算入内,总资产会由5亿元增长到13亿元,如果营收同比例增长,会由2.33亿元增加到6.06亿元,如果净利润率达到33%(超过百度和腾讯),其净利润大概是2亿元,给15倍的市盈率计算大概值30亿元。5年内营收成长到这么多已经相当不易了,也就是说5年后成长顺利他的市值会到30亿元,按10%的年收益率贴现到现在只值不到20亿元,换算成港元是不到25亿港元,上市时40亿港元的报价比企业发展很乐观时的估值都高出60%,只有企业发展的超出预期60%这个报价才能说合理。
当情绪高涨时,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将未来想象的特别美好,但是稳健的投资者最好还是经过冷静分析和思考后再来判断是否值得一买。
作者系中金标准数据研究员
一、净资产1.84亿人民币,资产支撑股价能力弱
招股说明书里,这3年是彩生活迅猛发展的时期,净资产由2011年的0.64亿元增长到了1.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但是仔细的人会发现有一些含糊的地方。
商誉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去掉这部分商誉后其资产净值由0.594亿元增长到1.3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0%左右,虽然依旧成长的很快,但是比70%还是低了不少。
现有这1.84亿元的净资产代表着7.5亿股的权益,这7.5亿股上市当天被估值为30亿港元,大约24亿人民币。净资产的13倍的估值意味着大家对这个股票更在乎他的未来而不是现在,高增长的前景似乎值得为之付出任何高的价格。但是任何增长都不太可能是无限的,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历史来看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高额利润率会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从而导致利润被摊薄或者成长期缩短,迅速进入成熟期,是否能在更剧烈竞争中保持领头羊地位值得怀疑,那种只看见美好未来而不见其阱的人往往会面临灾难。
二、销售额增长乏力,规模撑起的成长缺乏质量
彩生活近3年利润的增长相当不错,虽然2013年的净利润和2012年相比没什么增长,但是这是剔除了上市成本后的利润,将上市成本加回来,这3年的税前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50%左右。
在营收年增长率25.9%的情况下税前利润达到50%已经是相当不俗的成绩了,净利润由2011年营收的16%提升到2013年营收的30% (扣除上市成本),如果能够持续提升下去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净利润达到营收的30%已经接近极限了,以国内最大的3个互联网巨头为例,2013年百度营收319亿元,净利润105亿元,净利润率32.9%;阿里营收494亿元,净利润211亿元,净利润率42%;腾讯营收604亿元,净利润192亿元,净利润率32%。上述有明显垄断地位的公司净利润率也不过如此,刚开始发展的彩生活能做的更好吗?
值得关注的是其管理面积以年复合90%的夸张速度增长,而营收并没有跟上,这和招股说明书里“进一步提升标准化、集约化及自动化水平,以提高服务质量及一致性,并尽量提高成本效应”不符。提升标准化、集约化及自动化水平不仅仅是营收上利润率的提高,更意味着能够按单位管理面积营收不下降的方式进行扩张,管理面积是原来的3.5倍,而收入确只有原来的1.6倍,这很难称之为“一致性”。至于“继续发展线下及线上服务平台,并提升彩生活网站的客户服务质量及使用量”,其标志的对物业精耕细作,也就是说每单位管理面积营收增长更是没影的事。总体来说,这个利润增长只是一个跑马圈地单纯的规模扩张结果,并没有像招股说明书里对物业管理进行了效率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和一般做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不同,O2O模式对线下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很高,面对客户决定服务质量的往往是线下人员,他们决定了公司的口碑。而这样的服务人员工作辛苦,工资也不可能定的很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会随着人员增多变的越来越复杂,这一持续性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智慧是个考验。这么一群训练有素的员工培育周期十分漫长,而且见效缓慢,复制起来不像软件应用可以病毒式的传播,那么成长速度方面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效应。前期给其如此高的估值有可能已经透支了企业的成长性。
最后看看募集资金的用途。60%的资金用来购买地区物业管理公司,“并无物色特定收购目标”,20%的资金购买硬件设备之用,10%用于推广市场和投资软件,剩下10%用于运营资金。被寄予厚望的软件平台业务在募集资金中实际使用只有10%,80%的资金还是投向传统业务,用于规模扩张。60%的资金募集过来居然没有特定对象,而收购一个地区物业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应该需要很多时间,现在无收购目标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笔资金会闲置,这让人怀疑其募集资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正常的情况难道不是先有项目意向,然后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最后才进行募资投入吗?这样没有准备工作的让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实质上是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三、上市市值可能高估
彩生活到底值多少钱呢?将募集的8亿人民币计算入内,总资产会由5亿元增长到13亿元,如果营收同比例增长,会由2.33亿元增加到6.06亿元,如果净利润率达到33%(超过百度和腾讯),其净利润大概是2亿元,给15倍的市盈率计算大概值30亿元。5年内营收成长到这么多已经相当不易了,也就是说5年后成长顺利他的市值会到30亿元,按10%的年收益率贴现到现在只值不到20亿元,换算成港元是不到25亿港元,上市时40亿港元的报价比企业发展很乐观时的估值都高出60%,只有企业发展的超出预期60%这个报价才能说合理。
当情绪高涨时,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将未来想象的特别美好,但是稳健的投资者最好还是经过冷静分析和思考后再来判断是否值得一买。
作者系中金标准数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