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人心智 育人灵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场所。纵观语文教材,有体现审美价值、陶冶情操的佳作,也有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认识观教育的文质兼美的名篇。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既是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又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下面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点体会。
  
  一、发掘运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1.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首先应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给学生以感化、熏陶,这对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为人民服务》一课,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张思德最朴实的感人事例,从小事中体现出大思想,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它实际上告诉我们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人生观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2.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意志
  在语文教材中,不乏许多励志的范文。如我在教学《厄运中的海伦》时,除了让学生收集海伦的资料,了解她的事迹,领会她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外,还启发学生想象作为同龄人,又聋又瞎的海伦以顽强的意志学习阅读、学习说话、学会五种语言的艰苦历程,同时,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是有了坚强的意志,最终才让她成为美国杰出的女作家。
  3.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使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因此,我们不如静下心来接受现实所给予的一切,用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然而这对于养尊处优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因此,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我适时地渗透这一理念。该文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通过读知道鲁滨逊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但他却毫不畏惧,自己动手想办法,改善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做人展开讨论。从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发言中,我感到他们这方面的心理意识增强了。当然,这绝非一堂课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择时机适时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二、构建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通道
  
  1、写好日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生理的初萌、学业上的压力以及与父母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磨擦,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如果老师不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其实学生中很多棘手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学习障碍都源于心理问题。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就是一种好办法。通过日记,可以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心理状态,又可以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要以诚相待,要充满爱心地关怀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在日记中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教师才能够透过日记这扇窗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症下药。
  2、写好作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作文是心灵的展示、人格的体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作文,其实就是学做人”。通过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先后写了《我要克隆______》《读〈一夜的工作〉有感》《我做城市小卫士》等以创新、理想、奉献为话题的作文,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通过写《假文盲》,意在批评一些人无视社会公德、只图自己方便的不文明现象,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指导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这片沃土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能够育人又育心。(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对乌拉尔甘草内生菌分离、纯化;初步筛选出对病原菌有拮抗效果的菌种作为典型菌种,进一步对典型菌种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以筛选出生物学功能多样的菌种作为目标菌种;最后,考察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成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当务之急。这几年,我们从“爱”字入手,营造和谐的氛围,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策略一:营造充满爱心的氛围,留住教师的心  法宝1:给教师人文关怀  制度管人当然重要,但是用人文的关怀效果远比制度要好。对教师进行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般每学期开学,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