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终极问题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一位年过古稀的日本老人起诉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要求赔偿140万日元的精神损失。理由是:NHK的节目中越来越多的日语都看不懂了,身心饱受折磨。
  日本人都看不懂日语?这就需要从日语的源头说起了。提到日语的起源,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日语由中国古汉语演变而来”。然而,这种观点笼统而不严谨。一方面,日本的文字跟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文;另一方面,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也有语言作为沟通工具,只是没有用于记载的文字系统。

无休止的起源争论


  日本学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日本的民族和文化就像洋葱,你一片一片往里剥,想找它的内核,却一场空。日语的起源也是如此,至今没有定论,只有不同的派别和假说。
  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早期日本的移民来自亚洲北方大陆和东南亚两个主要路径,所以日语的起源也有北方学说和南方学说两大派别。北方学说认为,日语的语法和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类似,都是谓语后置,所以日语更多是从北方移民的语言演化而来的。而南方学派则根据日语语音和东南亚区域的南岛语系相近的事实,更加热衷于在东南亚各地探寻日语与南岛语系的关系。
  日语文字的起源就非常明确。根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的记载,汉字最晚在公元3世纪便开始传入日本。公元4世纪后期,日本开始进攻朝鲜半岛,到公元7世纪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大批精通汉文的朝鲜籍汉人归化到日本,加快了日本人学习汉字的速度。到公元8世纪,日本皇室和知识阶层已能广泛用汉字撰写诗歌和文稿。
  不过,从总体上看,来自朝鲜半岛的汉人带来的汉字并不多。日本人学习汉字,绝大多数还是从中国的文献习得。在模仿隋唐时期的科举和律令制度之后,日本也设立了大学,大学的教材便是中国古书籍特别是佛教典籍。日语中大量的佛教词汇,绝对会令一个中国人感到共鸣和惊讶。
  日本当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借用同音的汉字来记录日语口语。比如,日语表达山的意思,读音是“呀嘛”,就用同音的汉字来标记。后来,汉字“山”的意思被日本人領悟了,日语就直接采用“山”来表达山的意思。此时读法有两种:一种还读成“呀嘛”,这叫训读;另一种是直接模仿中国读音,也读为“山”,日语发音一般用假名标注为さん或サン——前者是平假名,来源于汉字草书的简化;后者为片假名,据说源于古代日本僧侣的速记字体。

  日语中大量的佛教词汇,绝对会令一个中国人感到共鸣和惊讶。

  日剧《日本人都不知道的日语》中有一个片段,一位日本年轻女性春子阴差阳错被任职为日语老师,授课对象是各国留学生。一开始春子认为,日本人教外国人日语,不是易如反掌吗?后来,她被一班热爱研究日语的外国留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日语的来源捉摸不定、错综复杂,连最熟悉日语使用的日本人也难知经纬。

对中国的逆输入


  与中国近代的白话文运动类似,明治维新时期古代日语也向现代日语急剧转变。在翻译西方新成果的著作中,日本近代学者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民族”“革命”“经济”“工业”“物理”等等大量词汇,皆源自日本学者对英文概念的翻译。很多近代西方著作,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文版最早都是翻译自日文版。近代日本向中国输入的各种理论和词汇——日本称之为“逆输入”,可以说为近代中国人看世界打开了窗户。
  然而,近年流传的诸如“现代汉语70%的词汇来自日本”或“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都无法说话了”之类说法,并不客观。事实上,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业术语方面,据统计,的确约70%是自近代日本引入中国的,但此类专业词汇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比例并不大,更不必说现代中国人日常谈话里,可能用不到一个自然科学词汇。

  日语里本来就可以用汉字和假名(发音用假名标识)互相代替。

  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的注明源于日语的词汇共878个,不足收录的汉语外来语的10%,远低于来自英文的外来词的比例。而中国典籍从《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字,到《康熙字典》收录的4.9万字,其中字词几乎全部行用于日本。
  近代中国从日本引进的“外来词”,如果仅看文字词汇的层面,大多数也出自中国古籍。“物理”一词,最早出自道家典籍《冠子》中“愿闻其人情物理”;明治维新中“维新”一词,出自《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明”出自《书·瞬典》的“睿哲文明”。
  日本天皇的年号,均由日本重臣学者从中国古籍中选取,哪怕2019年4月宣布的、号称历史上首次从日本典籍《万叶集》中“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选取的年号“令和”,也很快被日本人发现这也是出自中国典籍,即汉代张衡所写的《归田赋》中“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该文收录于日本的《昭和文选》)。
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
日文版的世界最早手抄本《凯尔经》
  《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有194条日语外来词其实源自中国的古汉语,并非日本人创作。日本词典《新苑》所附的“国字表”中注明:和制汉字,也就是日本人自造、中国没有的汉字,一共134字,占日本所用汉字的0.2%。比如凧、丼、鱈、辻等等。它们也只是拿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组装,还是逃不出汉字的手掌心。
  总之,不可否认近代日本为汉语这座大厦的添砖加瓦,也不可妄自菲薄而过度夸大日语对中国的影响。出现这种中日之间语言互相影响、互相输出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中日都属于汉字文化圈。

“日语”可能会消失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基本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开始因为日语里有很多汉字,觉得日语很容易学,后来才发现日语有太多的外来语,才羡慕起英语国家的人或英语比较好的人(他们学日语有后劲)。
  由于日本所有文字都是从国外借用而来,本质上,汉字词汇也是外来语,只不过汉字已经在日本存在了近两千年,才没被当代人视为外来语,而后来从欧美国家引进的词汇,则全被称为外来语。
  日本人针对外来语,通常按其读音,用片假名拼写出来。因规则简单,普通的日本人都能轻易把一个英文单词写成日本外来语词汇。不像在中国,大陆将Trump翻译成特朗普,台湾则翻译成川普,日语根据发音规则,只有唯一的翻译トランプ。
  在引进外来词的方式上,近代日本和现代日本截然不同。在近代,日本偏重于译成汉字。
  首先,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比日本更早地翻译西方著作;能阅读中文书籍的日本学者,成体系地吸收了汉译西书,连后来江南制造局翻译的一套格致书刊都引进,以至于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留学生到日本求学,接触了很多眼熟而易用的汉字词。
  其次,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学者具备强大的汉文功底,他们能用汉字精准地翻译引进西方的各个概念,比如民族、解放、工業、共产、电话、进化、社会、主义等等,都是日本明治时代学者创造的词汇。近代中国学者严复当年把evolution翻译成“天演”,而日本学者翻译成“进化”。近代中国学者也尝试过音译外来词汇,比如telephone,翻译成德律风,而日本学者则翻译成电话。

  然而到了现代,日本人又反过来,热衷于用片假名音译西方词汇。如computer,中国人翻译成电脑,日本人则翻译成コンピューター。这背后原因,和网络的应用与时代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在近代,一本西方著作和一个概念被引进日本,首先接触到的是学术界,日本学者有充分的时间用汉字去翻译和解释。而在网络时代的日本,一旦欧美有什么新概念新词汇,第一时间接触的是媒体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汉字功底去创作词汇,只能用最便捷的音译直接吸收,而且基本上高度统一,不会产生翻译不一的现象。
  比如supermarket,中文是超市,日语是直接音译成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而有一些概念既可以用外来语表达,也可以用汉字词汇,比如journalist,既可以用ジャーナリスト,也可以用記者(繁体)。
  有些新引入的外来语,由于日本读者刚接触还不熟悉,新闻报纸或书刊会在后面用相同意思的汉语词备注。比如concert,当初日本媒体刚引入其音译词コンサート的时候,有些媒体会在后面括号中写上“音楽会”注释。音楽会的日文发音是おんがくかい,有些场合,比如在幼儿园,为了孩子阅读或书写便利,也会写成音がく会,画风犹如“音yue会”。然而在日语里,并不是小学生忘记字怎么写而用拼音代替,而是日语里本来就可以用汉字和假名(发音用假名标识)互相代替。
  再如男朋友女朋友,在日语中本来是彼氏和彼女,年轻人为了时髦,也会用boyfriend和girlfriend的音译,即ボーイフレンド和ガールフレンド。如果说在古代的日本,能大量使用汉字是文化程度的标志,那么在现代的日本,年轻人喜欢频繁使用外来语,来表现自己很“酷”。
  汉字可以望字生义,而外来语按照发音规则形成,则需要语境。当日语中的外来语越来越多,对汉字词的使用越来越少,上了年纪的日本老人便越来越难以阅读。这就像一位中国老人读到“这个任务我hold不住,因为我get不到材料的点”,应该也会一头雾水。庆幸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英汉夹杂的表达毕竟是极少数,无论什么新用词,都可以在常用的约1500个汉字中找到精准的组合词。而日本的问题则严重得多。很多日本语言专家都担心,再这样下去,日语会慢慢变成一门用片假名书写的英语。
  这就是日本老人看不懂节目而状告NHK的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加拿大,一个没有外敌的国家,一个推崇和平的国家,却主动参加了多次对外战争。通过帮助英国打赢两次世界大战,它也逐步加深了自身的独立性。  加拿大的国训,一般概括为三个词:和平、秩序和良政。它应该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而且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难以受到外敌的威胁—加拿大三面靠海,而南面是与美国近一万公里的完全不设防的边界。从理论上说,加拿大对外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加拿大建国是一个逐步
20多年前,苏联在与西方的“电波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苏联的年轻人一边收听着德国之声、自由欧洲电台,一边涌上街头要求终结腐败、走向民主自由。  但如今,事情正在起变化。自从乌克兰危机以来,在俄罗斯与欧盟的宣传战中,前者居然占据了上风。欧盟的领导人最近亲自承认了这点。今年3月,俄罗斯用了一周时间庆祝克里米亚回归一周年,紧接着欧盟就在布鲁塞尔策划一场“宣传反击战”,以抵挡从俄罗斯传达出来的“虚假信息
2016 年 3 月,意大利维罗纳市举办了一场设计比赛——为市内著名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加盖一个顶。由于天气原因,露天的圆形剧场只能在夏季举办短暂的演出季。市政府希望这次改建能将圆形剧场转变为一个能够举办全年演出的地方,增加旅游业方面的收入,同时能保护古建筑。比赛结果在 2017 年 1 月 30 日揭晓,德国 GMP建筑事务所赢得了4万欧元的最高奖项。GMP 提供了一个“折叠屋顶”的方案,利用一种
达喀尔时装周  在艺术领域,有一种假设:创造力是属于那些天才的、极其个人标签化的东西。  但事实上,任何创意的突破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社会过程,通常,更有可能发生于不同人群聚集和互动之时。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就是承载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单位,也是伟大艺术诞生的最核心组成部分。从古代雅典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从战后的纽约到摇摆的伦敦,都是如此。  往往艺术家们去哪,就会有一些追随者们跟到哪,形成群
美《新闻周刊》8月24日  近年来,干旱、债务和自杀的循环,像瘟疫一样蔓延着印度。据估计,自1980年以来,印度有59300名农民自杀,旱灾是主要原因。据统计,农业仍然是印度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4%。泰米尔纳德邦是香蕉、芒果、大米、姜黄、甘蔗和咖啡等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地,它依靠季风来补充当地水源,该邦正面臨1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面临着
日前IS发布的新视频中,2月20日伊拉克摩苏尔发生的汽车炸弹自杀袭击者、IS成员哈里斯(Jamal Udeen al-Harith)是一名英国人。他原名罗纳德·费德勒,1966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父母是来自牙买加的虔诚基督徒。1990年代他皈依了伊斯兰教,然后前往中东旅游、朝圣。2001年,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将他捕获,经审讯后,他被指控与“基地”组织有关联。    2004年,经过时任英国首相布莱
以总统等公众人物来命名公共建筑以示纪念是西方社会比较常见的做法,比如纽约以肯尼迪命名的肯尼迪机场或是休斯顿以老布什命名的布什机场。最近,上任不到一年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获此殊荣——只不过被命名的这处建筑并不在美国,而在以色列控制下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称,该市将把一处新建的火车站命名为“唐纳德·约翰·特朗普-哭墙站”,以感谢特朗普在2017年12月对以色列释出的几十年来美国对以
周日的早晨,兹沃伦的街道上空荡荡。在斯洛伐克的这座中型城市里,民众此时大多都在做礼拜,另一些没参加的大概还没从宿醉中挣脱出来。侯赛因·穆费迪也感到很头疼,他是真的偏头痛,跟酒精没有什么关系。穆费迪是一名穆斯林,也是前关塔那摩监狱囚犯。  两年前,穆费迪还和其他数十名囚犯一起被关在美军设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的军事监狱里。这些人都没有接受审判,但一直被关押。虽然穆费迪在2008年就被确认无罪释放,可他还是
特朗普上任以来,“通俄门”事件一直阴魂不散。虽然特别检察官仍旧没能找到特朗普“通俄”的事实性证据,但民主党仍抓着“通俄门”一事来打击共和党与特朗普政府。因此班农向沃尔夫谈及“通俄门”,让特朗普大为恼火。“特朗普团队没有能力搞任何阴谋”  班农谈到, 2016年6月,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和竞选团队时任主管保罗·马纳福特,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与俄罗斯女律师维塞里尼茨卡娅会面。
关于印度人吃什么这个话题,最常见的传说和固有印象是什么?  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当然是:大部分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  事实并非如此。过去的“非正式”估测表明,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吃素食。三次大规模的政府调查结果显示,有23%-37%的印度人是素食者。  美国人类学家巴尔摩利·纳特拉简和印度经济学家苏拉杰·雅各布的最新研究显示,有大量证据表明,在“文化和政治压力”作用下,即使上述数据也有夸大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