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暴”走向社会

来源 :重庆陶研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敬爱的陶行知校长,是蒋管区民主运动的先驱,他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领导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当时重庆的各项民主运动,本着他倡导的“社会即学校”的原则,引导我们面向社会,认识社会,经受锻炼,在斗争中学习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
其他文献
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动作、生活习惯以及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对家长进行开放式访谈,了解当前学前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次课程改革,最集中地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意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要有“讲台”的课堂教学  有
反思这些年的教学,我们发现长时间从事一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对于教材变动相对较小的课程,易产生“教学僵化”现象,常常一本教案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也就是
1891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六日)诞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取名文溶。1895年 开始随父识字。妹文漠生。1897年 入 旸时蒙童馆读书。
1939年夏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北碚草街子创办了育才学校,内设有音乐、戏剧、绘画、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舞蹈等组,学生大都从当时后方各地保育院内选拔。老师中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语言魅力,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进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和办学实践,不但冲破了统治中国教育界数千年之久的封建教育的
一代伟人陶行知,那个把生命献给教育的伟大灵魂如今已经在此安静地沉睡。他走了,匆匆地走了,但他闪着灿烂光辉的思想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发展"的施教原则,这是新课程理念对体育课程活动体系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予以强调的重要核心。全面健康的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德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追求进步、富于创造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然而,对陶先生政治上进步到什么程度,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至今在我国学术界一些人中还有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