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打开初中物理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实际教学中它促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必要。
关键词:物理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兴趣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的热情,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浓厚的探究。它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促使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发现和探索事物的规律。尤其顺应求知者心理特征,由发现、发问转向思考原因和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证明个人观点和方法,它带来的独特优势和心理愉悦感无以言表,但确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知识范围,挖掘出知识的延伸内容。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必然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合理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要充分理解学生,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去考虑物理实验现象设置的效果是否合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物理实验观察和分组活动中的效果差异往往会很大。由于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习层次不同,问题难度设置不同,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不断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来积累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提倡小组合作,让动手能力强的和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互相帮助,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性。初中阶段,在学生无任何物理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尽量要选择浅显易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思考,再逐渐加深难度,引起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寻求解决的合理办法,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挥发的问题时,提出在生活中一小杯水分别放在盆子里和碗里哪个挥发的快?学生们在观察后发现面积越大挥发越快;再提出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快速降低水温,为什么?学生们分别提出不同地解决办法,通过验证很有效,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能力。从中也让教师能更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兴趣增长
师生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它是区别于亲属关系和一般的朋友关系,但有时却又高于上述关系。有实际学习生活中,一名教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往往来讲,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认可学科教师而认真学习该学科,也可能因教师教学好进而认可教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师生间首先要相互尊重、信任,通过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引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这里面也要求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断利用鼓励手段来促使学生敢于接受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
3.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催化剂。
成功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学生虽然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却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否定,他一定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称赞,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他不断产生学习、探索的动力。
首先,让学生正确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考试成绩理想就算成功,它可以是能圆满回答一个问题、能独自完成实验、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都叫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对容易一点的问题,让他们表现自己,体验成功,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实际确定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它或许是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加强,或许是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或许是与人合作能力的加强,总之,这些能力的进步都是我们表扬的内容,通过不断地鼓励,合理地引导,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4、不以成绩论英雄,切勿急功近利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不要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因为成绩高低由许多因素造成,作为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再合理地引导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才能一步步地促进学习,也才能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开拓学习的范围。
二、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1、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试验探索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重视实验现象与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验现象引起的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尽可能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最大可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深入思考,最终一步步提升难度,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2、风趣、巧妙的语言,广博的知识面,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否认语言运用的独特效果。实验能带来学生的观感,但语言却来学生的听感,准确到位的语言使学生理解知识不产生分歧;恰如其分的语言能带来学生的共鸣;机智、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拓展知识,渊博的知识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促使学生更加认同教师,接受教师。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绝不能生搬硬套大纲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策略实施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材料实施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实施探索式创新学习;也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精读精练……,总之,只要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大可能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起到最好的授课效果,那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4、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多方面的课外活动拓展知识的运用范围,物理知识的广博不限于课堂,也在于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应用与探索,比如:航空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共知课题的小组实验探索等等,都能很大程度上引起求知、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查找相关拓展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更加利于理解理论知识,将看似枯燥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实验例子,更加深知识的掌握。
初中物理课启蒙的意义很大,因此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也很重要,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学生的求知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新路、新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涂文辉,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调查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0,(12)
关键词:物理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兴趣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的热情,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浓厚的探究。它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促使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发现和探索事物的规律。尤其顺应求知者心理特征,由发现、发问转向思考原因和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证明个人观点和方法,它带来的独特优势和心理愉悦感无以言表,但确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知识范围,挖掘出知识的延伸内容。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必然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合理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要充分理解学生,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去考虑物理实验现象设置的效果是否合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物理实验观察和分组活动中的效果差异往往会很大。由于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习层次不同,问题难度设置不同,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不断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来积累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提倡小组合作,让动手能力强的和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互相帮助,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性。初中阶段,在学生无任何物理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尽量要选择浅显易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思考,再逐渐加深难度,引起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寻求解决的合理办法,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挥发的问题时,提出在生活中一小杯水分别放在盆子里和碗里哪个挥发的快?学生们在观察后发现面积越大挥发越快;再提出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快速降低水温,为什么?学生们分别提出不同地解决办法,通过验证很有效,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能力。从中也让教师能更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兴趣增长
师生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它是区别于亲属关系和一般的朋友关系,但有时却又高于上述关系。有实际学习生活中,一名教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往往来讲,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认可学科教师而认真学习该学科,也可能因教师教学好进而认可教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师生间首先要相互尊重、信任,通过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引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这里面也要求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断利用鼓励手段来促使学生敢于接受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
3.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催化剂。
成功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学生虽然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却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否定,他一定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称赞,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他不断产生学习、探索的动力。
首先,让学生正确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考试成绩理想就算成功,它可以是能圆满回答一个问题、能独自完成实验、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都叫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对容易一点的问题,让他们表现自己,体验成功,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实际确定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它或许是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加强,或许是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或许是与人合作能力的加强,总之,这些能力的进步都是我们表扬的内容,通过不断地鼓励,合理地引导,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4、不以成绩论英雄,切勿急功近利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不要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因为成绩高低由许多因素造成,作为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再合理地引导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才能一步步地促进学习,也才能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开拓学习的范围。
二、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1、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试验探索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重视实验现象与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验现象引起的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尽可能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最大可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深入思考,最终一步步提升难度,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2、风趣、巧妙的语言,广博的知识面,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否认语言运用的独特效果。实验能带来学生的观感,但语言却来学生的听感,准确到位的语言使学生理解知识不产生分歧;恰如其分的语言能带来学生的共鸣;机智、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拓展知识,渊博的知识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促使学生更加认同教师,接受教师。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绝不能生搬硬套大纲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策略实施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材料实施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实施探索式创新学习;也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精读精练……,总之,只要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大可能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起到最好的授课效果,那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4、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多方面的课外活动拓展知识的运用范围,物理知识的广博不限于课堂,也在于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应用与探索,比如:航空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共知课题的小组实验探索等等,都能很大程度上引起求知、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查找相关拓展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更加利于理解理论知识,将看似枯燥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实验例子,更加深知识的掌握。
初中物理课启蒙的意义很大,因此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也很重要,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学生的求知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新路、新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涂文辉,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调查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