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本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提到创新教育,部分教师想的多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以为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营造出创新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集体学习中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施合作学习,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是在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并概括、提取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疑问,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去创新。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充分的感知,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教师可利用数学中的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数学家成长的轨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定理的形成过程等。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急于出示结论,而应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改正错误。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儿童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强烈的求知欲能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也是儿童最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但创造性人才的特点——用好奇的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却是永驻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如对于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只有在教师的配合下,学生才能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创新才能,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荐书人语: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预定好的成长密码。所以,教育者才发现人的成长阶段。遵循自然法则的成长阶段,人的生命才会有序而统合地、全方位地完整成长。  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须做到完美。完整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埃里克·斯通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发现它和接受它是人生关键的
一个学历较高、具有渊博知识的人,不见得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原因就在于他不一定有较高的课堂管理的水平。好的教学设计要真正落到实处,也要靠有效的课堂管理。可见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才能成为课堂管理的高手。有效的课堂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做好角色定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一样重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教练员,也是陪练员,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76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8所,在校生15万人。
在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式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人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通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尺度    1.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来设计问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成为许多老师亟待探讨的课题。
“钱不是问题”,这是亮亮同学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查找亮亮“挥金如土”的原因,我深入了解了亮亮的情况,原来他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认为亮亮很可怜,所以,孩子要星星,爷爷奶奶绝不给月亮。他的父母远在外地,为不能给孩子关爱照顾而感到内疚,便用金钱来加倍补偿,每月都寄足够的钱来,让亮亮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亮亮的情况使我感到:应该让留守儿童真切地理解父母外出打工赚钱的艰难,让
有关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首先,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好奇心。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
培养浓厚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前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发挥实验魅力,调动学习热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堂化学课并不一定
笔者立足地理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在初中开展了近3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实施了相关的跟踪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实施双语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效能,又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和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六分学科四分英语  在双语教学中真正把握好英语的“度”很关键。中英文的学习比例最多为6∶4。其中,过难或过易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英语渗透的原则是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