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炜媛:香港学子在清华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的地方约在位于清华南门附近的咖啡厅,见到卢炜媛的那一刻,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清华真的好大啊,我自己也会迷路耶。”清亮,外加一点娇羞的粤语口音,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曾经港台剧里的女主角。而今天,来自香港的卢炜媛就是我们采访的主角。
  “我在香港长大,那里的拥挤众人皆知,世界那么大,我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内地变化很大,如果一直待在香港只能做个井底之蛙吧,所以我想来看一下。赴内地学习,是了解内地的最好机会。”内地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完善,内地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是吸引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的主要原因。“随着祖国的发展,更多的香港学生感觉到内地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到内地求学是不错的途径,这也是赴内地求学的主要吸引力。”
  清华对港生的友爱
  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美女学霸初到清华也遇到了诸多不适应。
  香港的中学,学生的日常用语以英语、粤语为主,除了语文类相关科目是用汉语教学以外,其他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教材都是用英语编写的。来清华后,卢炜媛第一次面对全中文的教学语境和教材,她坦言有点像内地学生突然用英语学习,真是个不小的挑战,“适应起来還蛮辛苦的。”
  好在,清华的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例如,清华的老师会推荐卢炜媛看一些课外辅导教材,而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课堂笔记借给卢炜媛,同时也会在考试之前帮她划重点,告诉她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部分和考察的方式,帮卢炜媛适应内地考试的考查方式等。“这种帮助方式一直都有的,直到目前的这一次期末考试,同学们都有借我笔记看。”
  生活中,卢炜媛同样感受到大家对港生的“友爱”。“因为在语言上还没有很适应,北京有很多地名和说法我都还不太熟悉。每次打车出去时,总是不能和司机说明白自己要去的地方,有时我需要拨通同学或闺蜜的电话,让她们和司机直接沟通。给同学们填了很多麻烦,还蛮不好意思的。”
  这些短暂的不适应只是内地求学生活的小插曲,在卢炜媛擅长的领域里,她是当仁不让的冠军。
  卢炜媛自小热爱游泳,个人50米仰泳最好成绩36秒,“正是这样一个略显无聊又很艰苦的游泳训练,成就了我现在的性格和意志力,还有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严厉的教练,使我不敢停下来和放弃。”
  “不夸张的说,游泳对我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到了清华之后,卢炜媛很快就因游泳这个爱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融为一体,同学们推举这位香港小姑娘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游泳队的队长。在学校刚刚结束的马约翰杯游泳比赛中,卢队长兼卢教练带领全队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夺得全校冠军,而且是环境学院九连冠的卫冕冠军。
  “这一年好开心啊,我遇到了各种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总之,在内地求学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开心的。当初卢炜媛决定来内地求学,奶奶和外婆非常不舍,但也说,“只要Ana开心就好。”现在看来,Ana在内地不仅过得开心,她还遇到了自己的男神。说到这里,Ana又一次娇羞地笑了起来。
  港生在清华的“刺激”
  来清华一年多,她用“刺激”形容自己的大一生活,生命中有很多“第一次”发生在清华。
  第一次参加军训。清华大学原本对港澳台学生并没有军训的要求,但卢炜媛主动申请参加新生军训,远在香港的父母也支持卢炜媛参加军训,认为这是融入大学新集体的最好方式,要和大家一起吃苦。通过军训,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拉练。当说起一年前的军训感受时,卢炜媛用了一个特别长且感情丰富的“哇”。
  “太辛苦了,我一辈子都没有那么辛苦过,每天特别早起来拉练,到了第三天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想到自己主动申请加入,决不能中途打退堂鼓。真是太难忘了。”
  辛苦过后,卢炜媛也认为军训设置在大学开学之初非常有意义,当大家彼此还很陌生时,就会因军训而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不能掉队,因为军训中很可能因为一个同学的迟到或是违规而使整个小组受到惩罚,所以每个人都关乎集体荣誉的得失,必须管好自己。
  第一次为考试心惊胆战。在香港,中学不分初、高中,总时长也是六年,通称为中一到中六。不同于内地中学的文理分科,香港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擅长和优势进行科目的自由搭配式学习,而通常成绩最好、能力最强的同学都是纯理科的搭配形式,卢炜媛就是一名纯理科学生。作为香港纯理科学霸级人物,她居然差点被大一的微积分考试整趴下。她说,香港的数学没有大陆的数学难,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难。虽然最后考试通过了,但是非常不理想。
  “我在高中时也有学过微积分,但是大学里的微积分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用中文的教材来学习微积分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挑战,我的困难在于不能理解教材中的微积分原理,有学长建议我多做练习,就是传说中的‘刷题’,通过多做题来熟能生巧,但是我恰好是卡在了第一步对原理的理解,没办法进行练习。”
  “由于港澳台学生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后来,学校组织了专门的老师为港澳台学生上了微积分补习课,把重点和难点再讲一遍,针对微积分原理和作业进行重点辅导,并且用较慢的语速来进行。”
  港生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
  在清华,所有港澳台学生还有一门必修课——国情考察课。2017年暑假,28名港澳台学生到了宁夏银川进行国情考察。“因为亲眼所见,我对内地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全面的印象,也为自己是华夏儿女感到深深的自豪。”卢炜媛说。
  国情考察后,卢炜媛在考察报告中写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在大陆读书的香港人,见到的东西比香港同学多得去了,反而会更心塞,自己家里的人怎么就这么无知,这么自以为是。我们都说到,我们每次回香港,都会被笑话,怎么变大陆了?普通话讲得这么流利,你还是香港人吗?整天呆在大陆,你还会礼貌吗?听了这些话,其实真的会很伤心和无奈。香港人经常说自己活在国际大城市,很有国际视野,英语很好,眼界很宽。但是我就想问一句,你们连自己国家都不了解,怎么还能说自己有国际视野?来了清华短短一年,我就去过了好几个大陆的城市,好几个国家。至于香港的朋友们,顶多听他们说去过一周的支教,例如去云南,或者去了韩国日本泰国旅游。想要扩阔国际视野,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必须得依靠长时间的学习,真正在那个地方生活,认识当地人,和他们交流,才真的算是了解文化,而不是一个星期的义工或度假。说到这里,我其实很感恩选择了清华大学而不是留在香港,很感恩学校有资源给我们到处闯,特别是让我们一帮港澳台学生认清楚我们国家是什么样子。”
  通过这一年多在内地的学习,卢炜媛不仅深入了解了祖国发展、内地生活,更深深体会到了国家对香港学生的关怀。
  国家对港澳台学生的关怀
  为欢迎更多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和华侨学生来内地(祖国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2017年11月,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颁布《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新版《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和《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参照内地学生奖学金政策体系增设“特等奖”,增加荣誉感,体现对港澳台侨学生“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原则的坚持和创新。二是获奖比例稳中有升,增加了奖学金名额,保证获奖学生比例不低于30%。三是大幅度提高奖学金奖励标准。每个学历层次奖学金均设四个等级,即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学年奖金分别为:本专科生8000、6000、5000、4000元,硕士研究生20000、10000、7000、5000元,博士研究生30000、15000、10000、7000元。
其他文献
广大农村的产业发展遇到了怎样的瓶颈,什么是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真正动力?  对于这个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大农品盛“乡村品牌振兴”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寻找答案。他们自2017年发起调研,充分利用大学生假期返乡机会,借助华南理工大学校团委的力量,联合贵州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及广西大学,组建超过200支调研队伍,约5000名大学生深入约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农村访谈调研。这些调研队伍在1284个村
师兄珠峰采样  青藏高原的冰川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神秘的宗教,一直对世人有着无穷吸引力。我和青藏高原科考的交集,恰好就在我进兰大的第一年。目前我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硕士二年级,研一入学时幸运地加入了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联合培养计划,将研究区域一下子“上升”到青藏高原——高海拔冰川地区的空气微生物。  更令人兴奋的是,我将会参加国家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二次科考是一项承载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官方授奖词中写道,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这是诺奖颁发的一次突破,也有人气愤地表示把诺奖颁发给歌手是一件任性的事儿。  10月25日,著名文学家麦家邀请好友李敬泽在清华大学建馆报告厅进行了一场“悦读咖 | 谈文学,不止理想——国人心中的诺奖”为主题的文学对谈。  回到文学本源  李敬泽:  说起鲍
真的没想到,全民网课的时代,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如此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2019年全年,我作为英语系主任致力推进的一件事,就是智慧教学。我与智慧教学的接触从我自2015年入职高校站上讲台就开始了。作为一名80后的青椒,虽然是文科生,我却一直对新奇的、有趣的、能够解放人力的技术非常感兴趣。用不着学校的教育培训中心逼我学习,我自觉自愿地开始接触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我去外地参加过微课培训班,雨课堂在2
今年学院里的保研名单出来了,溪哥以综合成绩排名第八,名单上倒数第一的成绩,光荣地成为我们学院今年唯一获得保研资格的男生。消息一出,我们都嚷嚷着让溪哥请客。结果他老人家从教务处回来以后就在床上躺着,一声也不吭。  溪哥是我们宿舍的老大,全名吕溪蕤。名字斯文儒雅,长得白白净净,身高不高不矮1米74。这种类型的男生最招老一辈阿姨的喜欢,简直是自家女婿的不二人选。可如果光看外表,谁又能想得到,我们的溪哥是
4次出访(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朝鲜),参加4场国际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和亚洲相互協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发表3篇署名文章、5次讲话,密集出席约90场双多边活动……6月,习近平的“外交月”。
2018年之前,我从未想过考研,甚至对考研还存在着一些抵触情绪。早在2016年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打算——毕业后找一份真正感兴趣的新闻方向相关的工作。于是,我几乎刚进入大学,就抱着多体验、多提升的心态,在学业、社团、学生组织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每一步,都算数  早晨,我习惯吃一顿热腾腾的早点,早早坐在教室的前排,打开书本,身边的人经常善意调侃我“既固执又佛性”。也有很多个夜晚甚至凌晨,我从排练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专业的一名博士。雷达堪称信息化战争的“火眼金睛”。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雷达技术不断发展演化,今天,以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毫米波雷达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雷达技术飞速发展。提高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对抗性成为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國的雷达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维修、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如今,我国雷达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发
日前,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组织推荐、通讯评审、网络展示、会议终评、结果公示等环节,共遴选出“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名,“第十四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40名。  本刊在7月刊和8月刊分别介绍10位年度人物事迹。
露天厨房八从八到露天厨房  我是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学生。2018年5月中旬确定被录取后,导师便安排我前往西藏開展野外工作。我赶紧备好野外装备,5月底开启了我在青藏高原的学习征途。这一去就是整整100天,100天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坚持和坚韧的践行。开始于藏北、过渡藏东南,山南结尾,三个多月攀爬了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的4条冰川,经历了人生当中诸多第一次:第一次身处海拔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