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在诗意浓浓的课堂里体验和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教学不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设计特色
  
  以读为根本,以情为主线,以“师爱”为研读专题,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激发“师爱”——感受“师爱”——解读“师爱”——升华“师爱”)。
  预设目标
  知识与能力: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词句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地感情朗读,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老师的情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师爱”
  1.教师激情配乐朗诵诗歌《教师礼赞》。
  2.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正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备课。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老师利用放学的时间还在给学生补课,而她五岁的孩子正在幼儿园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妈妈来接他呢……
  3.学生深情齐诵诗歌。
  4.今天,让我们走进美丽的草原,透过绵绵的春雨,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受“师爱”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阅读感受: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的说: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的说:读了这个故事,我被乌汉娜老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说明:这一板块的设计是采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在教师激情的诗歌朗诵后,学生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画面,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的情”来感染学生,学生心中那根尊师爱师的心弦被拨动了,课堂的情感基调也被奠定了。学生带着亲身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感受师爱,同时也推动情感的提升,展开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成果,进而引出研读专题。)
  
  三、研读文本,解读“师爱”
  1.再读课文,截取画面。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那就请你用“——”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反复读,想想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
  2.重点交流品读以下句子:
  a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b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c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d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达丽玛搂在身边。
  
  四、在表达中感悟“师爱”。
  如:△品读d“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达丽玛搂在身边。”
  (1)品析词句。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学生交流后体会到:老师不但耐心地给达丽玛补课,还细心地护送她回家,“解开”和“搂”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联系生活情景。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情景吗?
  (3)情感朗读。是啊,这种慈母般的爱怎能不叫达丽玛感动,怎能不叫我们感动呢?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品读c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1)品析词句。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学生在乌汉娜老师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心里装着学生,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2)品析标点。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而说话断断续续正是老师激动,为达丽玛的进步而激动的体现。因此没有直接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而是先说说,因为达丽玛的进步,老师激动的怎么样?(忘记一切疲劳、说话断断续续)哪里告诉你这个意思?
  (3)情感朗读。在乌汉娜老师的内心深处,疲劳算什么,学生的进步才是她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感动,不叫人敬佩呢?读出你的感动你的敬佩。
  (说明:这一板块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选择自己认为最感动的一处进行研读,引导和激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使课堂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成为感悟和对话的课堂,充满生命的课堂。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这样也避免了逐句串讲串问,避免了小和尚念经式的一遍遍呆读。)
  
  四、想象文本,升华感情
  读句子: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倚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课件出示练习: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愧疚地说:“——————————。”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激动地说:“——————————。”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信心十足地说:“————————。”
  
  五、对话文本,提升主题
  1.再读课题,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马上有学生提出:课文是写乌汉娜老师对达丽玛的关心,为什么以“春天的雨点”为题?
  2.讨论提出的问题。
  3.引出对句子的理解:
  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六、在朗诵中升华“师爱”
  老师对我们的爱不正像这春雨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再次通过这首诗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吧!(配乐齐诵诗歌《教师礼赞》)
  (说明: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学生的一言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碰撞和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各自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上得到尽情的表达,在表达中升华,真正实现认知的构建。最后又在深情的朗诵诗歌“教师礼赞”中结束教学,这正是学生心中感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首美不胜收的诗。)
  让课堂充满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勃发着诗的激情。这样的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让课堂上的40分钟,成为学生生命里的40分钟。让生命里的这40分钟过得更充实,更精彩。
其他文献
2008年9月22日,天业120万t/a联合化工一期40万妇聚氯乙烯项目配套年产30万t/a粒碱一期15万t/a工程试车成功。
日前,总投资70亿元的新疆天业120万t/a聚氯乙烯项目一期40万t/a及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介绍了电磁流量计的结构、特点、选型原则及安装要求。
<正> 江西云居山,“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宋朱熹《咏云居山温泉》)。按古地志载“(南岳)负终南而跨荆湘,蜿蜒逶迤,东至庾岭分三支:中支入瓯越,过灵隐而穷普陀;南支进五岭
摘要:为验证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正大硝基双效肥能明显改善作物生育性状,玉米表现为穗大粒多、秃尖小,千粒重高,果穗整齐;施用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常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6kg/666.7 m2,增产率为5.72%。  关键词:金正大硝基双效肥;玉米;施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
<正> 例一王&#215;&#215;,女,29岁,第1胎.34周单胎妊娠,头位。因妊高症于89年8月29日入院。2年前因卵巢皮样囊肿手术时发现双子宫.月经周期16岁7天/30天,量中等,无痛经。入院
摘要: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91-2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D937、N40为试材,研究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90-21-3和91-2的质膜Ca2 -ATPase活性较低;低钾诱导质膜Mg2 -ATPase、PEPC响应;90-21-3和91-2的Mg2 -ATPase活性、PEPC活性显著高于D937和N40,说明耐低钾玉米自交系能够
[目的]研究不同储藏温度、粮食含水量条件下,粮食、微生物、储粮害虫谷蠹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检测气体监测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5、30℃下
摘要  目前在防治麦红吸浆虫的药效试验中,尚缺乏穗期防治的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黄色粘板监测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在小麦齐穗期,用不同剂量20%呋虫胺可溶粒剂喷雾对麦红吸浆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用量为20、25和30 g/667m2时对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本试验为今后制定麦红吸浆虫穗期防治的药效试验准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呋虫胺; 抽穗
<正> 忽闻京洛启华筵,令我中宵喜不眠。霄汉永存兄弟谊,门庭亲得祖师传。佛声共彻东西岭,心印俱明南北禅。驽马终期随逸足,况教同学更同年。——真禅佛门三宝赖僧传,后继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