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未必!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了妈妈之后,我们会从书本上或者别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很多颠扑不破的育儿真理。但是如果我们较较真儿,就会发现这些“真理”的实质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有理。
  孩子像白纸一样任你涂写
  不完全真相:毫无疑问,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会成为改变孩子性格的不确定因素。
  更真实的情况: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生俱来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30—70%的决定作用。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爱好。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孩子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写。
  我们怎么办: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卫或者维纳斯。但是你可以通过教育来规范他的行为,指引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天天做家务,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间保持整洁。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给他接触音乐和乐器的机会,才能激发他身体内的潜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完全真相:只要自己做得好,孩子自然也会以你为榜样。
  更真实的情况:这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榜样或模范的定义。或许你可以做个试验,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孩子的房间或许还是狼藉一片。很明显,你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想法是个谬误。不要以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了如数效仿。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你的职务、你的工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体会成年人的所谓成功。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我们要说的是:教育是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互动,以父母为榜样只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计划的。一个性格急躁、不断催促的母亲,培养的可能正是一个喜欢拖延的孩子。我爸爸说,他小时候,他的父亲每晚睡觉前都会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啊?”现在,我的爸爸也这样问我。我知道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别人,所以当我成为妈妈之后,我会把这个好的做法继承下去,而不是自己天天去做好人好事。
   我们怎么办: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论好与坏。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难为自己,更重要的是找到好的方式和孩子互动。
  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不完全真相: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为此,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更真实的情况:我们正在为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美国,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亿美元。注意是亿,不是万啊!然后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论现在还是以后。
  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什么导向。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我要,我要,我要”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学会什么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赶紧去买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无限期待和一朝拥有的美好滋味了。
  溺爱往往还会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越是被娇惯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胡吃海塞、发育不良、学习成绩差、网瘾甚至吸毒的现象。
  我们怎么办: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东西,不是能够从商场买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当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蕉还是桃子。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这些是不容置疑的。
  更真实的情况: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因为,你很容易被爱蒙蔽双眼。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后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屏蔽掉别人嘴里自己的孩子的短处。而直到更多的人、或者我们信服的人向我们提及这一点时,我们才往心里去。记得保姆曾经几次向我暗示,我的孩子可能在听力方面有问题,但是我总能以各种理由告诉她“不可能,那只是因为⋯⋯”但是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您的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障碍”后,我才意识到:的确,他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开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说话,都必须像叫喊一样他才有反应。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个样,回到家里一个样。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有的孩子在外面胆小、收敛,在家里却无法无天。无论孩子在你面前更可爱还是更顽劣,那都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
其他文献
我的同事M问我:“你儿子的学校下课时候,是否被允许到操场玩耍?”她为了给儿子争取课间从三楼的教室到室外玩耍的权利,去找老师力争。M是我特别好的朋友,我在注意不给她心理压力的交谈中,对她坦诚说出了我和儿子的学校相处的方式。   这件事,我另外的朋友也为她女儿的个性化权益去和高中学校的老师力争过。她们似乎都是那种敢于“革命”的母亲。我不是。我是一位“改良”的母亲,我只在儿子的幼儿园“革命”过一次,而且
期刊
孩子尿床也是病?著名中医孙大夫为您解疑:  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可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夜遗尿”。  对于顽固难愈的尿床用一般的固涩药很难见效,要不就疗程长,造成病人
期刊
能让小孩解决的,就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吧。小孩有时比大人有智慧呢。  从女儿上小学三年级起,经常会提起她班里一个叫李宾的男孩儿,说他比班里的同学大两岁,很厉害,经常欺负同学。他好像是转学过来的,还说他家有亲戚在教育局,没人敢惹他。  一天放学后,女儿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们,有个经常被李宾欺负的女生的爸爸,放学的时候堵在校门口,截住了李宾,朝着他就是两拳,并警告他不许再欺负自己的女儿。  可过了没几天,女儿
期刊
一定要尊重孩子,顺从的孩子生长不出独立的人格,长大了也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性读者来信:  成老师您好,我最近经常做一种梦,就是在梦中遇到陌生的人,就会不知不觉跟着他走,好像控制不了自己。梦中的人,一般都个头高大强壮,或者是黑色的身影,有些长得特别凶狠,我看到就很害怕。  我在现实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即使是在网上联系或者打电话联系业务,只要对方性格中有掌控欲、是那种很强势的人,我
期刊
表扬为什么没有用  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天,她们家里来了客人,十岁的儿子为客人很漂亮地削了水果,客人惊讶地说,这么点儿小孩,他怎么会做这个。妈妈就当着客人的面表扬了孩子一番。可是,客人走后,儿子对妈妈说:我觉得你当着人家表扬我特别不好,你这是在吹嘘你儿子。朋友很困惑地对我说,我没觉得自己在吹嘘啊。  还有一次,儿子为全家人做了一锅口味很好的汤,妈妈很高兴,就说:儿子你太棒了,这个汤做得好极了。可是
期刊
我想当个好妈。谁不想呢?连俺家那位都替我想了生孩子之前,不仅给我买了很多书让我读育儿养育细节,重要的句子还用荧光笔划了下来。午餐时有同事求助“孩子吃奶的时候咬她”,别的当妈的还没说啥,我这个还怀着孕的立刻抛出书上的答案: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千万别喊,否则会引起宝贝的兴趣,下口更狠。  简直太苍白了。  当我自己生了娃,被小屁孩咬得倒吸凉气,我一直扮“忍者”到“神龟”,小屁孩还是不松口。  我仔细咂摸
期刊
人之初,我是说,在母腹之中的时候,以“身体”为感知的方式。孩子出生之后,仍以身体为感知方式,但此时的身体,已分化为四肢、五官、皮肤与脏腑——简称“身体的分化产品”。对孩童出生所据的那一“基因型”而言,他的身体及各部分的专业化过程,均属“表达”。  在数亿年的演化之后,人类有了最初的理解力,如前述,先借助于自己的身体后借助于自己身体的分化产品。孩童身体及其分化产品,一方面是基因型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孩
期刊
下班到家,婆婆迫不及待地向我控诉儿子:“今天下午他指着我,你猜他说什么?你肯定猜不到!”  婆婆卖关子呢,还做出伸着食指的架势。我盼着她的答案揭晓,心里又不安。  “他指着我说:什么东西!”婆婆复述的时候,分明就是感叹的语气。  我第一个反应是:跟谁学的?!我和婆婆都用嗔怪的目光看着一旁听我们说话的炯炯。  炯炯看两个女王气势汹汹地盯着他,放开嗓门喊上了:啊每次受到指责的时候,他都用尖叫来表达抗议
期刊
安徽,17岁小伙子为买苹果iPad2而卖肾;  网上,90后女生微博上留照片留电话,愿以初夜换iPhone4;  广州,16岁少女为买iPad2,辱骂并暴打妈妈,被妈妈失手闷死;  这些故事真可怕。不禁让人疑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苹果”产品等同于幼儿睡觉时离不开的泰迪熊  对此,沈东郁在微博上解释说:“iPhone、iPad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得不到就意味着丧失
期刊
唱国歌:让儿子安静  儿子蒙蒙5个月大时,为了能让他安静下来,我真是煞费苦心,把我所会的儿歌、甚至简短的唐诗都给他念了,也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在经历了瞬间的绝望后,我开始非常严肃而虔诚地唱起了国歌,可能是因为歌声比较浑厚,激起了儿子最初朦胧的“爱国之心”,他一下安静下来了。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只要我一唱国歌,他就会安静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蒙蒙爸  接电话:迅速换尿布  我给1岁的女儿换尿布时,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