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作文的伊甸园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精彩瞬间,并力求表述有创意,应该说是习作所追求的。有人曾提出,10岁的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以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题目。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就行了,不用把观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学范畴。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生作文时,有些题目的素材虽然是他们已经经历的事物,但这种大都是无意识的。这种事物在学生的脑子中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这些事物,有必要引导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积累了。诚然,观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上。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但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当然,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我们平凡的世界中,经历的都是小而普通的事,例如一棵小草、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等。再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时期,认识生活、领悟生活的能力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去一味要求写感天动地的大题材,不能期盼学生去写出什么惊人之作。
  2.要做个有心人,把无目的和有意识的观察结合起来。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意观察上。因为学生一旦养成随意观察的习惯,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3.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它们建“档”入“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模糊的成为清晰的。
  4.要拓展,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学生的各自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能力和习惯进行的,具有个性特征。但不乏粗俗和片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注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多抓小练笔,为作文的大跳跃搭建好每级台阶
  
  其实有了生活素材还不够,要提高学生是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出来的。练得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所谓是“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是:a.长期系统进行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b.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c.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淀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坚持每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三、强化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力求创新。
  1.冲破思维的老套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的老架势,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同一个题目多角度地选材。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的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不同的材料可写。
  2.启发相关联想,可以达到融会贯通。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创新必定是个性化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从选材角度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的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如果反向写家庭中父母之间或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在小练笔中运用并提升材料,用独具慧眼的创新思维去提炼,构筑一个学生有可写又爱写的习作乐园,教师便会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乐在其中。◆(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茫茫的字海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不容易。识字量的提高,使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汉字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而平时少用的、少见的汉字记忆起来可就困难多了。有些学生不善于参与学习过程,只靠一遍一遍机械抄写来强化记忆,即使当时记住了,过
2008年江西省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方案,从当年秋季起,体育新课程实施工作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利用举办新课程教师培训班、深入学校视查及问卷了解等,对当年的高一年级体育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力度不够  2008年上学期,宜春市21所中学先后开展了学校层面的
近年来,会展业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十一五”期间,会展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大。2010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大会展时代”。综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湿地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生态物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也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开发。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地开发建
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投资效率更是决定企业价值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管理层作为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枢纽,管理层权力的大小代表管理层与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能力。管理层权力的大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是怎样的,有必要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为理论发展和政策建议提供支持。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整个国企改革历程实质上也是管理层权力不断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20余年,市场化
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利用朋友圈做生意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家,一些朋友也会采取这种方式售卖商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与朋友做生意抱有开放态度。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对学习时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他们的素质,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刺激感官,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巧妙地借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比尾巴》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今天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不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设定了不同的目标,更强调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以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历,略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须知兴趣即良师    很难设想,一个对阅读毫无兴趣的人,仅凭毅力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
随着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在各个项目中的逐步推广和普及,传统的民用建筑成本预算预估算法已被工程量清单所取代.工程量清单作为建筑项目投标和项目结算调整的依据,编制工程量清
口头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础工具,山区很多学生因为普通话不够好而不愿意说话。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鼓励为主,激发表达兴趣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发挥教材的作用,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结合起来,同时抓住教材的空白处,创设口语交际情景,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练说,必定能为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