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技能学习系统

来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动技能”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其他三个领域目标的支撑点。当前,学生经过十几年体育课程的学习,运动技能百无一会的情况不在少数。如何实现“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当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改革初高中选项课教学,建立以各学校数据档案库为基本单位,通过学校控制中心调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市总数据档案库达成校际间信息流通,共同构成我国中学生技能学习掌握促进系统,利于“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运动技能;促进与达成;中学;系统构建;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6-0108-05
  1研究缘起
  在教育领域中,体育对于人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國西学第一人”,严复强调体智德三育并重;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者蔡元培先生道“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张伯苓认为: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体育对人之为人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学校体育对人的培养作用是不能够被忽视的。近十年,学校体育肩负了繁多而重要的义务与责任,围绕学校体育的各种问题进行的改革纷至沓来。但是,当人们回顾自己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经历,扪心自问,就会发现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体育课——我们究竟学会了什么?从小学到中学12学年,一周2~3节体育课甚至更多,按18周/学期计算,中小学体育课总课时高达1 512。如此多的体育课,学习时间相当长,但到底掌握了什么运动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的现象由来已久。事实上,开展的较为普遍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也极不乐观。到了大学,你仍会发现,许多学生不会三步上篮,不会垫球,也不会脚内侧传球。现实中的体育教学,教师为了顾及众多的竞技项目内容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传授各项运动技术,刚刚有点成效,却因学时数有限而转向其他项目内容的教学,如此辗转,学生则造成“百无一会”的结果[1]。这难道不是我们学校体育的悲哀?体育之所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其独特的知识传习载体,体育运动技能便是这样一个载体。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2]。运动技能传习活动也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学校体育中,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是极其重要的,但该领域目标达成的实际情况却让人忧心。因此,如何促进学校体育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有效达成将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2对“技能学习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解释说明
  构建“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促成学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因此,该系统是这一重要目标实现的工具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3]。正因为运动技能学习如此的重要,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确实不佳,因而,如何提高或者说改善目前的技能学习效果就尤为重要了。所谓“系统”,便是指通过细分学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建立学生体育运动技术等级电子档案,量化学生的技术学习情况,任务化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一定阶段内习得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的学生体育技能掌握促进综合体。
  3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意义
  3.1运动技能学习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之维
  体育学习就是指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4]。张洪潭指出:体育学科的主体知识具有操作性特点,操作性知识通常可称之运动技术,运动技术传习则正是学校体育运行的基础[5]。顾渊彦等认为“运动技术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术做载体,那么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就是一句空话”[6]。可见,运动技能的学习对于学校体育意义之重大,决不能被弱化。然而,目前学校体育改革中,随着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不合理渗透与盲目引进导致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的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和忧虑。老子曾道:“万物有道”,这里的“道”指道理、方法、原理,而运动技术、技能正是体育的本质所在、精华所在[7]。所谓本质,即是事物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的内在特质,是一种常在的不变的形体,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如果说运动技能的学习这一体育教学的本质弱化了、不存在了,学校体育还如何立足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四个领域目标,实际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运动技能来实现的,运动技能学习应是实现其他三大目标的支撑点[8]。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是其他领域目标实现的基础,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其他目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陈琦、杨文轩呼吁“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9]。通过掌握技能,反复从事身体练习,达到发展体能的目标;通过发展体能,反复从事身体练习,达到完善技能的目标,这是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运动技能所以重要,这是因为体育课程要达到的一切目标均是通过身体练习并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8]。
  3.2运动技能学习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1965年,法国作家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正式提“终身教育”这一思想,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强烈的反响,这一教育思想已然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终身体育思想正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青少年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期。要达成终身体育这一远大目标,学校体育这一环节就是重中之重。运动技术是学习体育的基础,运动技术达到了掌握的程度才能称为运动技能,而终身体育习惯则是在具备了自动化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内在需要的情况下培养起来的[1]。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一项或几项运动技术,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才有了最基本的锻炼保障,从而促进全民健身体育的开展,进而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打下基础。设想,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该如何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都不能有效的进行,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恐怕是天方夜谭?因此,促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的习得相当重要。   体育技能之于体育,犹如数字之于数学一样,缺之不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10]。自动化技能与终身体育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虽具有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也并不一定就能长期坚持锻炼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但运动技能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必要基础这一结论是无可非议的[1]。学校体育并不仅仅为学生在校阶段进行体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终身的体育教育过程。学校体育培养人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于未来。终身体育不是一句空话,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就要有一定的锻炼知识、合理的锻炼方法和坚持锻炼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如果不掌握运动技能,体育锻炼兴趣是谈不上的,锻炼习惯就更不可能养成了。
  4技能学习系统的构建
  4.1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依据
  首先,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重要性。说建立该系统重要,其实一点也不假。之所以构建技能学习系统,其目的是为促成学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服务。而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有效达成又是其他各个领域目标达成的基础,因此,构建技能学习系统对于学校体育本身是极为重要的。再者,学生技能学习十几年下来,技能“百无一会”现象的普遍化不得不让学校体育工作者忧虑。由此,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之重要自不言而喻。
  其次,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必要性。所谓“必要”,就是必须要有,缺他不可,不可缺少的意思。为什么说技能学习系统构建是必要的呢?现在不也没有这样的系统,学校体育发展也不还是积极的、向着好的方向!其实不然。存在并不总是合理,如果不合理,就迟早要被新的、好的东西所取代。中国的学校体育发展到今天,从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算起,已有一个多世纪。100多年来,见证了各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兴起了又慢慢没落了,大大小小的改革推行得风风火火又逐渐归于平常。现在,由于缺乏锻炼等原因,青少年学生群体体质普遍下滑,通过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从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前学校体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如果在不断增加体育课时、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规格、不断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等情况下仍然导致了学生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体育学习“学而无获”、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现象的普遍化发生,我们应该反思:学校体育究竟出什么问题了?所以,改善这一糟糕的现状对于学校体育而言不仅非常重要,还极为必要。因此,构建中学技能学习系统,促进青少年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其必要性。
  最后,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紧迫性。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身体素质下降等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1]。广大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不好是青少年的问题,但它更是民族兴旺和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青少年体质下降也不是这几年出现的新情况了,问题由来已久。尽管责任并不全在学校体育,但学校体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确定无疑的了。可以说,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学校体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加强锻炼意识,让学生拥有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从而真正参与体育锻炼越发紧迫。
  4.2技能学习系统的构建思路
  冯·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12]根据这一理论,中学技能学习系统就是指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习得的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综合体。“系统”构建的主要思路是:对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进行评定,以决定其是该继续强化学习、打好基础,还是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当中。控制中心通过学校档案数据库反馈学生信息,从而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而促成学生相关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图如图1。
  4.2.1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定体系
  尽管学生学习一个运动项目,也由同一个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等其他诸多原因,每个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强调同质分组就是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但同质分组不仅使体育教学的难度增大,对进步较慢的学生的技能学习的改善作用并不会有太大帮助,且容易造成“标签效应”,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生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根据等级水平给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技能学习任务。这就像是给每个学生定量化的制定技能学习处方,不仅有计划,而且还能跟踪调控,应对产生的各种新情况。运动技能的评定并不是以评定学生运动技能等级为最终目的,而是确定学生的相关技能基础状况,以“制定”更合理的下一阶段的技能学习处方。
  4.2.2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校级档案库
  进行技能等级评定之后,必须要建立一个以本校为单位的校级技能档案库,但建立档案库并不是用来存放学生技能学习基本情况信息。之所以要建立档案库,是因为档案库要用来存取学生基本的技能学习情况相关信息,以利于向学校技能学习控制中心反馈学生技能学习情况,从而判断和调控其下一步的技能学习任务。该档案信息库是连接学校控制中心与学生等级状况的中间环节,是决定学校控制中心对学生下一阶段技能学习指导的重要环节。
  4.2.3市级档案库应对校际间的学生流动
  市级档案信息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这样就更加方便应对因学生学籍变动而引起的问题。有了市级档案信息库,学生转学或者因初中升高中而造成的学籍变动对技能学习造成的不便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尤其是初中升高中,生源流动非常频繁,通过市级信息档案库就能轻松地获得该学生初中阶段技能学习基本情况信息,为其在高中阶段技能的继续学习提供依据。
  4.2.4学校控制中心调控学生技能学习
  学校控制中心是接收学校档案库的学生技能学习情况的反馈,并通过体育教师和运动项目对学生技能的学习传达指令,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生相关技能掌握不好,就要调控其继续加强原有技术技能的学与练,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掌握的不錯,达到了向更高层次学习的要求,就需要调控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当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当然了,如果学生对这项运动失去了兴趣,还可以指导其学习其他运动项目。   4.3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基本前提
  中学技能学习系统构建有两个基本前提:1)中学(包括初中)要实行体育课选项教学制度;2)在选项课制度的基础之上,各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要有两个不同层次(例如,初级班和提高班)。为什么这两个东西会成为技能学习系统构建的基本前提,下面,将一一分析说明: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从初中开始就要实行体育课选项教学制度?强调从初中开始就实施体育课选项教学制度,主要是从“系统”实施的时间上来考虑的。就我国学校体育的当前情况来看,高中才实行选项课教学制度,技能学习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说技能学习时间短,可不是空口说瞎话,主要原因是高考会影响整个高三的体育课教学,剩下的两年时间是不够学生习得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的。因此,从时间上考虑,如果初中开始就实施体育课选项教学,就不用担心学生技能学习时间短,还能应对一些学生项目兴趣的转变而带来的项目学习浅尝辄止问题。此外,强调体育课选项教学是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被安排到相关体育项目的学习,即便是学生兴趣发生转变,进入其他项目也有利于新技能的学习与习得。选项课教学还有利于学校通过“系统”去组织、管理和调控学生技能学习和获得这一整个过程。
  第二,为什么要将运动项目的学习分成不同层次?为什么分为两个层次,而不是三个或者更多?之所以要将项目教学分成不同层次,主要是利于促进学生通过技能学习掌握提升自我的技能水平。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由于不同学生的技能学习的速度和效果不一样,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就需要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就应该将技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真正的技能。以排球教学为例,初级班打好技术基础,通过学习,学生有垫球、下手发球和接一般发球的能力;提高班则应该在原有技术获得的基础之上,大部分学生能使用上手发球,并学习传球,部分学生能够简单的上手将球击入对方场地。图1中,“学生技术等级”的评定正是为了反馈到学校控制中心,以指導其是应该继续打好技能学习基础,还是该进入到下一个层次继续学习提高。当然,学生还能够选择其他运动项目,从事基础学习,但方法依旧。再来说说为什么选择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一般学校会有相关的俱乐部和课余训练队等,如果学生相关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还有继续提升的意愿,可以加入其中;第二,层次划分过多,意味着班级就越多,这就不利于学校选项课的排课,对学校体育教师数量配备和场地多少会有更高的要求;最后,层次划分越多,学生技能等级评定困难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将学生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分为两个层次是比较合适的。
  5结语
  当前,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等原因,使得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学校体育也因此被放置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的就是通过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参与,进而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恶化的不利局面。当然,从表面情况来看,这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实际上,青少年体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从小学开始,学生都接受了12年的体育学习,但到了大学,运动技能“百无一会”的不在少数。尽管运动技能的学习到如此之地步,然而强调“弱化运动技能”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目的实现的重要形式,从其四个目标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看,运动技能是实现其他三大目标的支撑点,对于推动群众体育深入开展、实现终身体育参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最终体现的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自己”,而只有关注人的自然生命的发展,这样教育才有坚实的根基[13]。正因为掌握运动技能如此重要,学校体育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习得决不能被忽视。构建中学技能学习系统正是基于“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有效达成这一目的而产生。
  本研究为这一“系统”设计了主要的功能结构框架,而每个环节具体如何运作以及环节与环节的有效衔接等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此外,各环节实施还必须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以确保取得好的效果。总的说来,促成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HT5"SS]
  [1]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科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等概念之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83-84.
  [2]张洪潭.体育教学概念考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4):5.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3-145.
  [5]张洪潭.重谈体育事业三分结构及其运作要点[J].体育与科学,2002(3):2.
  [6]顾渊彦,张春宝,嵇明海.体育课程改革中“推倒重来”和“淡化竞技运动树立健康第一”观点的质疑[J].体育教学,2005(1):14.
  [7]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91.
  [8]江宇.从心理学视角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价值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92-94.
  [9]陈琦,杨文轩,刘海元,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8):9.
  [10]高力翔,李武.从体育的属性和功能看体育与健康教育之运动参与及技能学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36.
  [11]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
  [12]Bertalanffy von.General System Theory[M].New York:George Breziller,1973.
  [13]王坤,潘绍伟.人的三种属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8周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有氧运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的模型,术后1周心肌梗死+有氧运动组成活大鼠进行8周跑台运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中GAP43、TH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及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NGF蛋白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
期刊
摘要: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对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足球训练领域2002-2011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描述该领域近十年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问题。结果显示:国际足球训练研究当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年发文量基本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Castagna C,Dvorak J,Krustrup P,Junge A等著名学者是国际足球训练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美国、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归纳分析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基础,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项群分类,从素质功能教育、参与人数和技术学习及趣味性三种分类标准对运动项目进行项群分类,分析三种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运动项群运动规律及功能教育特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运动项目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运动项目;项群;功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从大众体育事业与都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战略管理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都市群构建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大众体育的制度安排的条件与合理配置,揭示在现阶段两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体育与都市群生活方式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众体育;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多元化融资与赛后运营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曾经成功举办奥帆赛,场馆建设财政零负担,处于城市核心位置,赛后开发运营效益逐年增长的青岛奥帆中心为例,细致分析和探讨其建设融资、赛后运营的具体模式及效益,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和运营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赛后运营;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目的:以优秀竞走运动员褚亚飞“低住高练”的训练实例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高原训练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方法:以褚亚飞“低住高练”为研究对象,对训练方案的制定、训练情况、训练监控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三周“低住高练”训练模式中,成绩并不理想,未能取得参赛资格,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高原训练案例。结论:“低住高练”是竞走项目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它有积极显著的效果,也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以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ChREBP及其调节因子PP2A、PKA、AMPK和MLx的影响。方法:20只适应训练后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进行35 m/min、1 h /d、5d/周跑台训练、共训练4周。RQ-PCR和WB检测PP2A、PKA、AMPK、MLx和ChREB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经过4周有氧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腓肠肌PP2A、AMPK mR
期刊
摘要:由于成人身体已经成形,用现有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进行柔韧性、力量、体力、训练强度等方面的训练成效慢且易受损伤,依据现有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成人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索,论证瑜伽训练法能更有效地发展成人舞蹈专项素质,从而保存成人既得的舞蹈功力,减少或杜绝成人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受伤几率,同时保持体态和美感意识,借以达到舞蹈训练的目的,
期刊
摘要:游戏不仅意义隽蔚,而且人们在参与游戏的经历中同样可以体验到“类过渡的状态(Transition)”。因此,体育运动中的精神“核心”是由游戏构成的。基于运动者对其精神“核心”——游戏的依托情况,将运动体验模式划分为“转移、娱乐、体验、游戏”四个模式,运动者只要从事了某一形式的游戏,就收获了“圣洁、荣耀、美育、德育、人际”等方面的精神价值与意义。就文化的植根性而言,游戏具有很强的普及性、非针对性
期刊
摘要: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取得了极大辉煌,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乒乓球运动正面临着被世事所遗弃的危机。从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未来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构建文化自觉的三点要求:觉醒、客观、担当,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三点要求:传承、开放、超越。旨在深化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的精神内涵,厘清其文化发展脉络,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