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困惑妈妈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小篆
  通常而言,对宝宝期待很多,十分“好学习”的妈妈,困惑越多,困惑于自己现阶段的做法是否全面与科学,困惑于正确的指导意见,应该来自祖母和妈妈,还是专业幼教专家……这一些妈妈在面对宝宝时越患得患失,迟疑不决,最后可能导致任何教养原则都没有勇气贯彻到底。“我好像太容易苛求自己,也太容易自我否定。”“谁都知道教养原则朝令夕改不好,可我就是忍不住耳朵根子软,听了这个博士的宣讲觉得有道理,听了那个教授完全相反的论点也觉得有道理,问题是,我该执行哪一位的论点?”
  
  困惑型妈妈出炉的原因
  
  ●对宝宝有永远的歉疚感。
  父母对孩子教养的出发点,2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前,父母们认为,“我赋予你生命,我是你的恩人,我有权控制你的成长,让你成为我的骄傲。”今天呢,高学历有成就的父母会认为,“我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把你带来这世界,我会竭力补偿你,让你自由自在地实现你的梦想,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我将帮助你、满足你而不是命令你。”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变化中,父母越来越多地产生对孩子的歉疚感,这一自责与歉疚使得妈妈在宝宝的抚育方面瞻前顾后,态度不够坚决。过去的父母忙于应付三四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而今天的父母面对唯一的后代,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了孩子的教养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不可复制性,增添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尤其当“童年阴影论”尘嚣日上时(很多心理将成年人的犯罪人格和失意人格,归罪于他们童年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受到暴力惩罚及父母的贬斥,是为“童年阴影论”),妈妈们甚至不敢对宝宝的出格行为多加约束,生怕由此影响了宝宝未来的发展,形成一片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然而,这样开明的父母却会遭遇另一番困惑,比方发现宝宝成为无时无刻都要讨价还价的人,成为不断惹祸却不愿领受惩罚的讨厌鬼,成为人见人厌的小霸王。其实西方式的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当前也受到不断的质疑和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重建父母权威的必要性。包括西方的中产阶层都日渐认同“孩子不是大人,生活经验有限,你可以帮他做判断。”“孩子有服从的义务,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不必有罪恶感。”一味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不加限制,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教育态度,孩子的生活中可以有挫折,可以有失望,孩子不仅要品尝甜味,也不妨品尝苦味。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我们大人惴惴于孩子受到惩罚后留下的“心理阴影”时,孩子已经生龙活虎地游戏起来,把这茬儿给忘了。
  就算是“童年阴影论”,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调查结论:体罚这样的管教措施,是否给孩子的未来留下阴影,要看孩子如何解读这件事:成功的外交家和企业家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父亲的“严厉”,而杀人犯也把自己的人格缺陷归结于父亲的“粗暴”——你看,惩罚的效应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全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它。
  
  当西方的育儿理论变成“教条主义”。
  把西方教育专家的主张当作奉行不渝的“圣旨”,而对于东西方人种和基因的巨大差异,体质与性情的截然不同,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教条地按西方教养专家的立场来哺育自己的宝宝,成为当代知识女性虚荣心的一种体现。比如在给6个月以上儿童添加辅食的问题,国内的妈妈们一般主张“晚添不如早添”,她们的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增添了米糕,6个月开始添加蛋黄,8个月的时候吃蒸鸡蛋和各种鱼泥肝泥,10个月的时候连花生酱和肉末稀饭也可以尝试;而在英国,一位高学历的中国妈妈严格按照英国幼教专家在网上公布的添加辅食方案去做,8个月以内不给婴儿喂任何辅食,连水和果汁也不行,8到12个月内不能吃鸡蛋、不能吃油盐,不能吃鱼泥肝泥,更不要说“大逆不道”的米糊,因为专家认为大米中含有一种特殊氨基酸,过早食用会让孩子长不高。为了这种喂养方式,妈妈屡屡跟从国内赶去带孩子的奶奶发生冲突,妈妈认为英国专家公布的方案是科学的,是可以给孩子成为未来的曼联超级巨星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可能的。结果,孩子1岁半时,妈妈带她回国探亲,才发现自己的宝宝无论从身高还是运动能力上,都比中国的同龄宝宝差上一截。妈妈这才开始反思,迷信西方专家是否是一条行得通的路。
  
  ●宝宝居然与育儿观点陈腐的姥姥(奶奶)更亲密。
  比如上一代帮着带孩子,宝宝一哭就会去抱他,而新一代的妈妈看到书上说,千万不要多抱孩子,这样会从小让孩子缺少挫折体验,又妨碍孩子翻身来爬,使“爬行”这个阶段比同龄人大大滞后。一位做名牌代理的妈妈将这一点铭记于心,自己不抱哭闹的宝宝,也不让孩子的奶奶抱,偏偏奶奶是儿保医生,也是知识女性,这两位知识女性就为了“抱与不抱”的问题屡起冲突,奶奶认为,宝宝哭,有时不是饥了渴了,而是期待与父母亲近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味地拒绝孩子,孩子长大后很难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个性上也比较冷淡。宝宝的妈妈这才犹犹豫豫地去抱孩子。不久,问题又出现了,宝宝满了8个月,几乎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学会了扶杠站立,1O个月的时候就摸着沙发背开始挪步,这可把妈妈愁坏了,宝宝怎么能跳过爬的阶段直接开始立与走宁书上不是说这阶段是宝宝“仰起头来好奇地打量这世界”,是“充分调动四肢协调能力并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的阶段”?这位教条主义的妈妈就强令宝宝退回去补上“爬”的一课,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选择,导致了祖孙三代激烈的争执与不快。
  这个宝宝的奶奶最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哪种育儿方式最好?从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选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适合你家宝宝的就是最自然、最好的。惟恐不周到、惟恐不科学的心态导致妈妈的紧张与惶惑,其实对宝宝而言,妈妈从容的心态也许更重要。”
  
  ●困惑产生争论。
  妈妈的育儿观念越来越多地来自书本和网络,而爸爸和奶奶婆婆的育儿观念则来自直觉和经验,很难说哪一种更好,这就产生了争论,而无休止的争论披露在宝宝面前,孩子就会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的庇护,在这方面,父母是理想主义者,孩子绝对是实用主义者:谁教养他的尺度更宽,他就亲近谁,这可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察颜观色,见风使舵,也增加了孩子形成“双面人格”的可能性。因此,妈妈尽早放弃争论与困惑,相信自己的直觉,从浩如烟海的育儿理论中选择适合自家宝宝天性的一部分来实施,不再苛求自己和别人,显得尤为重要。
  
  ●优柔寡断导致宝宝出现“退缩性行为”。
  父母一旦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就不要被其他各唱各调的育儿理论所干扰。以什么时候与宝宝分床为例,如果我们从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主张4岁以前宝宝与父母“分床不分室”,以及“6个月大的宝宝就应该睡到自己的房间”去的观点,几乎各占50%。支持前一种 观点的专家认为让小宝宝睡在黑暗中是一种“高危行为”,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被惩诫”、“被抛弃”的恐惧;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专家认为6个月大的宝宝对父母的依恋刚刚起步,这种依恋会在14到18个月时达到顶点,过后直到4周岁,都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依恋度越大,分床分房所产生的焦虑越多,而在6个月左右就离开父母卧室的宝宝,这种分离焦虑会小得多,孩子也不会尽情哭闹。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更科学?困惑中的妈妈往往一会儿把小床放在主卧,一会儿放在儿童房,导致宝宝无所适从,开始频繁尿床。一位两岁的宝宝,为抗议让他睡儿童房,一回到自己的小床就开始尿床,正当他妈妈准备把爸爸赶到小床上去睡时,宝宝在大床上也开始尿床了。可见父母的困惑与不安,强化了宝宝的分离焦虑。其实,分床成不成功,取决于父母对这件事焦虑的程度,父母对此事表现得越坚决和坦然,孩子执行起来越见效果。要知道,任何一种教养方式都可能有其片面性,我们却不能从此畏首畏尾不教养;只有没有迟疑地选择并执行,这一类教养方式的优越性,才能从宝宝身上彰显出来。
  
  ●天才不是克隆出来的。
  妈妈们为何总在如何教子问题上患得患失呢?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正面临一个竞争空前激烈、前程空前不确定的时代,爱子心切的妈妈已经将孩子未来几十年所要遭受的身心压力都预估到了,而且,恨不得宝宝两三岁就体现出“领袖素质”,表现出“杰出人才”的气度,由这种期待生发开去,妈妈不得不苛求于自己和周围所有抚育宝宝的人,不得不期待从林林总总的育儿方略中找到一项“成才宝典”,一条成功捷径。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也是一种会走入死胡同的做法。日本的名作家村上龙曾经著文认为,即便是复制天才的成才道路,我们也无法复制出另一个天才。每个孩子的遗传基因、气质类型、性格特点,都有绝大的不同,就算妈妈们完全去仿照《哈佛女孩》、《剑桥男生》的抚育经历,也无法再造就一个一模一样的成功范例。因此,找到最合适孩子的抚养方式,就可以去执行,不必受各种自相矛盾的“速成天才”的理论所左右,事实上,令孩子快乐的本源,并不在于他未来取得了多少外在的成功,赢得了多少财富与声名,而在于孩子长大后能否接受自己的现状,能否做一个自我认同很高的人。
  孩子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能认同自己,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这种自我认同,决不是妈妈能强制灌输给孩子的,而是从宝宝出生那天起,通过与父母、与社会的接触,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后,非常艰难地、在一个非常晚的时期才能得到。
  与其焦虑不已,不如同孩子享受这一过程。不去要求我们的每一个教子方案都完美,但求从容与安心,但求我们可以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天。
其他文献
编辑/马小小    以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探索世界,搜罗最适合小孩子阅读的常识、科普类图书,小宝宝看世界——给所有喜欢提问、爱钻研的孩子!    《来吧,让我们一起认识》(《四季童书——春夏秋冬》)  河北教育出版社  全套共4册 总价:28.00元  适合年龄:2N9岁    这是一套讲述四季知识的亲子阅读画册,包括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共4册。在尤莉雅和鲁卡斯这两位可爱的小
期刊
编辑/AmIe 动作演示/王倩(菩拉那瑜伽中心瑜伽教练) 摄影/夏彬如 特别鸣谢/菩拉那瑜伽中心  几乎每个妈妈都会面临哺乳过后,胸部松弛下垂的尴尬情况,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锻炼,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使胸部回到怀孕之前的完美状态。    脊柱扭转式      a b坐于地面,两腿伸展向前,将左脚放于右膝外侧,脚掌着地,双臀均匀坐于地面。吸气,将两手臂向上伸展合掌,呼气时上肢向左方扭转,同
期刊
图二
期刊
编辑/刀刀 指导专家/翟建军 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9个多月的孕期,长长短短接近300个日子,感冒真的很难避免,但也不必为此陷入恐慌。其实只要调理得当,感冒,准妈妈可以不用怕!  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是每一个准妈妈的最大心愿,但是感冒这一常见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当就有可能会给小宝宝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准妈妈常常很害怕感冒。一旦患上感冒后,要不要吃药就成了准妈妈最大的难题:害怕吃药对
期刊
编辑/刘雨林 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 张素云  Susan是一位非常注意自己形象的新妈妈,刚刚生完宝宝,看着镜子里的头发稀松,面无血色的自己,让她感到非常苦恼。其实许多新妈妈都遭遇过Susan的境况。  “脸色”的好坏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更是新妈妈身体内在健康状况的反映。    舌头是否有裂纹?  自检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如果新妈妈舌头上颜色不均匀,舌边泛红,舌头上纵行或横
期刊
编辑/刘雨林 指导专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谢祥鳌  “富贵病”又叫“文明病”,是指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引发的一大组常见病症的俗称,包括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这组病症与人的身体吸收营养物质过多、运动量不足、消耗太少等因素有极大关系,也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富贵病”原本多发生在成人身上,但是近年来却也多见于
期刊
编辑/小篆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中外幼儿在1岁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而在1岁半之后,中外教育原则的差异性就逐渐表现出来——西方幼儿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无条件的满足,西方妈妈们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来限制其探索性行为,哪怕这一行为会留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条件满足宝宝好奇心的行为,就是留存“创造力”的火种的行为;可是如果宝宝的“捣乱行为”反复遭受打压,他
期刊
编辑/刘雨林 指导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西所 李辉教授  宝宝到了2个月大的时候,一旦遇到肠绞痛、肠套叠、麦粒肿、结膜炎、泪囊炎、高烧后体温骤降、咳嗽不愈等,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肠绞痛      在宝宝未满4个月之前,其肠壁的神经发育不成熟,造成肠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时纠结在一起就容易导致痉挛疼痛,这就是婴儿肠绞痛。其常见的表现为肠道痉挛,腹部鼓胀,也就是“膨风”,一旦肠绞痛发作,宝宝常以高
期刊
编辑/lulu 指导专家/樊爱国(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的秘书长、《婚姻与家庭》杂志的总编兼社长)  自从家里多了那个小小人儿,夫妻间从前的亲密无间怎么都变了点味儿。眼看着曾经对自己体贴入微的枕边人,一天到晚只围着宝宝打转,新妈妈们未免满肚子委屈:难道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吗?可新爸爸们更是冤枉得很:你怎么从以前那个乖巧的可人儿一下变成怨妇了?难道生产也会催生抱怨吗?  针对这种情况,本刊调查了104
期刊
“12年前,一群想做女人的事业、做事业的女人们,伸出母亲慈爱的手、伸出女儿浓情的手,为幸福的彩虹,绘下了第一笔鲜红。”如今,伴随着这项伟大的事业--全国心系系列活动,她们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而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最初这个活动的创办人之一,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刘小平女士。  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她认为,这是最适合她的,精力、心血,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爱上这份事业,才会用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