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鲁迅小说《祝福》的悲剧根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祝福》描写的是以勤劳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为主角的一出平凡而悲惨的社会悲剧。作家从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入手,写出了祥林嫂悲剧的二重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个人悲剧。
  【关键词】鲁迅 《祝福》 悲剧 悲剧根源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它描写的是以勤劳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的一出平凡而悲惨的社会悲剧。小说在更为广阔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展开了一个农村妇女屡受欺凌和戕害的苦难生活史。祥林嫂勤劳、善良、安分,丧夫失子本是她的不幸,结果在当时的社会里,反而成为她人格上的污点。她重到鲁家帮工,却被鲁四老爷视为伤风败俗的女人,不许她染指祭祀大典。柳妈又向她渲染再醮女人在地狱受刑的恐怖,使她用自己辛苦积存的工钱,给土地庙捐了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但是捐门槛依然赎不了她的灵魂的罪孽,她负着难以愈合的灵魂创伤离开了鲁家,沦为乞丐,最终倒毙在风雪交加的街头。
  1933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这个自述,表明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也表明了它与传统小说价值观的严格区别,肯定了小说可能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功能。鲁迅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动机,着重体现出对人的精神问题的思考和艺术表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格状况的深刻揭示。因为人格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新文学重铸民族精神的具体化。就《祝福》中对农村农民群众的描写来说,鲁迅通过表现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文化精神环境,剖析他们畸形人格形成的生存原因。
  小说《祝福》不是从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而是从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角度反映现实和表现现实的。作家所描绘的重心不是地主对农民的政治迫害,而是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广大民众如对祥林嫂、柳妈及鲁镇的所有人们的精神毒害和束缚,以及由此造成的精神麻木、愚昧落后。虽然小说也有力地批评和讽刺了地主阶级统治者的残酷、虚伪,如封建卫道士的代表人——老监生鲁四老爷所谓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虚伪。但这是作为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而被描绘的。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既是压在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又是一个在旧中国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祥林嫂干活十分勤快,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充满了辛酸和血泪。因为不愿意再醮,她在新寡之后逃到鲁镇帮佣,不久便被婆婆家劫回,采用人身买卖的方式将她逼嫁到山岙里。第二个丈夫不幸死于伤寒,儿子又被狼衔去。当她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再次来到鲁家做工的时候,镇上的人嘲笑她、奚落她,卫道的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笃信鬼神的柳妈又以阴间的惩罚吓唬她,劝她到土地庙捐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当作替身,为自己赎罪。精神恐怖压倒了这个农村妇女。她变得神情萎顿,动作迟钝,却还是默默地操作,以终年劳动所得捐了一条门槛,满以为已经出脱罪孽,可以重新做人。冬至祭祖时节,她坦然去安排杯筷,不料主人还是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回手。从此便失魂落魄,惴惴然如“白天出穴游动的小鼠”一样。生活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她逼到绝境,终至沦为乞丐。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疑惑,当人们正在欢欣地“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像“尘芥”一样被扫出了世界。祥林嫂一生的遭遇,让人看到她脖子上隐隐地套着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尽管她不断挣扎,表现了最大的韧性,依旧冲不破罗网,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迅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由此可见,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此外,祥林嫂的形象又是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形象。她满足于做稳奴隶的命运:祥林嫂人生的目的只想用勤苦的劳动,换取奴隶般的起码生活权利,她以不惜力气的劳动,换来生活上可怜的满足。她固守着“一妇不可嫁两男”的封建礼教思想:她隐瞒新寡的身份,逃到鲁镇帮佣;她甚至想以死反抗再醮的命运,在香案上撞得头破血流;相信柳妈向她渲染再醮女人在地狱受刑的恐怖言论,使她用自己辛苦积存的工钱,给土地庙捐了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由此可见,祥林嫂的命运悲剧又是她个人的悲剧。作品的深刻意义还在于:不仅是鲁四老爷,便是和祥林嫂处在同样地位的柳妈,还有周围那些带着嘲笑“鉴赏”祥林嫂痛苦的人,也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麻痹毒害而帮同着进行精神虐待,不自觉地促成了过去社会的这个平凡而不幸的悲剧。
  “忧愤深广”是鲁迅小说意蕴的独特之处。《祝福》这篇小说写的是旧中国农村妇女祥林嫂的不幸命运,但大大超出同时代同类作品的意义。“祥林嫂的悲剧就在于,她希望以自己全部诚实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而不可得”。虽然她一生都在不断挣扎,却从来没有挣到“人的价格”,而且连那些不是“人的价格”的生活也不留给她。通过祥林嫂的形象塑造,鲁迅“写出了一个真正的农村妇女的灵魂”。鲁迅与同时代作家不同的地方首先就在于他的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深深地培植在中国广大的被压迫人民的土壤上面,他的反封建的力量是从广大的被压迫人民那里取得的,它是真正从“下面”、从被压迫人民的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问题的。这是它的小说忧愤深广的重要原因。而像祥林嫂、阿Q、闰土、孔乙己等人种种不幸的悲惨遭遇,在旧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千百次出现,把这些写出来,予以典型化,以揭露社会的罪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鲁迅的笔蕴却远远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他开掘深、瞩望远,从平凡的生活中揭露出重大的社会矛盾,把普遍的人物行动与历史的动向联结了起来。
  鲁迅始终是有所为而发的,始终坚持着“为人生”而且要改造人生、改造社会这一严肃的创作目的,他是时刻把时代放在心上,把社会放在心上,把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放在心上,努力反映出社会的病态、时代的精神,推动人们去改革,去争取光明,去争取进步。
  在中国文学史上,赫然地存在着鲁迅这样的作家,他的不同凡响的新声,不仅震动了国人的灵魂,而且引起了世界的共鸣。他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影响,不是一个时代,而是几个世纪。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其他文献
一辆三星太空车配置的是韩国现代轿车的发动机,型号为G4CP,1997年出厂。该发动机结构特征为双顶置凸轮轴(图1),16气门,搭载的是自动变速器。故障现象为发动机工作不稳、怠速
一辆1999年款欧宝威达(VECTRA)轿车,装备了(220SEL发动机,行驶里程7500km,出现了汽油箱滴漏的现象。
摘要:现在,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历经坎坷,但一路走来成果丰硕。未来,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准确的定位,关键人员的参与,合理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期待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科研事业回归其本源。  关键词:教育 教育科研 发展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方法探求教育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育科研拥有悠久的历史,审慎地看待我国教育
摘要:中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创新品质尤为重要,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谈谈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新精神 方法  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对于知识的传授也是前人在数百年的积累、研究、发现中积累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宝。”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就犹如赠人以言,那么如何让它重如珠宝呢?要提高课堂评价效果,先让我们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在教学《珍爱生命》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来珍爱生命?”同学们思考着,无人举手。这时,性格内向、成绩后进、从不主动举手的A同学破天荒地举手了。
自旋转矩纳米振荡器(STNO)是利用自旋极化电流引起多层磁性纳米结构中的自由磁性层的磁矩进动,并结合磁电阻效应而得到微波输出的一种新型微波振荡器,它具有体积小,振荡频率
笔者曾在某个杂志上看到一道题,由2007年高中数学联赛题改编,原题如下:  求证:■+■+…+■<■  解答:■+■+…+■<■  ?坩■+■+…+■≤■  ?圳■+■+…+■-■≤0  令g(n)=■+■+…+■-■  由得g(n+1)-g(n)<0得g(n)max=g(1)=0  故原命题得证。(此种解法作为解法一)  后附有点评:这是一个加强不等式证明,加强不等式就是为了证明一个不等式A,而
可加工氟金云母陶瓷很难烧结致密;真空状态下,作为焊接模具在900℃左右常常出现鼓泡、真空放气现象,严重影响焊接制品的质量;在原有实验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艺,制备出高致密的可加工
【摘 要】闲是一种生活的质量,古人对此情有独钟。古典诗词曲反映此内容的作品浩如烟海,其表达的情感也是极其丰富多彩。古人有的真闲,有的假闲;有的追闲,有的羡闲;有的赞闲,有的炫闲。而要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闲所体现的丰富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们的生活背景、仕途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关键词】古典诗词 闲情 人生境界 艺术技巧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古代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