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的足迹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97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抗日救亡烽火洗礼
  
  来裕民(曾用名来海滨),1918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瓦店镇西来村一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20口人,20多间房子,80多亩地。小时候在村里念私塾,后到镇完全小学半农半读。1935年考入南阳中学。后来为了学医又考入了高中德文班,但因学费问题,后改上开封高师。当时中共地下党领导一些爱国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来裕民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到各地发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传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主张,反对买卖日货,组织游行示威,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9年.因革命活动暴露,来裕民被当地国民党政府追缉。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时安排他和另一位同学转移。并给他改名来克,出据了写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介绍信,缝在鞋帮内,发给了路费。为了沿途安全通过国民党的关卡,还给办了以学校名义介绍去西安黄浦军校七分校的公函,在中共的各秘密联络站间中转。他们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盘查,由于事先准备了以学校名义介绍去西安黄浦军校七分校的公函,得以顺利通过。1939年5月19日,他们到达西安。
  经八路军总部安排,来裕民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12队学习,研读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并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反扫荡战斗,还深入山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抗大一分校是12所分校中创办最早,培养干部最多,转战华北、华中,斗争艰苦,成绩显著的一所分校。由于学校靠近总部,朱德总司令等总部首长经常来学校作报告和讲课,不仅对全校师生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也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39年11月,来裕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末任晋东南前总第1兵站医院民运干事。1940年春任冀鲁豫边区卫生部民运干事,与344旅协同作战。太行山区是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1940年秋经129师政治部安排,来裕民任太行第3军分区医院指导员。这期间他参加了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1941年末,他任太行第3军分区巡视员暨决死3纵队巡视员,负责各部队参战的督促检查。
  1942年6月,组织上安排他到训练团级干部的抗大总校上干科学习。面对当时艰苦、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央军委指示:“我们迎接新的局势,准备并培养干部是极其重要的。”要求总校“着重训练上级干部,训练参谋人员,培养教员,加强对于分校的领导”。抗大领导特别强调抗大总校的正规化建设,坚持以教育为中心。要求抗大培养出大批模范干部,首先要政治坚定、党性强;要求抗大每个干部、学生要成为学者与专家;要求抗大特别注意政策问题的教育,要懂得政策并正确地运用到实际中去。1942年12月,任抗大总校上干科教员。不久,抗大总校从太行出发转移去陕北,参加整风运动,边学习边生产。他带领学员学习纺线和做服装鞋帽,开荒种地和养猪,并学习做生意。这段经历为他解放后担任地方领导时发动群众、组织生产积累了经验。他在抗大上干科任教期间,为培养八路军新四军中、高级指挥员作出了积极贡献。延安抗大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创办,在抗日烽头中壮大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党中央领导都到延安抗大讲过课或参加庆典活动。从1937年春,党中央决定把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到1945年抗战胜利,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使抗大之花开遍各抗日根据地。
  
  二、艰苦创业扎根龙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来裕民由中央组织部派遣到东北工作。同年10月11日早晨,他所在的100多人的干部队从延安宝塔山下出发。他与另两位同志打前站,由部队战士护卫,一路上或步行,或乘火车,多次与残敌交火。他们在雁门关过长城,经张家口直到阜新。随后他被分配到辽北省政府教育厅任科长,驻在四平市。当时省政府共有16名干部,教育厅只有两名干部,一位副厅长、一位科长。从此改名为来裕民。这一时期省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颁布各类公告,安定民心。教育厅的主要活动是举办各类教员训练班,将全省十几个县的教员培训一遍,并编印教材。
  1946年5月,来裕民与当时的嫩江省工委副书记顾卓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等来到齐齐哈尔市,任市政府民政科长,主持民政科工作期间,主要是组织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组织群众战勤支前,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改革与规范社会习俗。组织大批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铲奸除霸。1946年12月,任齐齐哈尔市三区区委书记,主要工作是组织清除敌伪残余势力,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步变消费城市为工业生产,兴办城市纺织、粮油、火柴等加工厂及铁、木、皮加工厂,组织劳力到外地开荒种地,建立各种生产消费合作社,兴办各类学校,开办青年训练班等。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取得很大成绩。当时经过培养训练的大批青年参加工作或参军入伍,其中很多人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厅、处级领导骨干。
  1949年8月,来裕民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秘书长,协助市委领导,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和加强政权建设,发动各阶层群众开展城市反封建斗争和农村巩固土地改革成果工作;组织翻身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全国解放;组织发展生产,繁荣经济。1950年9月来裕民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主持工作)。
  1952年5月,来裕民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主管营林和护林防火工作。他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正确方针,亲自背着行李到各地检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合理规划造林区域,总结工作经验,培养先进典型,指导基层工作。他当时主持了西满防护林带的建设,重点是白城子地区的南八县。后来又重点抓了省内林网建设,增加木材蓄积量,保护基本农田,为改善环境、增加群众收入,都起到积极作用。他十分重视全省林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几十年,他指挥全省植树造林、护林防火,一贯身先士卒,总是最先进入火场,最后撤离火场。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住在省内的几个飞机场。平时乘飞机巡察,一遇火警便马上抵现场指挥。常常几天、十几天步行转战在深山老林,风餐宿露,异常艰苦。这种生活使他患上气管炎、肺气肿病,多年来受尽病魔的折磨,但他无怨无悔。与全省林业职工,在长期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护林防火办法,如坚持以预防为主,不搞人海战术,组织精干的打火队伍,打早打小,保障供给,研制灭火用具等。为保护森林免受火灾危害,在灭火中最大限度节省资财和人力做出了贡献。
  
  三、开发建设踏遍青山
  
  1958年1月至1965年8月,来裕民任伊春市市长兼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在八年任期内。明确了林区工作指导思想,坚持采育结合,以营林为基础,加快迹地更新,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城市。他注意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树立了一批营林工作的典型。乌敏河森工局创造“采育兼顾伐”的经验,纳入了国家森林采伐更新规程。
  在他的倡导和积极争取下, 1958年10月,经国家经委批准兴建友好木材加工厂,生产出全国第一张硬质纤维板。1959年9月,伊春市第一家造纸厂建成。1959年11月,伊春第一座汽轮机发电厂在友好正式投入生产。1961年5月,设立铁力火柴厂筹建处,2年后正式投产。1961年5月,在伊春市工人体育场首次举办全市性商品交易会,参会的有地方国营、商办、街办200多家企业,群众达13.2万人次,交易品种13万多件,促进了流通。
其他文献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最东南端,1990年开通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美誉。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风惠雨,东宁人民加快“追赶跨越,富民强县”步伐,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县,向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的沿边开放城市的历史性跨越,荣膺黑龙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全国平安县、全国文明县、全国卫生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等殊荣。  ——由经济弱县向全省“十强县”腾飞。思维决定行为
期刊
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梁思礼在船上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时,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并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一次普通的航行——从美国的旧金山出发,途经檀香
期刊
2009年5月30日,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  70年来,抗联三路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朝阳山麓至今令人难以忘怀;龙北部队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讷漠尔河畔永远为后人所铭记。这种伟大的抗联精神,是五大连池人为之自豪并永世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抗联三路军将士在五大连池的光辉战斗历程,将永垂史册。    英明的战略转移    1931
期刊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不幸病逝。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书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并于12月21日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编辑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后来编入
期刊
各位代表:  我受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委托,代表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对第七届理事会工作的简要回顾    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自2001年7月开始,至今已工作七年多。七年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学会在学术研究、教学、史料征集和党史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届理事会在省社科联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期刊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运动,以及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共中央指导这个运动的相关指导思想,特别是研究中共中央具体负责领导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的相关指导思想,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研究,对于科学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对于
期刊
绑来了个大富翁    1927年9月,秋高气爽。在广东开往上海的鸿远号客轮头等船舱里,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衫、一口粤腔的中年男子一直低着头在翻看香港的《大公报》,他身旁站着一位20来岁西装革履的青年侍从,除偶尔往中年男子的茶杯里添点水外,一直不苟言笑地站在他的身后。  客轮停泊在上海码头了。中年男子戴了一副黑色墨镜,拄着龙头拐杖,缓步上岸了。  “先生,我们身后有人跟踪。”跟在他身后,手里提着一只
期刊
1942年8月,东北抗联主力转移苏联成立抗联教导旅。在国内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几支抗联小部队坚持战斗。于天放带领的这一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944年12月19日在绥棱被捕,成为在国内坚持抗战的最后一支小部队。而杜希刚就是这支小部队的重要一员。    参加革命    杜希刚,原名杜希宝,1920年8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望江镇西复中村东关屯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小给地主放牲口,当过半拉子,练得一手好庄稼
期刊
2009年6月10日,是张兰生诞辰100周年,也是他壮烈殉国68周年。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兰生,原名包巨魁,满族,190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19年,考入呼兰模范小学读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张兰生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影响下,与同学发起成立“呼兰县学生联合会”,开展声援上海工人的学生运动。他们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宣传演讲。1925年秋,张兰生考入呼兰
期刊
抗美援朝是二战后最大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以及形成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政治格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在出兵朝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曾与苏联进行了别样的博弈。    一    二战结束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正如斯大林所言:“这次战争不比从前了。现在是,谁的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