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r——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京剧的电视节目引发受众追捧,并生发出相关网络综艺、网络剧等新的表现形态.网络综艺《瑜你台上见》以京剧脱口秀的形式与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彼此辉映,不同的节目形态与诉求相互交融,在提升网络文化节目内容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戏剧与影视的共赢,拓展戏曲传播的新路径,开辟了网络剧与网络综艺跨类型互动融合的新范式.这种相同题材下不同节目形态的相互交融是一种新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作为一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安徽卫视《传承进行时》于2020年10月2日正式播出.节目共划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引今聚典、探本溯源、乐以载道、古为今用以及妙言要道.节目致力于将中华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民间风俗习惯等与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还能着眼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期刊
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交流节目《歌声与微笑》(Песня и улыбка),用“情感故事+综艺表演”的形式表现中俄两国人民70年间的深厚情感.作为中俄合作的节目,其秉承“老故事说出大情怀”、“老歌唱出新感觉”、“珍贵记忆诉说新感情”的原则进行创作,并邀请了中国国家级教学名师邓军、中国著名指挥家滕矢初、俄罗斯教师阿列克谢·维塔利耶维奇·鲁迪赫、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和著名作家苏岑作为节目的观察团参与其中.由于该节目具有重大对外传播意义,其于2019年10月开播,即入选国家广电总
期刊
新闻海报作为一种新闻产品形态,通过将新闻事实与海报设计相结合,具有制作便捷、直观醒目、社交属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影响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收到更多有用信息的诉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流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借助海报简洁直观、快速传达的特点,结合新媒体传播需要,策划制作了大量在不同场景中应用的战“疫”系列主题新闻海报.新闻海报也以其创意新颖别致、主题入木三分、设计醒目生动、风格明快有力、情绪饱满温暖等特点,在“后疫情”时期和其他报道领域被频频使用,成为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一种
期刊
作为一种基于传播媒介上的文化形式,纪录片对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巩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文化的纪实性再现、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以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承载深刻的创作思想,让受众在接受纪录片所传达信息的同时,生成共同的意识,进而强化文化认同.具体来讲,文化认同就是特定群体对特定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种行为、生活、言语、思想等层面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记住乡愁》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精品力作,通过对一城一池、一村一镇的述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
期刊
随着影视人才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许多地方高校先后开办了影视类相关专业,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却趋于同质化,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师资配置不合理、人才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地方影视专业办学现状提出改革路径,通过将地域特色融入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使地方影视类高校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鲜明的社会感染力与广泛的大众传播效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融入到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有利于提升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品质,还有利于大众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文化认知与价值认同.央视公益广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从书法、剪纸、曲艺和民俗文化等几种创新的展现形式对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和民族自信和唤醒民族记忆四个层面.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从业人员需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技能、利用新兴媒介传播的能力、敏锐把握用户需求的洞察力.融媒体工作室作为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模式,采取灵活精简的建构方式,将跨领域与跨专业的媒体人才进行联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分析融媒体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相应价值参考,促进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有序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已然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本文以今日头条用户对于“2020年全球十大人工智能事件”的评论为样本,使用共词分析法对用户关切的人工智能伦理向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本主义”是用户最为关切的核心伦理向度,“算法透明”为用户关切的伦理向度盲区,“审慎和节制”成为用户伦理关切的新向度.社交媒体用户对人工智能的关切向度在应然与实然层面上存在一定偏差,我国用户的人工智能伦理观需要从技术、社会治理、法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引领.
近几年,VR视频在国内发展与使用呈现递增趋势,并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随之VR视频的传播内容、传播策略、媒介深度、理念形式等成为VR视频优质化传播的对接需求.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宏观研究背景,对VR视频传播模式的搭建以及衍生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与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厘清当前VR视频的传播立意与传播形态的发展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