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探索与价值分析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枝一叶总关情”是郑板桥创作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众丞括》一诗中的句子,其意思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借用这句诗,我们可以将其拓展延伸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幼儿园的整个教育中,都离不开创设大量的物质情境与精神意境,而这些“境”的创设载体实际上体现着维系师生互动的物质性元素,也体现着维系师生情感的精神性元素。幼儿园环境创设既是教育者的精神投射,也寄寓着教育者的美好向往,因此,关注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创设,在“一枝一叶”的布局中灌注爱的元素,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全体职工的爱的至真追求。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其特定的环境气质,这不仅源于园长及其团队的环境创设理念,也有广大教职工的独特思考与个性化创意。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四幼儿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环境创设的实践经验,省内外诸多幼儿园纷至沓来,争相学习交流借鉴,使我们更加充满了对幼儿园环境设计创新性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一、“寓神于境,情境交融”,创人和园美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的资源”。每一个人对环境生态都有期待,其共同点是都希望总体环境要和谐美好,教师如此,幼儿也一样。瑞吉欧说过:“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这一表述意在说明环境就是课程,就是直接的教育资源,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田家庵区第四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创人和园美环境”的办园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整洁、适宜、有序的物质环境和安全、和谐、自主的心理环境,让“環境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具体路径:一是总体规划,统筹设计,注重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二是注重感觉嵌入,注重教育性、参与性、艺术性的相互渗透;三是注重情趣诱导,注重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四是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通过活动,创设人和园美的环境。陈鹤琴说过:“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环境,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环境的美,是幼儿参与的美,是和老师共同孕育的美,是具有教育性的美。比如,我们走廊上挂的、窗台上摆的、墙壁上贴的都是幼儿的作品;我们的“流动水果车”、“流动皮影戏车”,让幼儿在有游戏的环境中了解社会、模仿社会生活;我们开设真实场景的“茶艺吧”、“四幼面馆”,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窗台边、走廊下,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恩物;旧雨伞、旧雨靴做的创意花瓶;旧树枝、废纸板、旧草帽用来表达表现教幼互动;瓶瓶罐罐、纸盒蛋壳都赋予了生命特征,栩栩如生。我们重视每一处精神环境的创设,努力使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如:在图书室门口,一棵悬挂着绘本的阶梯树和墙壁书柜,为幼儿们随时取书阅读提供了方便;为幼儿点燃阅读之灯,让幼儿像爱玩具一样爱图书,爱游戏一样爱阅读。通过活动图片,彰显办园理念、文化特质:如给幼儿一个起点,让快乐自信成为幼儿的人生态度;给教师一个平台,让教研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给家长一个理念,让家园互动成为我们工作的主旋律;给幼儿、教师、家长一个空间,让和谐进取成为园所永恒的精神文化。
  二、“情感深植入,心心皆相印”,创和谐友善新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情感取向异常重要,应该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可信并且充满大爱的园丁。教师爱的潜质与爱的能力,来自于其内心对孩子的抚爱、尊重和关怀,因此在现实教学中,与孩子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关系的能力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否创设友善环境的重要指标。我们通过专业培养与互动交流,积极培养师幼间的“师爱”,让爱的情感撒播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让爱的空气弥漫于校园各个角落;通过活动组织,积极建立孩子间的“友爱”,密切教师间的“仁爱”,拓展教师与家长间的“谦爱”;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态度,都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基本元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特别重视家园共育工作,每个班均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他们积极带领其他家长配合、支持老师开展的各项工作;我们请来瑜伽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老师练瑜伽,以此释放老师的工作压力;我们还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培养幼儿的爱国、爱园、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通过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培养幼儿知感恩、懂孝道、明事理的优秀品质;通过每日一抱、开心一笑等常规活动,培养师幼之间的亲密感情;通过教师团体游戏,培养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宽容相爱的情感。
  三、“注重个性,巧划区域”,创区域实践乐环境
  幼儿生活、学习与实践经验的获得来自于和环境的接触。幼儿园课程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用多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关注个别差异,引导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重视区域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幼儿基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想象,来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区域、主动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这是不是关注幼儿经验?是不是幼儿主动学习?是不是有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基于这些,我们继承优秀的幼儿园课程传统,借鉴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并在我园开展了相应的探究和实践,让幼儿获得各种鲜活的经验,创设了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阅读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选择的一个开放性、个别化游戏活动,非常受幼儿欢迎。符合幼儿的天性,关注了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依托区域活动的特殊价值,推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以及区域规则、环境、材料、人数等问题等进行了探究。我们提出了“倾听幼儿,共同成长”的区域活动理念。这是《指南》的精神和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随的目标。我们将有益的玩、有趣的学融入一日生活,因为孩子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玩,当玩变得有意义时就是学;当学变得有趣味时,就是玩。玩的过程,就是探索、操作、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投放材料适宜性;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关注幼儿的行动和思维,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思维参与的特点,凸显区域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如:角色区——茶馆、串串烧烤屋、娃娃食堂、小小消防员等;角落体验区——楼梯下面“绿野星空”;美工区——用垂吊的幼儿作品作为隔断,既让幼儿的创作空间相对独立,又不会互相影响。
  通过研究和实践,老师们的理念提升了,专业能力增强了,孩子们更享受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获得了快乐的成长。
  四、“巧设环节,激发情趣”,创心理健康优环境
  环境,作为影响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而言,受其知识经验的影响,他们不具备成人对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改造能力,其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其物质和精神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教育者,幼儿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环境教育促进幼儿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且情绪反应适度,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体验很多,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幼儿活动室,其墙面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无疑对幼儿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见儿童见思想。绘本故事的拓展活动与环境创设能够将精神世界及时展露出来,并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交流。环境创设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情绪,有助于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通过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的感官的参与,多角度感受故事内容、表演故事,进行体验式阅读,以此带动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支持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由自主地学习、探究。此时教师的作用是为孩子进行物质和心理架构,为孩子提供足够宽松的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会观察,才能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支持策略。如:当发现幼儿对某项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认真分析原因,及时作出调整;当发现大多数幼儿都热衷于某一区域时,教师及时回应,增加区域的活动空间或增设平行区域等。
  不管是环境创设,还是园本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园长和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实现行为与理念的互动、研究与实践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的链接,建构起属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享受在教育环境中的归宿感、成就感、自豪感。
其他文献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解决入学供需矛盾的有效策略。自集团成立以来,我园快速发展为“6+l+l+l+l”办学规模的大型幼教集团。在办园形式上,有一体化办园、合作办园、委托管理等办园形式;在办园主体上,集团内八所一体化幼儿园由集团独立办并一体化管理。今年九月,集团有两所民办幼儿园(含早教园)同时创立,新体制对从未涉及该领域的机幼人提出了新挑战。  “以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办园规模的快速发展?”
期刊
手机——是当下人人不可离手的一个工具,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手机的需求就不止于通话、聊天等基本功能,更多地是偏向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而手机摄影也成了当今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  一、横向、正面拍摄——正面引导孩子,和善而坚定  我们知道横向、正面地拍摄特别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通过这样的角度拍摄,它既可以保证画面内的主体不变形,从而保证画面呈现
期刊
“宝贝儿!”“小哥哥”“妹妹”“小姐姐”等称呼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出现,尤其江浙沪地区似乎也是见怪不怪,然而在一次《中国教师报》领衔的教研活动中,这件事被郑重其事的提了出来,老师们辩论式的研讨,也将“如何称呼儿童”、“称口乎的适宜性,,深刻进行了挖掘。  活动起由是一位近50岁的男老师,他在评课的过程中说:“彭老师,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和你交流,你覺得称呼孩子‘小哥哥’‘小姐姐’合适不合适呢?我们大家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019年3月, 都江堰启动国家级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活动,2019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组一行13人,到我市教育系统开展了现状调研,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建议都江堰幼儿园以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土文化课程研究,改变目前各园单打独斗缺乏引领的局面,让
期刊
随着大互联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新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形式手段,激发出了创造的无限可能。  一、电子绘本——打开了一个更加便捷、生动的阅读天地  APP电子绘本是一种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新的绘本形式。它不仅拥有与传统绘本书相同的文本、图画,还增加了动画、视频、音频功能,能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还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与绘
期刊
今年暑假,薛烨教授给我们讲述皮亚杰,在他的口中,皮亚杰不再艰深晦涩,而是那么生动活泼。薛教授还推荐了《让·皮亚杰》这本书,于是我尝试从这本书中去认识皮亚杰,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我的心得体会。在梳理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些已经跟皮亚杰很接近了。  比如在“平衡游戏中”,活动一开始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游戏。在了解儿童游戏的基础上予以引導。例如,这位小朋友在搭建的过程中说道自己想搭建一棵
期刊
幼儿园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特征,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研究幼儿、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我选择园本教研的案例都出自于老师们十分熟悉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研究和反思始终是与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成一体的,就是说园本教研是以解决他们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一、开展有效的园本
期刊
在你的日常教学中会不会有时候听不懂孩子的语言?是不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去表达自己?是不是会感叹有些孩子的思想成熟而有些孩子的状态懵懂?如果你跟我有同样的困惑或者兴趣,那我想这本书你一定会有看的欲望,那就是皮亚杰的《儿童的思维与言语》。  在这本书里皮亚杰用了他独创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了儿童的语言与思维。这种方法被皮亚杰自己称为“临床法”,实际上是一种观察法:让儿童说话或者观察儿童说话的方式,注意儿
期刊
一、图书特点简介  《京剧猫·长坂坡》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以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为背景,形象活灵活现,故事妙趣横生。生来脸上有花纹的猫,就是京剧猫,没有花纹的就是观众。他们经常趁着剧场空无一人时,登上舞台,表演一出出精彩的京剧故事……  二、教育价值分析  (一)独特的花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天生脸上有花纹的猫就是“京剧猫”,可以粉墨登场,脸上没有花纹的猫,只能当观众,这就是“京剧猫”世界的合理假
期刊
【设计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2.我班正在进行“我们都是最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