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角度即是教育的角度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是当下人人不可离手的一个工具,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手机的需求就不止于通话、聊天等基本功能,更多地是偏向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而手机摄影也成了当今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
  一、横向、正面拍摄——正面引导孩子,和善而坚定
  我们知道横向、正面地拍摄特别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通过这样的角度拍摄,它既可以保证画面内的主体不变形,从而保证画面呈现一种平和、均衡、稳定的视觉感受。同时,最为美妙之处还在于主体与镜头和观众是处于视线的同一水平上,它会让图片的范围变得更广并且主题也会更加突出,让观众感受这个画面是十分自然的并且还是直观的。
  可想而知,摄影如此,那幼儿教育是否同样需要这样的角度——横向、正面拍摄为我们教育做指引,激起幼儿教育的涟漪呢?美国密执安州大学心理学家埃林斯特罗姆门给了我们的提示:“幼儿难以接受‘不要’的指令,告诉幼儿不要做已经开始的事,反而强化了他们正在做的事,起不到制止的作用。幼儿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无疑在向我们阐述着,对于孩子,我们需要进行和善而坚定的正面引导。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的思维存在具体形象化,所以此时他还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而且难以理解语言的寓意。因此,对幼儿施以教育时,我们可以尝试正面引导的方法,切忌对孩子讲反话,或是嘲笑、讽刺幼儿。另外,我们需要关注一点,正面引导的同时和善与坚定也要并行。也就是既不懲罚,又不娇纵,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心与心的连接,有归属感,有价值感和有所贡献。最后,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到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二、低镜头拍摄——仰望、发现并欣赏孩子
  低镜头拍摄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它需要摄影师从下向上拍摄。这时,相机是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比较低。这种低镜头仰角拍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出运动员有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同时,低角度拍摄,还可舍弃一些杂乱的背景,使我们的画面简洁,主体更突出。最重要的,通过放低摄影的角度,还可以让我们的照片更加地全面以及完整。那我们教育也一样,当我们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以低角度的方式仰望着孩子,我们会发现这群孩子原来是如此的可爱、机灵、优秀。那么,我想这时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悄悄地向前跨了一大步。
  《纲要》给我们带来了理论支撑,它提出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所以老师不妨试试转换自己的视角,用仰望的角度、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关注、发现、欣赏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因为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们就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
  三、近镜头拍摄——贴近孩子,了解孩子。
  当我们蹲下身来,将镜头慢慢靠近,拍出来的照片与平时所看到的绝对不一样,此时照片更具吸引力、更清晰和接近我们的中心图。比如,要想拍好水洼摄影,最重要的就是低、低、低!面对一个水洼,你永远都无法想象贴近水面去观察,能看到什么景象。我们观察孩子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蹲下身来,去贴近孩子的那一刻,我们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不一样,我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孩子。
  我们相信,教育得和孩子走在同一个频道上,得贴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得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理解世界。让孩子慢慢来,把孩子当成同伴,和孩子在同一个世界里认识这个本来我就熟知的世界。能够体会到,在我们的视角不断与孩子接近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与孩子心灵的距离也正在一点一点地缩近。而当我们蹲下身来,慢慢地贴近孩子的过程,我们就是把孩子当成了同伴,和孩子是在同一个世界里认识这本来你就熟知的世界。所以,幼儿教育应贴近孩子,把陪伴作为最好的教育,不仅用身体的姿态去陪伴,更要用长久的感情去“抱持”孩孑。
  四、顺光拍摄——顺应孩子的需要、发展
  顺光拍摄时,被摄体常常会受到均匀的照明,从而它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氛围并且容易拍出被摄体表面的质地,还原其色彩。同时,它还能完整刻画人物各部细节,如细腻的皮肤、妆容等。所以,以顺光的角度拍摄对摄影者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教育就如同这样一个摄影机,而孩子就是那最灿烂的光芒,我们的镜头要顺着这样的光线。那可想而知,教育本不应强求,更不能硬造、拔苗助长,而应顺其孩子那最为自然的天性任其翱翔。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程序,它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会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那么,这个过程里,我们对孩子实施超前教育、催早熟的教育不对,放慢的教育亦不对。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它是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之一,违背了它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反抗和惩罚。所以,教育也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它顺应孩子的发展与需要。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自然我们的课程内容也适时的与春天有了一个约会。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中小年龄段在课程安排上一般都会将种植活动纳入其中,对于中大班的种植活动后续也定会与植物的观察记录相联系,尝试使用绘画、数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以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通常老师会为幼儿精心准备一本小册子,引导
期刊
幼儿早期阅读被教育界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早期绘本阅读就是引导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过程。通常,教师组织儿童阅读的过程有:依托封面,想象猜测;初读绘本,了解大意;精读绘本,挖掘内涵;拓展延伸,多元表现。一般来说,“精读”是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最关键的部分,需要老师从画面形象、色彩、色调,文字,细节等方面灵活引导,挖掘绘本内涵,让孩子享
期刊
篮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项目,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运动机能的发展。作为日常体育活动开展项目重要内容之一,小篮球玩耍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总能激发幼儿较高的兴趣,玩得不亦说乎。  然而在日常开展过程中,面对幼儿年龄特点差异、过于要求数量、方法枯燥地进行机械练习等问题;如何开展丰富、适宜的球类活动,让每个巴
期刊
百千学前学前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的,由研究院院长孙莉莉老师带领的团队,本着“儿童在先、文本深研、翻转课堂、阅读日常、倾听追随、多元展开”的百千课程研究实践理念,用互联网方式把对于幼儿绘本阅读及其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心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出去,以便带动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到百千的实践研究和持续学习中来。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百千学前的课程模式不仅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和幼儿园的好评,也受到家长的欢迎。为
期刊
编者:教师、孩子、家长从来都不是某方面单纯单线的活动,而是彼此碰撞不断迸发的动态生长。本期特邀重庆市巴蜀幼儿园老师,分享她们阅读幼教专著带给她们的感受与启发,产生“知识升华”的重要价值。老师们的视角,一定会让家长们在畅享书韵时,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加专业善思,成就更多育儿智慧。  2019年暑假,巴蜀幼儿园罗虹园长在期末全园会上,向老师们推荐了《让·皮亚杰》这本书。相较以往片段式、零散式地获取皮亚杰的
期刊
【设计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指出,大班幼儿能细致观察画面中主角或主要人物的状态,包括动作、表情、姿态等,理解主角的心理状态;能对图画书中的人物、主旨形成自己的看法,进行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活动过程】  一、动态音快速聚焦幼儿目光 
期刊
【设计依据】  一是阅读材料的选择。我选取的阅读材料《小真的长头发》是一本充满童趣、有着天马行空般想象的绘本。没有长头发的小真,以自己的想象超越现在并快乐地和同伴相处。在小真的想象中,长头发能够钓鱼、拉牛、晾衣服等,书中的一切都充满纯真的童趣。  故事中,小真开怀面对问题的胸襟,率真乐观的性格,为孩子们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针对本班部分幼儿比较胆小、不愿当众表达、想象力稍有欠缺的现象,我决定利用这
期刊
“如何让孩子快乐且优秀?”是当下频繁谈论的一个育儿话题。显然,皮亚杰的童年是很优秀的: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入学到小学毕业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他对鸟类、化石、软体动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研究;对神学、科学及其与之呼应的哲学都有超越其年纪的深度思考。我想,探讨其优秀的原因,对于家长和教育者而言有启示作用。  一、皮亚杰的成长经历回顾  (一)皮亚杰的生物学事业(二)皮亚杰的哲学开端(三)皮亚杰的
期刊
通过在假期里阅读《让·皮亚杰》这本书,给了我在教育观念上有着重要的启示——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身。  教育的本身是什么呢?  我想教育的本身就是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去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我在书中的第八章中看到:“在皮亚杰看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具有自主人格的人,能够与他人合作。”还谈到:皮亚杰找出了教育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失败的几个原因。其中一个障碍是忽略或者错误理解儿童思维与成
期刊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解决入学供需矛盾的有效策略。自集团成立以来,我园快速发展为“6+l+l+l+l”办学规模的大型幼教集团。在办园形式上,有一体化办园、合作办园、委托管理等办园形式;在办园主体上,集团内八所一体化幼儿园由集团独立办并一体化管理。今年九月,集团有两所民办幼儿园(含早教园)同时创立,新体制对从未涉及该领域的机幼人提出了新挑战。  “以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办园规模的快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