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初发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初发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采用IA10方案诱导治疗且未行allo-HSCT初发AML成年患者共99例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基线疾病特征、复发生存情况及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结果

99例患者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均未行allo-HSCT,达MLFS时血细胞恢复至完全缓解(CR)84例(84.8%),血小板计数未完全恢复的CR(CRp)8例(8.1%),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CR(CRi)7例(7.1%);中位复发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6~54个月)、22个月(4~49个月)、39个月(9~7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T3-ITD突变是全部患者和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复发、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全部患者:HR=3.46,95% CI 2.03~5.97;HR=2.49,95%CI 1.40~5.47;HR=2.70,95% CI 1.86~5.90;巩固≥1个疗程患者:HR=2.14,95% CI 1.67~5.64;HR=2.63,95%CI 1.54~5.03;HR=2.06,95% CI 1.12~4.34;均P<0.05);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分组为高危是全部患者复发、无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HR=2.54,95%CI 1.16~5.30;HR=2.57,95% CI 1.38~5.10;均P<0.05);达MLFS时判定为CRi是全部患者及巩固≥1个疗程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全部患者:HR=5.71,95% CI 2.66~11.03;HR=4.46,95% CI 2.51~9.14;巩固≥1个疗程患者:HR=3.87,95% CI 1.56~9.83;HR=4.67,95% CI 2.33~11.59;均P<0.05),同时是全部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7,95% CI 1.26~8.91,P<0.01);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0.50、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是巩固≥1个疗程患者复发和无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0.50:HR=1.96,95% CI 1.25~3.41;HR=1.56,95% CI 1.02~2.94;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HR=2.21,95% CI 1.37~4.05;HR=2.46,95%CI 1.51~4.23;均P<0.05);无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及合并1、2、3个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患者累积复发、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allo-HSCT初发成年人AML效果良好。首次诊断时不良分子遗传学特征和达MLFS时判定为CR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过高、合并单体核型及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亦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AITL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贫血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经骨髓相关检查及淋巴结病理确诊为AITL合并PRCA,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及环孢素治疗后有效。结论AITL合并PRCA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
目的提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末梢闭塞性脉管炎皮肤溃烂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ML伴末梢闭塞性脉管炎皮肤溃烂病例的临床诊断思路、治疗过程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35岁男性,2019年7月11日入住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诊断为AML(M2b型),入院后行第1个疗程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10 d后患者左上肢皮下触及一个2.0 cm×0.5 cm的小结节,于2019年8月5日
目的提高对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14例初诊T-LGLL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1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各7例,中位年龄58.5岁(33~75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5.02×109/L[(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蛋白酶体抑制剂(PI)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伊沙佐米是新一代PI,在临床研究中体现出了其在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和复发难治患者治疗中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较低的外周神经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无蓄积毒性等方面。文章综述了伊沙佐米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以期为MM的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接受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的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的抗HLA抗体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SDT的168例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检测其体内是否存在抗HLA抗体,分析抗HLA抗体与移植后造血细胞植入、血制品输注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8例患者中,抗HLAⅠ或Ⅱ类抗体阳性患者28例(16.7%),抗HLAⅠ和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52例复发AL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5月1日,52例患儿中5例因诊断后放弃治疗而失访。47例随访成功患儿中位初诊年龄60个月(11~16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1个月(2~112个月),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
第一代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的出现明显改善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心血管事件等限制了患者的长期使用。新一代BTKi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calabrutinib在初治和复发难治C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也在临床前和Ⅰ、Ⅱ期研究中
目的提高对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的认识。方法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例AUL患者诊治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结果为缺乏T系和髓系特异性标志,无B系特异性标志,同时也缺乏巨核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等系列特异性标志,诊断为AUL,经DA+VP方案诱导化疗后血象恢复,后失访。结论目前对AUL仍没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有必要收集更多病例,以便提高对该
成年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传统化疗效果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Ph+ ALL治疗模式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生存期。在TKI时代,关于下列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如移植是否仍需要、移植前后TKI如何应用、免疫治疗又有哪些新进展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如何,文章就Ph+ ALL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发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初发晚期MC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的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第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提示完全缓解,后每半年复查PET-CT均提示持续完全缓解。至截稿前已治疗2年,评估疗效为持续完全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初发晚期MC